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026793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诗经二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关雎【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2、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背诵并能默写诗歌。3、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兴的表现手法。【相关链接】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

2、南、召南、邶风、庸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

3、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自主学习】1.注音:雎鸠( ) 窈窕( ) 逑( ) 荇( )菜寤寐( ) 参差 ( ) 琴瑟 ( ) 芼 ( )2.解释词语窈窕 :左右流之 :寤寐 :参差 :琴瑟 :2、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用“/”给本首诗划分节奏。3、结合课文注释知其大意。同学对译,互相订正,准确翻译全诗。4、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5、.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合作探究】一、 对学、群学,小组质疑解难。

4、1、填空(1)、第一章以起兴手法开篇,由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引出 联想。(2)、第二章:诗歌以眼前景物为比喻,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 。(3)、第三章:,通过对 的细致描写,极其逼真地表现了这位君子对心目中恋人的痴情和执着。(4)、第四、五章是 的描写。诗歌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设想这位女子已经答应自己的要求,于是这位君子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亲近她,友爱她,并使她快乐异常。诗歌通过对这种幻想的烘托渲染,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得淋漓尽致。2、概括本首诗的主要内容。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

5、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5、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拓展提升】1、请阅读下面几首诗歌,分析它的表现手法。(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汉乐府(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其十五)李白(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雨 霖铃柳永(4)、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

6、谁点的火点着灵魂?红烛啊! 红烛闻一多2、朗读在水一方的歌词,品味它的含蓄美、古朴美。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凄凄,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他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他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踪迹,却见仿佛依稀,他在水中伫立。【当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 ) ( ) 窈窕( )( ) 好逑( )( )寤寐( )( ) 溯洄( )( ) 坻( ) 荇菜( )2、填空题。(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

7、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 和_ ,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第二课时蒹葭【学习目标】1、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

8、、兴等创作手法。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3、了解诗中出现的一些连绵词的读音和字形。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的作用。【相关链接】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中三种最基本的艺术手法,但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其中宋代朱熹的解释是较有代表性的,其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赋”,是铺陈其事; “比”,是譬喻和比拟;“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欣赏音律(音韵美)1、重章叠唱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

9、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2、偶句入韵在音韵上,除了重章叠唱以外,还有押韵。第一小节为例,首句“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下文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3、双声叠韵诗歌在用词上采用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两个韵母相

10、同的)“参差”是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自主学习】1、注音:蒹葭 ( ) 伊人 ( ) 溯洄( ) 湄 ( )跻 ( ) 坻( ) 涘 ( )2、解释词语蒹葭:采采:未已:苍苍:思服:3、请阅读“课后练习三”,参照这一习题翻译关雎的形式,自己选取蒹葭中的任一章节,翻译成现代诗歌。4、本诗选自 ,是一首典型的爱情(内容)诗。5、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文本理解1、

11、理清作者思路:请概括出每个小节的内容。2、说说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请分析“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的意境 。探究点二:综合探究5、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6、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7、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拓展提升】比较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诗经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

12、桀(小木桩),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两首诗歌中划线的字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夕”都相同,而“月则不同 B“夕”都不同,而“月”则相同C“夕”都不同,而“月”也不同 D“夕”都相同,而“月”也相同2、(1)、君子于役中最能表现妻子对丈夫委婉细腻的深情思念的句子是:_(2)、水调歌头中集中表现苏东坡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襟怀句子

13、是:_3、这两首诗歌都是怀念亲人的名篇,但产生的时代不同,怀念的对象不同,描写的景物和抒发的感情也不同。你更喜欢哪一首?理由是什么?(可以从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感情,写作的方法,诗歌的主旨等方向去进行分析)【当堂检测】1、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蒹葭的意思是 ,生于水边。2、请同学们标注蒹葭这首诗的韵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3、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诗人追求伊人时的不同心情。第一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_的情感。第二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_的情感。第三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_的情感。【收获平台】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编写者:黄芬 责任编辑:杨强【学习目标】1、 通过综合性学习,增进对古典诗歌的了解,感受诗歌之美,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2、 通过诵诗、唱诗、辑诗活动,感受诗歌的音韵美。3、 通过动手搜集和制作关于诗歌的卡片,提高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准备】1、 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