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行为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312723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镍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镍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镍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镍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镍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镍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镍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行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化学实验. 镣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行为化学化工学院07应化1W 07331120宋强目的要求一、了解金属钝化行为的原理和测量方法二、掌握用线性电位扫描法测定镍在硫酸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和钝化行为三、测定氯离子浓度对镍钝化的影响基本原理一、金属的阳极过程金属的阳极过程是指金属作为阳极发生电化学溶解的过程,如下式所示:MMn+ + ne-在金属的阳极溶解过程中,其电极电势必须高于其热力学电势,电极过程才能 发生。这种电极电势偏离其热力学电势的现象称为极化。当阳极极化不大时,阳 极过程的速率随着电势变正而逐渐增大,这是金属的正常溶液。但当电极电势正 到某一数值时,其溶解速率达到最大,而后,阳极溶解

2、速率随着电势变正,反而 大幅度地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现象。金属钝化一般可分为两种。若把铁浸入浓硝酸(比重d 1.25 )中,一开始 铁溶解在酸中并置换出H2,这时铁处于活化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后,铁几乎停止 了溶解,此时的铁也不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化学钝化。 另一种钝化称之为电化学钝化,即用阳极极化的方法使金属发生钝化。金属处于 钝化状态时,其溶解速度较小,一般为10 610 8Acm 2。金属由活化状态转变为钝化状态,至今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 为金属钝化是由于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物,因而阻止了金属进一步溶解;也 有人认为金属钝化是由于金属表面吸附氧而使

3、金属溶解速度降低。前者称为氧化 物理论,后者称为表面吸附理论。二、影响的金属钝化过程的几个因素金属钝化现象是十分常见的,人们已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影响金属钝 化过程及钝态性质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 溶液的组成 溶液中存在的H+,卤素离子以及某些具有氧化性的阴离子对 金属的钝化现象起着颇为显著的影响。在中性溶液中,金属一般是比较溶液钝化 的,而在酸性溶液或某些碱性溶液中要困难得多。这是与阳极反应产物的溶解度 有关的。卤素离子,特别是氯离子的存在则明显到阻止金属的钝化过程,已经钝 化了的金属也容易被它破坏(活化),而使金属的阳极溶解速率重新增加。溶液 中存在某些具有氧化性的阴离子(如C

4、rO2)则可以促进金属的钝化。2. 金属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各种纯金属的钝化能力很不相同,以铁、镣、铬 三种金属为例,铬最容易钝化,镣次之,铁较差些。因此添加铬、镣可以提高钢 铁的钝化能力,不锈钢材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一般来说,在合金中添加易钝化的 金属时可以大大提高合金的钝化能力及钝态的稳定,性。3. 外界因素(如温度、搅拌等),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以及搅拌加剧是可以推 迟过防止钝化过程的发生,这明显与离子的扩散有关。三、恒电势阳极极化曲线的测量原理和方法控制电势法测量极化曲线时,一般采用恒电位仪,它能将研究电极的电势恒定 地维持在所需值,然后测量对应于该电势下的电流。由于电极表面状态在未建立 稳定状

5、态之前,电流会随时间而改变,故一般测出的曲线为“暂态”极化曲线。 在实际测量中,常采用的控制电势测量方法有下列两种。1. 静态法 将电极电势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一恒定值,同时测量电流随时间 的变化,直到电流值基本上达到某一稳定值。如此逐点地测量各个电极电势(例 如每隔20,50或100mV)下的稳定电流值,以获得完整的极化曲线。2. 动态法控制电极电势以较慢的速度连续地改变(扫描),并测量对应电 势下的瞬间电流值,并以瞬时电流与对应的电极电势作图,获得整个的极化曲线。所采用的扫描速度(即电势变化的速率)需要根据研究体系的性质选定。一般来 说,电极表面建立稳态的速度愈慢,则扫描速率也应愈慢,这样才

6、能使所测得的 极化曲线与采用静态法接近。上述两种方法都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从测定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静态法测量 结果虽较接近稳态值,但测量时间太长。本实验采用动态法。线性电位扫描示意图钝化曲线示意图用动态法测量金属的阳极极化曲线时,对于大多数金属均可得到如图所示 的形式。图中的曲线可分为四个区域:(1)AB段为活性溶解区,此时金属进行正常的阳极溶解,阳极电流随电位 的变化符合Tafel公式。(2)BC段为过渡钝化区,电位达到B点时,电流为最大值,此时的电流称 为纯化电流(I钝),所对应的电位称为临界电位或钝化电位(E钝),电位过B 点后,金属开始钝化,其溶解速度不断降低并过渡到钝化状态(C点之

7、后)。(3)CD段为弱定钝化区。在该区域中金属的溶解速度基本上不随电位而改 变。此时的电流密度称为钝态金属的稳定溶解电流密度。(4)DE段为过钝化区,D点之后阳极电流又重新随电位的正移而增大。此 时可能是高价金属离子的产生,也可能是水的电解而析出02,还可能是两者同 时出现。仪器试剂CHI电化学分析仪三电极电解池研究电极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金相砂纸H2SO4 (分析纯)蒸馏水KCl (分析纯)实验步骤本实验用线性电位扫描法分别测量Ni在0.1mol-L 1 H2SO4、0.1molL 1 HSO + 0.01 mol-L 1 KCl、0.1molL 1 H SO + 0.02 mol-L 1

8、KCl、0.1molL 1 2 42 4HSO + 0.05 mol-L 1 KCl、0.1molL 1 HSO + 0.1 mol-L 1 KCl 溶液中的阳极 2424极化曲线。1. 打开仪器和计算机的电源开关,预热10min。2. 研究电极用金相砂纸打磨后,用丙酮洗涤除油,再用二次蒸馏水冲洗干 净,擦干后将其放入己洗净并装有0.1molL 1H2SO4溶液的电解池中。分别装好 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并按图21-3接好测量线路(红色夹子为辅助电极;绿色 接研究电极;白色接参比电极)。3. 通过计算机使CHI仪器进入windows工作界面;在工具栏里选中 “Control”,此时屏幕上显示一系

9、列命令的菜单,再选中Open CircuitPotential,数秒钟后屏幕上即显示开路电位值(镍工作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 的电位),记下该数值;在工具栏里选中“T”(实验技术),此时屏幕上显示 一系列实验技术的菜单,再选中“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线性电位扫描 法)”,然后在工具栏里选中“参数设定”(在“T”的右边)此时屏幕上显示一 系列需设定参数的对话框:初始电位(Init E)设为比先前所测得的开路电位负0.1V。终止电位(Final E)设为1.6V扫描速率(Scan Rate)定为 0.01V/s;采样间隔(Sample Interval)就是框中显示值;

10、初始电位下的极化时间(Quiet Time)设为300s电流灵敏度(Sensitivity)一设为0.01A。至此参数已设定完毕,点击“OK”键;然后点击工具栏中的运行键,此时 仪器开始运行,屏幕上即时显示当时的工作状况和电流对电位的曲线。扫描结束 后点击工具栏中的Graphics”,再点击“Graph Option”,在对话框中分别填 上电极面积(为什么?)和所用的参比电极(为什么?)及必要的注解,然后在 “Graph Option中点击Preasent Data Plot显示完整的实验结果。给实验 结果取个文件名存盘。图21 3实验装置图4. 在原有的溶液中分另添KCl使之成为0.1mol

11、-L 1 H2SO4+0.01 mol-L 1 KCl、0.1molL 1 H2SO4+0.02 mol-L 1 KCl、0.1molL 1 H2SO4+ 0.05 mol-L 1 KCl、 0.1molL i H2SO0.1 mol-L 1 KCl溶液,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测量。(注意: 当溶液中KCl浓度N0.02 mol-L 1时,当电流大于10mA,即电流溢出Y轴时应 及时停止实验,以免损伤工作电极。此时只需点击工具栏中的停止键“”即可。数据处理溶液组成开路电位/v初始 电位 /v钝化电 位膈/V钝化电流 密度i钝 /cm2稳定钝化 区间(CD)稳定钝化区电流密度i钝 /cm20.1mol

12、L 1 H2SO4-0.21249-0.30440.53748.709E-040.5374-0 .83480.0008709-0 .0010250.1molL 分别在极化曲线图上找出E钝I钝钝化区间,并将数据列成表。 点击工具栏中的Graphics,再点击Overlay Plot”,选中另三个 文件使五条曲线迭加在一张图中。如果曲线溢出画面,请在“Graph Option”里 选择合适的X、Y轴量程再作图,然后打印曲线图。 比较四条曲线并讨论所得实验结果及路线的意义。随Cl-增大,临界钝化电位变大,说明Cl-的存在使金属更难钝化随Cl-增大,i钝化电流变大,说明金属钝化质量受Cl-影响钝化电流

13、随电流密度的增大有略微减小的趋势HSO+ 0.01 m*l L 1 KCl-0.21484-0.32420.47896.099E-040.4789-1 .13480.0006099-0.0011100.1molL 1H2SO4+ 0.04 molL 1 KCl-0.19805-0.23760.3765.812E-040.3760-0 .73680.0005812-0.00086880.1molL 1HSO+ 0.1 m*l L 1 KCl-0.18896-0.28960.24785.908E-040.2478-0 .62710.0005908-0.001070V临界钝化电流随硫酸浓度增大而逐渐

14、增大随Cl-增大,临界钝化电位变大,说明Cl-的存在使金属更难钝化由以上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硫酸浓度对极化曲线的影响:硫酸浓度太低,Ni不易极化,浓度太高, 极化程度太明显以至不易分析极化过程,故应取适中,一般取0.5M硫酸浓度较 为合适。KCl浓度:随着Cl-浓度的从无到有,从低到高,极化曲线逐渐向左移, CD区越来越窄,钝化电流越来越高,表示镍越来越不易钝化,钝化不稳定,质 量不好。扫描速度:扫描速度越慢,极化越接近于静态,图线越完整清晰,但速度 若太慢,一次实验时间太长,所以速度不能太慢。等待时间:等待时间太短或太长得到曲线的峰值都没有动态时的峰高,时 间太短,未达到峰值就进入下一个外加

15、电压阶段,太长峰值已越过故应选择合适 的等待时间。从极化开始达到稳态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情况下。5min左右较 为合适。在合金中添加易钝化的金属时可以大大提高合金的钝化能力的稳定性;选 用的溶液应尽量接近中性,因在中性溶液中,金属是比较容易钝化的,而酸性或 某些碱性溶液中要困难得多。而卤素离子,特别是氯离子的存在则明显阻止了金 属的钝化能力且已经钝化的金属也容易被它破坏(活化),溶液中存在某些氧化 性的阴离子(CrO42-)则促进金属的钝化;外界因素,如温度,搅拌对金属的钝 化也略有影响,稳定的室温及溶液状态有助与金属的钝化;电化学极化与电极的 真实面积有关,电极的真实面积越大,电极的反应能力越大。为了减小电化学极 化,可设法将电极的面积增大,如将电极做成多孔状,或采用粉末电极和流态化 电极。故硫酸的浓度控制在0.5M左右,Cl-,H+等应该尽量没有,整个玻璃仪器 应密封良好,以防止空气中的O2进入溶液影响钝化效果且有助于通H2过程中彻 底地排尽02。在动态法中注意一定要在所加电压等于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