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我评价习惯的培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05401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自我评价习惯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生自我评价习惯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生自我评价习惯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生自我评价习惯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生自我评价习惯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自我评价习惯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自我评价习惯的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自我评价习惯的培养新丰县第三小学 林小红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此可知,评价应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言,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学习状况,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关注评价的主

2、体,即学生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但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决非一蹴而就。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们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与点拨:(一) 激发学生评价兴趣,养成学生评价习惯。在数学学习中自我评价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加以改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自我调控意识还不成熟。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学生的评价兴趣,使学生乐于评价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要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3、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互相反馈和评价。如可经常问学生:“你认为这几种方案中哪种最合理?为什么?”“你觉得某某同学的方法怎样?”等等。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师生互评、生生互评,逐渐地学会了评价别人的方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思维火花的磨擦、碰撞,渐渐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完善自我。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争辩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获得成功的乐趣,所谓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就在这个被老师容易忽视的过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培养。 1.创设情景激起评价欲望 作为一名教师,总想把自己懂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似乎教给他们越多,就越对得起他们。殊不知,知识的简

4、单积累并不等于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适当留有“空白”,让学生经常进行自我评价,反而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师复习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从而激起学生探讨比的基本性质欲望,但是有学生很快就说:老师我知道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一个数,比值也不变”。这时候,老师笑着说:“你真不简单,知道了这么多知识,你是怎么学会的?”那位学生脸红的说“我猜的。”“那你想更进一步了解这个知识是怎么形成的吗?它有什么用处吗?”在这位学生满意的期待中,展开了对新知识的学习。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原来的预设是学生对所提的问题的未知的,想激起学生的悬念,引入新课教学,但学生的一句

5、“老师,我知道”,打破了教师的预设,生成了新的教学。教师没有对学生提前的获知加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也没有一笔带过,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了自我评价,你知道哪些相关的知识?你是怎么学会的?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自我评价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了,哪里还有欠缺,学习方法如何。结果这位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已经较好理解,但如何学会、如何形成的却已印象不深,毕竟是自己看书学得的。于是教师的一句立足于学生自我评价的导语,展开了对新知识的学习。2让学生适当参与批改作业。 在处理学生作业时,有时可以选几道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批改。批改时说说列式的理由,如果发现错误,还可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造成

6、这样的错误,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评价的习惯。也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互相批改,在批改时不仅训练了评价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同时也能使学生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学风。 3.在课后作业中布置自查要求。 据了解,学生的课后作业绝大部分由家长代为检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除了要求学生迅速、认真完成外,还应提出自查要求。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认真地自查一遍,并在作业本上注明“已自查”。同时教师要经常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自查习惯。并在作业批改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自查能力,及时加以指导。经过阶段性的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评价的习惯。 (二)授与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

7、评价能力 从儿童意识的发展特点来看,认识别人总比认识自己在前,学会评价别人又比学会评价自己在前。在逐步认识别人、评价别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互相反馈和评价。如可经常问学生:“你认为这几种方案中哪种最合理?为什么?”“你觉得某某同学的方法怎样?”等等。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师生互评、生生互评,逐渐地学会了评价别人的方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思维火花的磨擦、碰撞,渐渐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完善自我。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争辩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获得成功的乐趣,所谓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就在这个被老师

8、容易忽视的过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培养。1合作学习中的自我评价新课程理念下,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中,往往是组内部分成员的做法和思路得到其他成员的赞同,个别成员的很有道理但看似不成熟的想法,可能会受到排斥。因此在评价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评价小组的学习方式、学习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更应该引导学生在集体共同评价或同伴互评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师:同学们,根据圆周的特点,你认为圆的周长能用什么工具和办法进行测量吗?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测量的办法。于是孩子们纷纷以小组为单位,议论着、比划着,才一会儿小手便纷纷举了起来。师:在刚才的小组活动中,你

9、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启发,又有什么问题呢?请大家畅所欲言。生(1):老师,我想,圆的周长是不是也可以向三角形、长方形那样直接进行测量。生(2):(马上站起来)我有意见,刚才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已经提出意见了,圆周是曲线,不可以直接测量的。不过我们想既然是曲线那它肯定很容易滚动,所以是不是可以在直尺上滚动测量呢!师:那你能上来给大家作个示范吗?学生示范,并提醒给同学们应该注意的地方。生(3):我们组还发现了可以用绕绳的方法来测量(学生边示范边讲解)。生(4):我们组刚才共发明了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而且还发现这两种测量的方法单靠一个人的话很难完成,我们组都是几个人合作一块来完成的。生(1):(反驳)刚

10、才*同学对我的方法有意见,现在我也对另外的方法产生了疑问,试想有些建筑物中大型的圆形屋顶还能用滚动和绕绳的方法吗?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们不仅进行了小组和同伴互评,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被评价的小组各成员和被评价的学生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自然地产生了新的问题,得出了新的想法,譬如说当组内的同学对自己直接进行测量的设想提出异议,提出了绕绳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后,这个同学不仅在暗暗反思自己的直接测量法,同时也在对他人的绕绳法和滚动法进行着评价,从而提出了更科学的问题:试想有些建筑物中大型的圆形屋顶还能用滚动和绕绳的方法吗?这些来自学生的创造性想法都是源于学生对评价的反思结果课堂教学要

11、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题目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评价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此长期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从而也形成了自我评价能力。2练习题的自我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安排一些判断题、选择题,使学生经常受到“咬文嚼字”、“吹毛求疵”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

12、能力。这些训练,可说是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的针对性练习。3、作业中的自我评价。数学作业采取自查、互查、集体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自己评价。如果所有作业都由教师批改的话,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非常不利,采用自查、互查的方法批改作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严谨细致的作风和责任感,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有时,教师在自查、互查基础上进行集体批改,可更好地调控全体学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自我评价的方法,仅仅是自我评价形成的开端,作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评价的习惯,促进其主动学习和发展。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主动性,教

13、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评价习惯。在学生练习后,教师可通过分组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的思维。正确的,得以验证;错误的,则可以从中找出思维的偏差,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三)学会反思,提升自我评价的质量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在反思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感悟数学基本的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初步理解了圆周长的概念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测量出手中圆的周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测量圆的周长。生1:在圆周上做个记号,然后沿着直线(或直尺)滚动一周,

14、测出滚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 生2:用绳子绕圆一周,然后剪去多余的部分,再量出这根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生3:将圆对折(纸剪的)然后将弧沿着直尺滚动,再将滚过的距离乘2,就是圆的周长。生4:将圆对折再对折,然后将弧沿着直尺滚动,再将滚过的距离乘4,就是圆的周长。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刚才大家想出这么多方法测出了手中圆的周长,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通过反思,悟出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反思自己的操作方法,感悟其中渗透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2.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显性的学习结果和隐性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评价,

15、而不仅仅满足于得出结论。如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这些思路和方法的正确性、简捷性,不断改进学生的思维方法。重视学生参与,尤其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是当前评价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要求,写数学日记无疑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通过写作的方式,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评价。例如,在一次单元练习后,有学生在数学反思中这样写道:学生一:今天,当老师把单元检测的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成绩是优秀,我做得最好的部分是解决问题,全部都做对了,我很开心。做得不好的题

16、目是计算题,经过我的分析,主要原因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掌握的不牢固。如:在做2.53.20.125这道题时,我没有考虑到把3.2分解为80.4,再用(2.50.4)(80.125)来计算,就想当然的把3.2分解为3+0.2,就变为2.53+0.20.125来计算,所以做错。经过老师的评讲,我知道了是我对乘法分配律和乘法交换律没有完全掌握好。我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又例如,在一次作业中,一学生在反思笔记中写到:这次作业,我得了c,我很不开心。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够细心,老师多次提醒注意的题目被自己的粗心做错了。如:已知长方形的周长4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求长方形的面积。我直接用48(35)=6(厘米),56=30 36=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