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7 宋词四首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3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632577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7 宋词四首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17 宋词四首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17 宋词四首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17 宋词四首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17 宋词四首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7 宋词四首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7 宋词四首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 宋词四首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填空。(1)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_”。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_。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望海潮”和“雨霖铃”是_。柳永写词最善于使用_这种形式。(2)北宋时期使词具有较多社会内容的是号称“慢词”圣手的_,因做过屯田员外郎,所以世称_;开拓题材领域,突破音律束缚,创立豪放词风的是_;南宋初期豪放派的首领是_;词风力求典雅,代表格律词派的作家是_,字_号_。答案:(1)诗余 长短句

2、词牌 慢词(长调)(2)柳永 柳屯田 苏轼 辛弃疾 姜夔 尧章 白石道人2.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 )A.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B.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C.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D.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解析:苏轼和辛弃疾都为豪放派词作家,所以,含这两个人的项皆不符合要求。答案:A3.下列句中加点词注音或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A.强虏灰飞烟灭( )卷起千堆雪(雪花)B.羽扇纶巾()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C.早生华发(发白的头发)料峭春风吹酒醒(形容微寒)D.一尊还酹江月(lei,把酒洒在地上)解析:A项中的“雪”是比喻用法,指浪花。B项中的“纶”的正确读法是“u

3、n”。D项中的“酹”读音是“”。答案: C4.雨霖铃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情感?你认为写得最妙的句子是哪些?试述理由。解析:词的上阕写离别的情景,下阕写别后的种种设想。这首词比较浅显,多读两遍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离情别绪。至于妙句,文中不少,只要能言之成理就行。参考答案:写离别之事,抒离别之情。妙句及理由略。5.声声慢一词上下片各表达了什么感情?其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解析: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无心看花,也无心摘它赏它,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独坐无聊,等着天黑,听三更雨,道出离情正苦。参考答案:上片写寂

4、寞凄凉之中的思乡之情;下片继续写孤独忧伤、憔悴愁苦的心情。突出的特点是铺叙。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1)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_。(2)执手相看泪眼,_。念去去千里烟波,_。(3)乱石穿空,_,_。江山如画,_。(4)大江东去,_。(5)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解析: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默写。答案:(1)多情自古伤离别 杨柳岸晓风残月(2)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3)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4)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梧桐更兼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各句所用修辞与“强虏灰飞烟灭”所用修辞不同的一项是( )A.举酒

5、欲饮无管弦 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C.终岁不闻丝竹声 D.干戈寥落四周星解析:例句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A、C、D三项与例子相同,B项用的是比喻修辞格。答案:B2.属于李清照诗词中的名句的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A. B. C. D.解析:句是李清照词中的,句是柳永词中的。答案:C3.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绿肥红瘦”中的“绿”

6、“红”分别代表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这首词从一般的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解析:本题选用了婉约派李清照的词作名篇进行训练,词中亦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四个选择项分别考了词语的含义、词语的炼字炼意、词作的思路、词作的表现手法,都是古诗词鉴赏的基本要素。A项是分析“不消”二字的深层含义,从全词立意看A项是正确的;B项是对炼字炼意的分析,这里“绿”“红”“肥”“瘦”都是借代手法,体现作者炼字的新奇,历来颇受称颂把玩,分析也是正确的;C项是对词作思路的概括,词虽简短,却有叙事过程和抒

7、情层次,分析正确;D项鉴赏的角度是表现手法,作者寓情于事,融情于景,并非“直抒胸臆”,因而D项分析不当,应选D项。答案:D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词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A.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B.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C.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D.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解析:联系上下文内容及寓意去思考。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告诫当朝统治者凡事要有充分准备,不可仓促从事。答案:D5.

8、“遥想公瑾当年”和“雄姿英发”之间,特地加上“小乔初嫁了”,是以_,表现周瑜当年_,_的_。解析:因为周瑜年少得志,作者倾慕他的破曹伟业,为了表现自己年事已高而一事无成的内心痛苦,就塑造了这么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答案:美人衬托英雄 春风得意 英气焕发雄杰气概6.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本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把下面句子颠倒的语序改过来。(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答案:(1)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9、。(2)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3)犹记四十三年,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7.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叠字有何妙处?解析:开端三句以用一连串叠字为特色,这与乐调音节有关,但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恍如有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漂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儿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儿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所以这一句应用逗号点断。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反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

10、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参考答案: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连用十四叠字,准确自然、深刻细致地表达了惨遭国破家亡后的孤寂凄苦的情怀。用铺叙、白描手法,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优美。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雨霖铃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11、。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如何理解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1.答案:开头三句,如果简单看成叙事,好像只从送别的时间、地点说起,而其实,既没有像后面的“清秋节”明确指出时间,也没有像后面的“都门”明确指出地点。如果简单看成写景,也好像只在对着长亭的当儿,听到寒蝉在叫,看到骤雨刚停,而其实,不仅声音、形象中有异样的情味,即呆对着的长亭也不是单纯的建筑物。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

12、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应该说,这主要是抒情,是融情入景,是即景抒情,从抒情写景中可以看出时间和地点,不能简单作叙事或写景理解。试想,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 2.答案: “念”字一直贯注到下半片别后心情的描写。“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烟波”是波面像轻烟笼罩着,和“金波”相反,是愁人的景象。“暮霭”是傍晚的云气。“沉沉”是重重下压,极深邃的样子。汴河以南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所以说“楚天阔”。这两句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以后情景的写法,也是融情入境、即景抒情的写法。时间接近黄昏,景色

13、模糊了,而离别的情绪也是黯淡的。在这种景色中,那黯淡的情绪就变得越发黯淡了,更何况渺茫的前程?于是就把所有的景色都涂上了更加黯淡的色彩,复加以必要的扩张,说“千里”,说“沉沉楚天阔”。这么一来,给予读者的感觉就不光是自然的景色,更深刻的是这种景色中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3.答案:词句妙就妙在问得清晰明白,答得含蓄生动,似答非答,韵味无穷。更妙的还在于景物鲜明且又含情。“杨柳岸”“晓风”“残月”三种景象十分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层次分明、幽静而开阔的意境,引人入胜。另外古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留”“柳”谐音,折柳相送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诗经采薇“昔人往矣,

14、杨柳依依”写的就是离别之情。更兼之风月关情,何况是拂晓之凉风,黎明之残月。因而,“杨柳岸晓风残月”明写实景,暗写别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4题。浣溪沙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却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4.参阅词的上片“芳草”“天涯”等景物,请你说说为什么要“劝君莫上最高梯”。下片中“杜鹃啼”是诗文常用典故,请回答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二)4.解析:这首词的主题很普通,无什么特殊处,而作者写来有景有情,景中含情,将广阔的空间与推移的时间交相为用,抒写曲折有致,含蓄委婉。强焕云:“美成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用来评价这首词也颇恰当。参考答案:只怕触景生情勾起无法排遣的怀乡之情。蕴涵了羁怀旅思,抒发了浓烈的思归之情。(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5题。渔家傲 记梦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