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学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301376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学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学习幼儿的发展是在合作交往中实现的,实践表明,在师生共同围绕幼儿感兴趣的教育内涵丰富的主题或论题中展开的合作学习,幼儿的学习是最主动的,也最有效。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积极参加科学活动中的讨论,探索,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科学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幼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地表现表达,参与活动的准备、材料的收集,并运用自己的表征语言,共同建构知识网络。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该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渐走到了我们身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在采用这一新型学习方式时,

2、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存在以下几个现象:1、幼儿能力的强弱差异,挫伤幼儿合作的积极性。2、幼儿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3、兴趣差异,使合作出现矛盾。由此可见,如何来建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实践,目的在于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后,对症下药,寻求有效对策。一、合理的组合方式,促进小组合作的开展。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做到科学分组。首先在观察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不同特点,然后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分组。 1、根据兴趣不同分组,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幼儿自由结伴,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探索的内容,主动

3、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如在进行“我们的身体”的主题活动中,有的幼儿喜欢研究指纹,他们用放大镜比较着自己和同伴的指纹,从而发现了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道理。有的幼儿喜欢用自己的小手来进行绘画活动,他们时而将五指并拢变出了仙人掌,时而将五指分开变成了孔雀、小娃娃的头发等等。在探索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涨了,他们运用表征语言,共同建构知识网络。幼小心灵对大自然、对科学的好奇、好问和探究的兴趣提高了,从而解决幼儿因兴趣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2、根据能力强弱分组,充分发挥每位幼儿的潜能。 为不同的幼儿创造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幼儿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可以将幼儿根据能力的强弱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教学活动,从而解决了以往能力强的孩子“一手包办”,能力低的孩子“插不上手”的状况,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感,体验愉快的情绪。二、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习得必需的合作技能。1、通过科学活动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例如在好玩的陀螺的活动中,我们建议幼儿在动手操作之前大家一起商量:陀螺的面要多大、怎么复制陀螺的面、该怎样装饰陀螺的面看上去更漂亮等等;又如在有趣的弹性活动中,当提供的弹性玩具不够时,我们及时引导幼儿想想“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而让幼儿知道如果当玩具或者游戏材料不够用时,要互相谦让,轮流或一起使用;在好玩的弹簧活动中, 要求幼儿比出

5、各种弹簧的弹性,所以要组织幼儿相互合作来比出不同弹簧的弹性。在这当中幼儿必须互相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商量出统一的比试方法,才能比出弹性的大小;又如在会变的蝴蝶的活动中,我们又通过科学游戏让幼儿自由结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蝴蝶影子大小的变化过程。这样,通过为幼儿提供了一些具体合作的情景,帮助他们初步积累了合作的经验和方法,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合作,这样他们的合作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通过科学区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例如在科学区中我提供了一些乒乓球,能不能利用乒乓球来进行科学小实验呢?我请幼儿脑筋急转弯一下,能不能不让乒乓球掉下来?让幼儿创设合作的机会,尽心探索,提出只用

6、一只手,替乒乓球和瓶子“搬家”,幼儿进行了尝试,有的组说用胶布把瓶口粘住;有的组说把瓶子倒过来放;还有的说用胶水把乒乓球粘在瓶子里;有一组的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乒乓球不停地作圆周运动时就不会掉下来的现象,他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同时对现象产生了兴趣,也激发带动了其他小组的探究热情,在他们探索尝试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观察操作直到获得成功。他们从这个小小的实验中了解了生活中的离心力现象,孩子们也就越来越喜欢探索科学现象,养成了探索事物的兴趣,培养了敏感、好奇、好问的习惯,同时通过幼儿间愉快的合作,习得了必需的合作技能。又如在尝试静电摩擦的小实验中,幼儿在不同的材料面前,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要

7、求幼儿自己想办法克服或寻求同伴的帮助和合作。他们通过几个人的合作,拿着记录单来给我看时,我知道他们已经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同时这种由合作而产生的愉快情绪体验将会进一步促使他们乐意与他人合作。又如,自然角是孩子们观察植物生长、种子发芽的角落,在这小小的角落里, 他们会常常合作一起给种植的植物浇水,一起记录种子的变化等。在无形中他们的合作能力又在慢慢地提高。3、通过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如:近期阴雨连绵,接连几天下雨,就引导幼儿开展了“收集雨水”的活动。幼儿以小组化的形式,对收集的多少不等的雨水,展开了讨论:“瓶子在雨中放的时间长短不一样,盛到的水就不一样。”“瓶口大小不同,所以,

8、收集到的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雨下得大,有的地方下得小。”一些幼儿就雨水是否干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还有一些幼儿对“怎么会下雨?下雨好不好?我们喝的水从哪里来?”等问题产生了兴趣。各小组形成了不同的关注点。于是,合作探究小组自然形成了。相同的兴趣、问题和困惑,使幼儿自然相聚、成为合作学习小组。当幼儿面对共同关注的话题,互相协商、分工合作,为共同目标而努力,萌发了幼儿的初步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萌发了爱科学的态度。三、抓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审慎其蕴涵的教育价值,引导幼儿合作。 当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出现时,教师要审慎其是否蕴涵着教育价值,以便和幼儿共同确定主题。幼儿的兴趣是呈辐射状的,而不是一条直线,

9、幼儿很可能在同一时间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感兴趣,这时,就可以同时开展两个活动,给幼儿选择的自由,让其能以共同的兴趣,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如:幼儿对唐僧与孙悟空很感兴趣,非常羡慕孙悟空的超长本领,有的幼儿还特意带来了动画片让幼儿观摩,于是抓住幼儿的热点话题,让幼儿以小组化的形式,各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开展了西游记和伞花朵朵两个活动,时而同时进行,时而交叉进行。有的津津乐道于神奇的芭蕉扇,探讨着神奇般的魔伞;有的对伞的分类感兴趣,从伞的功用、大小、形状、色彩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将探讨的结果以记录的形式进行呈现,幼儿在自己感兴趣活动中的表现和探索,是幼儿科学态度的体现,同时幼儿探究事物的能力也得

10、以提高,小组化合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操作探索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幼儿提供更多机会,鼓励幼儿有意识地运用视觉、听觉、触摸觉等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发现问题,并将幼儿的操作转化为动脑,多方面把握事物的整体属性,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材料既是引发幼儿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和幼儿共同找寻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探索。鸡蛋是幼儿熟悉的,也喜欢吃的东西,生的鸡蛋和熟的鸡蛋如何来区分呢?孩子们以小组化的形式进行探讨来辨别生熟鸡蛋,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生熟两种鸡蛋,在观察中发现,每组的孩子们都是从外形入手

11、来进行辨别,洋洋一组说生熟鸡蛋的的颜色是不一样的,觉得熟的鸡蛋颜色深,生的鸡蛋颜色浅;宣萱一组的幼儿把鸡蛋放在耳边摇晃,了解有声响的是生鸡蛋,没有声响的是熟鸡蛋;琳琳一组旋转鸡蛋玩,从中发现生熟鸡蛋的转速不一样,转得快的是熟鸡蛋、转得慢的是生鸡蛋;幼儿将自己小组的研究结果用绘画的形式详尽地记录下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呢?到了最后的验证阶段了,幼儿兴致勃勃,都期盼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都小心谨慎地在碗中将鸡蛋打开了,当他们发现结论是正确的时候,喜悦之情难以用语言来描述,通过动手操作,积极动脑而获得的经验总是令人难忘的,而成功的喜悦又会激起幼儿更高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2、从而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 四、创设探索的氛围,引导探索的方法,从而提高幼儿的能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可见,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只有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引导他们正确的探索方法,幼儿的探究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幼儿的创新行为才能更全面更深入。萌发幼儿的探究精神,特别需要营造鼓励和强化幼儿探究意识和探究行为的氛围,班上的徐翊玮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别致的花筒世界玩具,孩子们争相观察,被其中变化多样的彩色玻璃片所深深吸引,能不能自己来尝试做一个,孩子们跃跃欲试,就以三个启发提问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的欲望:“万花筒为什么会

13、这么好看呢?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秘密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好吗?” 于是孩子们四人一伙,六人一群的进行着研究,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万花筒可以根据现有的材料进行自由组合拼搭完成,了解了万花筒的简单构造,并学会拆、装万花筒的简单技能,当拆开万花筒外壳时,他们发现有三片镜子,有小花片,挡着又发现了塑料盒。噢,原来如此!幼儿自己动手实践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他们多自信呀!幼儿思路开阔,兴趣浓厚,在活动中幼儿分工合作,全身心地投入,没有孩子是旁观者,也没有一个说“我不会”。在这项活动中,幼儿不但获得了有关万花筒的知识,而且大大地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培养了幼儿爱科学、爱探索的主动性。操作中,幼儿得出的观察结果都是一些容易接受的浅显的科学知识,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了幼儿探索的习惯。 总之,要在科学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造各种合作的机会,并进行细心指导,让他们掌握其中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