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026833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四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乡村四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乡村四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乡村四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乡村四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四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四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乡村四月.精品文档.一、赏景入情,走进乡村欣赏乡村的春景。(播放乡村风光图)师:孩子们,你们到过乡村吗?今天教师要带你们去的是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江西婺源。让我们一道去看看吧,走进婺源。2师生交流:孩子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看看它与城市的风光有什么不同呢?设计意图:开课直入乡村主题,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近乡村,感受乡村独特的宁静、朴实、恬淡宜人,为新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乡村,走近乡村四月。看老师板书课题,(板题)四月指即春末夏初的季节,正是农忙季节。(生齐读)3板书课题。4介绍作者资料

2、。(这首诗的作者是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1把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相机指导读准“了”“蚕”“桑”三个字,并了解多音字“了” 的读音,应根据它的意思判断,读lio的时候,表示结束。3男女生合作读(前四后三)。4师生合作读诗。(生读每句诗后,教师重复诗句后三个字。)5学生配乐齐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设计意图:读准读通读好是学习古诗的前提,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来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体现了读的层次

3、性,让学生初步感受诗韵美,因为多读是学习古诗最重要的方法。三、品读赏句,想象悟情(一)整体把握,感知古诗师:咱们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但好诗不厌百回读。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借助书中的注释,看看插图,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感知诗人情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师:你看到的是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板书:景美 人忙(二)学一、二句,感受“景美”1师:孩子们,你从哪几句诗句中感受到乡村景美呢?2品读,感悟 “绿遍山原白满川”。理解“山原”师:(山陵和原野)山原其实就是江南的丘陵小山。那

4、小山连着平地,平地连着小山。交错着,绵延着,这就是(生:山原)品读 “绿”师:瞧,四月的乡村,哪都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你们还能在哪儿发现绿色?生反馈:山下菜园里的菜,路旁的树,还有美丽的春江水师:迎着徐徐的春风,信步来到小河边,看到柳树摆动,你会想到什么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草木成荫满目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在语言练习中运用以学过的诗句,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深化学生对诗句的记忆。这样以诗引诗,架起师生文本之间情感的一座桥梁,使得学生“不觉转入此诗”。抓 “遍”来悟景师:展现在

5、诗人面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这么多的绿,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把它表现出来了,是哪个字?师:一个“遍”字,给你怎样的感觉?(我感觉到生机勃勃。有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感受到乡村所富有的生命力,大地一片欣欣向荣)设计意图:在理解古诗的意思时,能抓住关键字词,以点带面,使学生在文字基础上拓展思维,领会作品每一个字的深刻内涵,也学会了在写作时斟字酌句。理解 “白满川”。(课件出水稻图)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一片葱茏。指导朗读第一句。(课件出示:绿遍山原白满川)师:孩子们,这乡村四月色彩鲜明,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这绿白辉映的情景呢?学生评价,师指导读出绿的辽阔,白一望无垠。板书:绿原白川3品读,

6、感悟 “子规声里雨如烟”渡知道吗,在江南的乡村四月,这样的青山水色,往往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孩子们,你仿佛听见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交流:“杜鹃鸟的叫声” “春雨沙沙的声音”“ 蒙蒙细雨”课件出示子规图及声音。师: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子规就是杜鹃鸟,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布谷)“布谷、布谷”每当布谷鸟啼叫的时候,就在提醒农人们赶紧播种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嘛!现在这子规就在细雨中啼叫,你能给这幅图起个名字吗?板书:子规啼雨师播放背景音乐深情朗读。“闭上眼,我们仿佛已经来到了江南的乡村,这里有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熟悉

7、的歌声(播放布谷鸟声音)声音是那样清脆,是那样悦耳,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我们屏住呼吸,继续听,我们听到了无数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草丛中,池塘边,小溪旁,树林里,田野里慢慢睁开眼睛”设计意图:教师的精彩朗读营造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同时以清新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乡村田园的一切美妙的声音。师:同学们,你能听到哪些美妙的声音?(生反馈)乡村四月,到处都有声音,这无数的音符凑到一块,组成了什么?(一首无名的歌,乡村交响乐)师:这就是美妙的音乐,同学们,就带着这样的感觉,想像这些声音,读一、二句诗。(课件出示乡村烟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融情。这两句诗有丰富

8、的想象空间,这时我再综合运用画面、语言、音乐创设情境,同时积淀文学底蕴。【结语】烟雨江南,子规如歌,这真是一幅有声有色,意境朦胧的乡村画卷。(三)学习三、四句,感受“人忙”【渡】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 生活在这里的水乡人家,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1学生齐读第3、4句古诗。2解读“蚕桑”,了解养蚕人的辛劳。(课件出示养蚕画面,师简介:清晨农民要担着箩筐去桑园采摘新鲜的桑叶,采叶回家要把它们擦干净,一片一片放在蚕筐上,每天至少四次的喂养,清早、中午、下午、半夜,家家养蚕,户户忙蚕,蚕儿要上架了,从吐丝结茧到销售,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养蚕要做这么多工作,你觉得怎么样?)3课件

9、展出“蚕桑”“插田”两幅画面,指导读与悟。那就请你们时常记住这句话:(课件展示: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4抓字 “才”“又”,体会“人忙”师:在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忙着蚕桑、插田,插田、蚕桑。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两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两个字?(才又)5指导读诗:谁来读出这份繁忙和紧张呢。6板书:养蚕插田(乡村四月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啊!)师:四月农忙季节,除了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学生反馈。7学生用“才又”仿写诗句。(例: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8拓展:乡村人家忙得不亦乐乎啊!你从这忙碌中还能体会到什么?这田园生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

10、生活,它究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9学生自由说,师相机板书:快乐 舒服 勤劳 朴实四、链接拓展,体验乡村风情。1链接乡村乐趣的古诗,升华“乡情”。师:正是因为诗人了解、热爱、怀念这美好的田园生活,正是因为他饱含了这种深情才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啊。同学们,乡村生活的乐趣,可远远不止这些,想去看一下吗?看,田间来了一群放风筝的孩子。(课件出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宋高鼎村居师:放假了,到小河边去钓鱼,那该是多么开心的事。(课件出示)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唐胡令能小儿垂钓师:在金黄的菜花地去追一下蝴蝶,多么开心呀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课件出示相对应的诗句画面,顿时接近了诗歌和学

11、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中,在画面中感悟诗意,入情入境地去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2感悟诗情。好了同学们,乡间有这么多快乐的事情,学了这首诗,你有没有什么愿望?学生交流。五、反复品读,回归整体1引读古诗。师:(指板书)乡村美丽的农家风光令人陶醉,勤劳的农家人更令人感动。也正是因为农民的辛勤劳作才给我们创造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啊生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师:这如画的美景正是因为生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渡这是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2齐吟全诗。师:孩子们,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吧,此时此刻记得你们就是那诗人,行走在田间小径,面对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又怎能不陶醉

12、其中呢?让我们把对乡村生活的热爱用声音表达出来,齐读诗。3课件播放乡村四月歌曲,与学生共同唱古诗。设计意图: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音乐中重现整首诗的意境,实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的发展。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堂1学生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2请你为乡村四月配画。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绿原白川景美 快乐、忙碌、充实 子规啼雨 人忙 养蚕插田一、赏景入情,走进乡村欣赏乡村的春景。(播放乡村风光图)师:孩子们,你们到过乡村吗?今天教师要带你们去的是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江西婺源。让我们一道去看看吧,走进婺源,但见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还有那小桥流水人家,真是“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

13、村外水如环。”2师生交流:孩子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看看它与城市的风光有什么不同呢?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乡村,走近乡村四月。看老师板书课题,(板题)四月指即春末夏初的季节,正是农忙季节。(生齐读)3板书课题。4介绍作者资料。(这首诗的作者是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1把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相机指导读准“了”“蚕”“桑”三个字,并了解多音字“了” 的读音,应根据它的意思判断,读li

14、o的时候,表示结束。3男女生合作读(前四后三)。4师生合作读诗。(生读每句诗后,教师重复诗句后三个字。)5学生配乐齐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三、品读赏句,想象悟情(一)整体把握,感知古诗师:咱们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但好诗不厌百回读。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借助书中的注释,看看插图,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师:你看到的是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板书:景美 人忙(二)学一、二句,感受“景美”1师:孩子们,你从哪几句诗句中感受到乡村景美呢?2品读,感悟 “绿遍山原白满川”。理解“山原”师:(山陵和原野)山原其实就是江南的丘陵小山。那小山连着平地,平地连着小山。交错着,绵延着,这就是(生:山原)品读 “绿”师:瞧,四月的乡村,哪都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你们还能在哪儿发现绿色?生反馈:山下菜园里的菜,路旁的树,还有美丽的春江水师:迎着徐徐的春风,信步来到小河边,看到柳树摆动,你会想到什么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草木成荫满目翠)抓 “遍”来悟景师: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这么多的绿,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把它表现出来了,是哪个字?师:一个“遍”字,给你怎样的感觉?(我感觉到生机勃勃。有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