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027783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 万寿小学 杨承亚 新课程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课程对于数学课的要求是:使数学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传授数学知识方面,转变到数学的学习过程方面,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创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索去理解和掌握,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知,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术应

2、用的方法与途径。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那么,如何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之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呢?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通过自己近年的教学实践,构建了适合于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即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法,其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拓展运用”“总结归纳”。1、创设情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伊始,教师创设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有力的基础。问题情境要放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

3、来主动摘果,教师做学生探究的引导者。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 一节,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学校重新修建后,不但环境美了,也变大了,经常有许多家长到校找你们,常常询问老师,大家发现这个问题了吗?我们现在学习了位置与方向这一新内容。来帮助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家有什么好主意?来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新知识的探索、学习开了个好头。2、自主探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围绕问题情境,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

4、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了学生的智能,展示了学生的主体个性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这正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要求教师一定要耐心观察、等待,确保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质量,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学习乘加计算的灵活运用一节时,教师出示日历,由科考队的重要性引出例5,从日历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让学生明确:科考队3月1日出发,计划7月31日返回,实际7月26日就返回。要求的问题是:“科考队这次考察一共花了多少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列式解决。因为好的老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而不是传授真理

5、。 3、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生本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交互作用中不断地进行知识建构,有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迸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乘加计算的灵活运用一课的合作交流中,我首先让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说明计算的道理和方法。小组争相陈述自己的观点,热情非常之高。本节课,学生共探讨了六种计算方案,让我感到很欣慰。事实上,人人都有自主发展的本能,学生的一些灵活思维和创新有些可能是老师想不到的,要让学生自

6、己以发现者、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卷入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4、拓展运用。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解决问题进行创新的快乐。教师给予激励的评价,鼓舞学生创造性拓展运用,走向成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5、总结归纳。新知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此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概括不同方法,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进一步参与的能力。在学完每一节课后,老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思路等)?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在不断地走向成功。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努力抓住这一点,具体的应用到每一个学生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