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006465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夜望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十五夜望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十五夜望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十五夜望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十五夜望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五夜望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夜望月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五夜望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 抓住重点诗句,体会游子望月怀人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 和同学交流。3.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体会游子望月怀人的思亲之情。教学难点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体会游子望月怀人的思亲之情。 教学方法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 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 谈话导入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

2、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 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 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和“中 秋”有关的诗:十五夜望月二、走近作者,品味诗歌。1王建,字仲初,许州人。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 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2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 绝句。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三、注释。1.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2.中庭:即庭中,庭院中。3.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4.栖:歇,休息。5.秋思:秋

3、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四、通过翻译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含义。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 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 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五、诗歌赏析。1.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状态,又烘托 了月夜的寂静。2可不可以把“落”改为“在”?为什么?不可以。“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 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 了。3本诗最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哪一句话?今夜月

4、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因为这句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 得蕴藉深沉。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 的妙处。提示: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 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思念人,偏说“秋思落谁 家”,表现手法委婉含蓄。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 给人以动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5.诗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 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

5、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龄秋思6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板书:中庭,地白, 树、鸦,露,桂花,(月)7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整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凄清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 气氛,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板书:望月思远、想念好 友)8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第二句 中的“冷”和“无声”有何作用?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冷”字既写了秋夜露 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6、无声”表现出冷露轻 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在基本了解诗歌之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歌中的美,用心朗读,用心 体会其中的美。(可以采用分组比赛朗读的方式,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选出班 级里的“朗读之星”。)六、读出“望月”之情。1.事实上,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国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 的美丽的。看到月亮,有许多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 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依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 有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 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 满天,江枫渔火

7、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 安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 样,悬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2.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注意写出作者及作品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课堂小结。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 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

8、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 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 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2.布置作业。(1)背诵并抄写十五夜望月。(2)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并加以背诵,完成课后习题八、板书设计十五夜望月王建意象:地白,树、鸦,露,桂花,(月)情感:人尽望落谁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九、教学反思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出处:唐代诗人王建 创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 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

9、。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 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在上课之初我首先带领学生初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激发学生走近作者, 感受其中的特点和情绪。通过诗歌注释的了解,为进一步感受诗歌,做知识的铺 垫。通过对于诗歌中的字词句的思考、揣摩,感受其中蕴含的意蕴和情感,体会 诗歌中字词句的巧妙之处。体会诗歌的意蕴美、遣词造句的小技巧等。在不同的 诗歌中,月亮所在的情景和感受是不同的,但是相同的是人们寄情于月亮的习惯 源远流长,让人喜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了解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所表达 的感情。从字词句的解读到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我是个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写诗的技巧,同时提

10、高学生对于诗歌的感受欣赏的能力。通过月亮诗歌的 积累和搜集工作,体会不同作者、不同诗歌中,月亮所代表的情感的不同。仔细 揣摩其中的不同。本节课,我始终以学“悟”为主。通过学生自学、质疑、生生合作、师生合 作的学“悟”为主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 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围。本节课中,我改变过去自己高高在上,统帅课堂的作 风,主动和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课堂上尊重学生、赏 识学生。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在教学中首先增强时控掌握能力。教学设计中 明确时控,在课堂中,教师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质疑、 去解疑,并时时注意学生解疑后方法的总结。其次,多研究每一个学生认识接受 能力,并在教学设计时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分层要求、训练,使 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 堂课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