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637303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根据上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督察检查的要求,现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顶层设计情况县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5 年以来,将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建设纳入统一规划,加强协调机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同步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 乡一体化共建共享。(一)高度重视,奠定工作基础2015 年,县出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 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确定了主要任务,理清了实施步骤,建立了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成立以县领导为组长,文化、 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协调小组

2、,力争通过加强组织领 导和部门协调、完善投入机制、强化考核管理和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多 措并举,实现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有效保障,多样文化需求有效满 足,构建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推动全县公共文化协调发展。(二)建立标准,明晰工作方向 县对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结合县实际,制 定了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从基本服务项 目、硬件设施、人员培训几方面,分别明确了21 个大项、42 个小项 的十三五期间的文化服务重点内容,并以县委正式文件下发。(三)强化协调,完善管

3、理机制。一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 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保障常住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 资金,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专款专用。 每年免费开放资金按时拨付,加大基层文化设施设备配发、人员培训 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提供了优良的保障。二是统筹推进共建共享。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统筹作 用,完成了文、图两馆新建达标,建立辐射到村的文化服务网络。做 好各项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在基层的统筹实施和资源整合工作。对广播 电视村村通、文化共享工程、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等已有的重大惠民 项目,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推进融合发展,使其

4、更好地继续发挥作 用。大力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设计、实施了面向特殊群体、 弱势群体的贫困村送文化、留守儿童送书等项目。扎实推进以“悦空 间”为代表的文化馆总分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现了公共文化资 源,共建共享。三是加快推进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乡镇街道公共文化队伍特别是街道 和社区、镇街和行政村的文化队伍建设,配强基层文化机构人员。深 化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 中心文体服务志愿者”走进村实践站,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提供文体 培训,培养业余文化人才。四是提升群众参与意识。组织群众文化需求调查,为公共文化服务提 供参考,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5、体系建设,增强 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主体意识,调动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基 层公共文化的积极性。二、标准执行情况(一)基本服务项目1. 读书看报。一是县现有1 个公共图书馆、15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 个社区以及219 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上县、乡、村三 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完全对外免费开放,并免费提供图书、报刊借 阅服务。二是县图书馆藏书总量不断增加,目前人均藏书量为0.7 册, 人均年新增公共图书馆藏量0.035册。三是县每年4 至9 月开展“一 本书的力量”主题全民阅读活动,活动围绕选、送、换、读、品五大 系列,开展活动上百次,活动县乡联动,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活动 覆盖全县

6、 30的居民。四是全县 219 个农家书屋可阅览借阅的图书 1500 册以上;报纸期刊10 种以上,电子音像制品100 余种; 每年通过农民自主选书等方式确定采购目录,新增图书在70 种(册) 以上,其中农民自主选书占县农家书屋采购出版物总量的90%。每年 安排专人负责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的配送工作。在寒暑假期间开 展“我的书屋我的梦”;“亲子阅读、小手拉大手”等全民阅读活动。五是在人流密集的政务 中心、街道、体育馆、商场等场所,设置阅报栏,及时更新人民日 报日报城市晚报等报纸刊物,为群众提供快捷的资讯服务。2. 广播电视。一是广播通过无线模拟提供7 套节目,其中微波站现播出模拟调频广播节目

7、4套,分别为:1FM89.0中国之声、FM92.9综合 广播、FM105. 4乡村广播、FM104.5交通文艺台;孤山子发射台现播出模拟调频广播3套分别为:FM95.5中国之声、FM97.6综合广播、FM99.5乡村广播。二是微波站现已完成数字化转 换,满足地面数字电视 21 套。电视节目分别为:中央 1 套综合频道、 中央2套财经频道、中央4套中文国际频道、中央7套农业军事频道、 中央9套记录频道、中央10套科教频道、中央11戏曲频道。中央 12套社会法制频道、中央13套新闻频道、中央14套少儿频道、中 央15套音乐频道、英文国际频道、卫视、都市、生活、公共、乡村、 法制、影视、通化综合频道

8、、综合频道。孤山子镇发射台现播出的模 拟电视节目分别为:中央一套综合频道、中央7套农业军事频道、卫 视、乡村。三是每年完成“一村一月免费放映一场”数字电影,每年 5月份组织12个放映队,在全县219个行政村,500多个村屯放映 2628 余场数字电影。从年初各项计划到年末省院线的各项验收,圆 满完成电影放映任务。四是县影剧院每年都为全县中小学生放映两部 以上爱国主义影片和科普教育影片。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和科普教 育影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民族自豪感、文化的归属感和爱国主义 情怀。3 .文体活动。一是每年开展送演出下基层4 5场演出。结合群众需求 创作关东吕剧小戏小品、歌曲、舞蹈、二人转等形式

9、多样的文艺节目, 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县体育局每年开展全县速滑比赛、 全县职工乒乓球赛、中老年篮球邀请赛、老年人门球赛、全县职工排 球赛、全民健身日展示活动、全县气排球赛、全县大众篮球赛、全县 排球邀请赛等多样化的赛事,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体育活动的参与 度。我县每年培训100 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全县协会年 检工作,提高了全县群众文体活动水平。我县充分发挥了群众性体育 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方面的重要作用,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获得了2016 年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殊荣。三是 建成了一统河体育景观带、柳舞龙翔、柳浪青帆、柳染丹青广场等各 具特色的城市21

10、 景和世纪广场、南山健身公园、湿地公园,新建河 北新区田径运动场,升级改造了体育健身中心,构建了群众15 分钟 体育“健身圈”。积极推进“幸福社区”建设,全县13 个社区面积 全部达到1000 平方米以上,全都建有多功能健身活动室,室外全部 配有健身路径。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为全县15 个乡镇、219个 行政村建设文体活动站及文体健身活动场地。坚持因地制宜、因需而 建的原则,通过项目申报、财政补贴、器材捐赠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的方式,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资源向基层延伸。目前,我县已经实现了 多点布局、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网络。3. 数字文化。县级、乡镇(街道)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均建

11、有公共电 子阅览室,县图书馆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提供上网服务,县数 字图书馆积极扩充数字资源量,不断充实电子书资源,文化共享工程 数字资源种类繁多,整合县域旅游、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 用技术等数字资源6TB,为群众提供了优良的数字共享服务。4. 免费开放。一是县图书馆实施无障碍零门槛进入,馆内公共空间设 施场地以及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免费向群 众提供。二是县文化馆功能室全部免费开放,为残疾人配备了无障碍 设施。三是县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实行免费开放模式运营,周二至周日 开馆,周一闭馆维护,全年免费开放时间为300 天以上。四是县体育 健身中心室外场地每天免费对外开

12、放,室内场地每天固定时间段免费 对全县群众开放; 河北多功能健身中心和英利多功能健身中心每天固定时间段免费对 全县群众开放。在公共场所提供全民健身器材,保障群众文体活动需 求。五是县青少年宫免费对未成年儿童开放。六是乡镇综合文化站、 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设有图书借阅、电子阅览、群众 文化活动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服务内容,常年错时 错位开展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5. 特殊群体服务。在文化公共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设立无障碍通道, 设立残疾人卫生间,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送书上门服务; 县图书馆设有盲人阅览室,内有盲文书籍72 册,读屏电脑2 台,听 书机

13、10台,并开展盲人阅读服务。博物馆实行免费参观制度,罗通 山城等景区节假日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实行门票 减免。(二)硬件设施。进年来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以图书馆、文化馆、 少年宫为内容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代表,全县文化设施硬件得 到了完善和提高。一是县图书馆总占地面积6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4125 平方米,建筑主体为3 层。现有阅览室座席270 个,馆藏文献近 19 万余册、其中电子书籍4万册、盲人书籍72册、地方文献268册。 2018 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二是县文化馆地上建 筑 5004 平方米、地下 1132 平方米,建筑主体为 3 层。现有博物

14、馆、 书法馆、书法创作室、美术创作室、综合活动室、声乐教室、会议室、 舞蹈教室、器乐教室、群众文化服务中心等功能室。2018 年被国家 文化部评为国家三级文化馆。同时建设青少年宫 3933.04 平方米, 主要功能有报告厅及各类活动用房、设备用房等; 三是县博物馆展厅使用面积550 平方米。分展览区、办公区、观众服 务区、库房区。其中展览区面积400 平方米; 办公区面积 100 平方米; 库房面积50 平方米。配装陈列设施及展示设备。展厅及库房安装了 红外报警监视设备和消防设施。四是已建成一个体育健身中心、两个 综合性多功能健身中心和一个体育公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 我县公共游泳馆。五

15、是县微波站安装了广播电视播出的监听、监看设 备,能够及时监测模拟广播节目、模拟电视节目、地面数字电视节目 的播出情况,安装的监测设备符合行业的基本要求和相关规定。六是 全县 15个乡镇、3个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300 平方 米以上,实现了零门槛、无障碍进入。室外活动场地配置了全民健身 路径、篮球架、羽毛球柱和灯光照明设施。保证乡镇(街道)综合文 化站日常对外免费开放,切实发挥综合文化站的文化主阵地作用,凉 水、驼腰岭等文化站已经被评为上等级站,其中孤山子站被评为一级 站。七是全县 219 个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已达到 全面覆盖。其中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大多依托

16、于村部建设, 总体活动面积占村部总面积 50%以上,并配备公益岗位人员; 村级文化小广场硬化面积800 平方米以上,配备了全民健身路径、篮 球架、5人足球设施、科普文化宣传栏、LED大屏幕、灯光照明等基 础设施,达到了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内部设施建设“两室、一场、 一栏”的基本要求。八是县图书馆配备1 辆图书流动服务车,为流动 图书服务提供保障。县博物馆配备车辆用于博物馆日常流动展览。县 文化馆配备了流动服务车,方便开展流动文化服务。(三)人员培训 十三五期间,我县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培养,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在县 级层面,每年招收事业编制人员,增加事业编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综合文化中心均核定编制,每个社区均设一名文化工作公益岗, 实现文化专人专岗。积极推荐文化工作者参加上级举办的交流培训, 目前以专业为主、志愿者、业余骨干为辅、基本胜任地方公共文化服 务发展需要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三、惠民项目进展情况(一)文博图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