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论人本思想指导下的高校教育管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08075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论人本思想指导下的高校教育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论人本思想指导下的高校教育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论人本思想指导下的高校教育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论人本思想指导下的高校教育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论人本思想指导下的高校教育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论人本思想指导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论人本思想指导下的高校教育管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 论人本思想指导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摘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几十年发展以来坚定不移的目标和道路,将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撒播到社会各界,引起了以企业、教育为主的领域大范围改革。高校作为培养中高知识分子的重要场所和环境,其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机制都密切影响着学生的综合水平和素质。本文探讨了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通过剖析以人为本口号的管理含义来突出高校管理机制的不足之处。为了真正意义上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我们要不断强化管理者和教师的服务意识,开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工作,充分了解和采纳教师的管理和教学建议,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环境来实现管理目标。关键字:

2、人本思想;高校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先进、科学的管理和执行理念,“以人为本”就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而提出来的重要思想,它为企业发展、高校管理带来了有力的引导和辅助。高校管理在传统行政式模式的推动下已经定性,有待提高的管理水平、低效的管理进程、不合理的教学任务都是现代高校普存的问题,导致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效果不佳。为了真正发挥高校教育的作用,要坚持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了解师生的需求,营造出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一、以人为本的管理含义人的潜能和作用都是无限的,通过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很好的帮助高校教学获得预期的效果。高校要不断提升人的主体地位,给教师职工和学生提供

3、必要的条件和环境,使得教和学形成良好的互动,促进师生和谐局面的形成。高校管理目标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在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完成多方面的选择和巩固。以人为本理念要突出人这个核心就要不断挖掘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潜能,通过拓展和培养人的管理能力来为高校教育打下基础。全校教职工和学生都是管理的一份子,所以必须要凝聚每个人的力量,加快教育管理的运转和提升。二、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尚未扎根教学管理高校教学管理长期以来都是以行政式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导致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尚未扎根到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要确保教师和学生两类主体需求能基本满足,使得教学任务和工作能顺利完成。考虑到很多

4、教学工作都得不到教学管理形式的有效支持,所以使得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太过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以人为本”的概念更难深入高校管理系统中。(二)教学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跟不上教学制度的改革脚步,导致高校教育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在缺乏约束力的环境下自然会放松自我,学生上缺乏目标和动力,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也出现了上课缺乏激情的现象。只有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才能打造出适合高校教学管理的人才队伍,杜绝管理人员不熟悉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专业技能不过关、管理态度恶劣的情况,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手段的有效运用。三、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一)强化服务意识只有不断强化高校教学管理者的

5、服务意识才能提高管理效果。教育是高校机构存在和发展恒古不变的任务,而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所以任何教学管理活动都要围绕学生主体和教师来开展,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制定管理制度和提供服务,保证管理机构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无阻。在服务意识的引导下管理人员才能体会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教学管理水平,真正意义上为学生管理工作服务。(二)开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工作高校依靠学生群体来展开教育和管理,如果没有学生的支持,一切教学管理工作将无法开始。高校管理人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和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拓展教学通道,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鼓励学生加入学生会组织、参加各类实践活动,通过将

6、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现实中,积极探索和分析。教学管理人员要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关注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和引导他们有效的解决困难。(三)了解和实践教师的想法和建议传统行政式管理体制导致管理者掌握决定权和执行权,教师并无有效的发言权和实体地位,只能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和管理。教师的想法得不到重视、建议未能采纳导致教学活动开展效果低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管理制度的扎根深入。教育管理者要建立起和教师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同等服务和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贯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各项水平,进而达到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目标。(四)营造以人为本的高校文化氛围校园文化

7、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巨大,只有真正营造出以人为本的高校文化氛围,才能将这种管理理念实践下去。文化的熏陶作用会使得管理人员和师生都能朝着团结和谐的目标前进,构建起管理教育、学习三者互通的渠道。管理者要让学生感觉到校园是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地方,引导他们主动、积极的学习和探索。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长期不间断的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深入和实践工作,才能加快高校稳定教学局面的形成。四、结语我国在倡导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社会道路上越走越远,帮助民众获得了稳定的精神向导和实践目标。高校作为一个培养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场所,所承载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只有不断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打造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学生群体。高校注重以人为本管理和发展并不是单纯的营造文化氛围,而是要切实关注师生的想法和需求,从机制、制度上为教师和学生考虑,达到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的效果。参考文献:1 袁晓杰 . “以人为本”思想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 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2 鄢行龙 .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解读高校教育管理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8( 2) .(作者简介:杨莉( 1969- ) ,女,河北沧州人,本科,沧州师范学院美术系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