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978767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项目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施工项目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施工项目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施工项目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施工项目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项目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项目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专项应急预案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 类型 一般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1.2 危害程度分析地震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间接危害包括火灾、水灾、毒气外泄 及瘟疫等,其中以火灾与水灾最为普遍。我国地处世界最强大环太平洋地震带与 欧亚地震带之间,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地震绝大多数是构造地震,次为水库地、矿震等诱发性地震。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2.1 迅速行动、灵活应对。处理事件险情时,由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 导小组启动本预案并实施;2.2 以人为本。险情处理应首先保证人身安全(包括救护人员和遇险人员);2

2、.3 强化防护。迅速疏散无关人员,阻断危险物质来源,防止次生事故发生。3. 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由项目部行政主管领导和分管安全生产的领 导与办公室、工程部、设备部、物资部、安质环保部、财务部、施工单位应急组 织机构的负责人组成。3.2 指挥机构及职责3.2.1 指挥机构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抢险组、救护组、疏导组、保障组、善后组、 调查组和现场应急组织机构组成。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安质环保部,值班电话:15594290926。项目部事故应急自救办公室应设在办公室,明确 24 小时值班、值班人员和固定电话。抢险组:安质部和工程部组成。救护组:由

3、安质环保部负责人和事故所在地医疗机构组成。 疏导组:办公室、设备部组成。保障组:由办公室、工程部、设备部、物资部、财务部负责人组成,必要时 邀请技术专家参加。善后组:项目办公室、计划部、财务部负责人组成。调查组:由工程部、设备部、物资部 负责人组成。现场应急组织机构:由现场施工单位有关人员组成。3.2.2 职责A 事故应救援急指挥部职责:a 负责抗震救灾总体工作和临震和震后抢险救灾、恢复生产的指挥;b 负责抢险人员组织,抢险和应急救助、防护用品的配备,及时向上级汇报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C组织指挥震前或震中人员的疏散,向下属各单位发出临震指令,并与上 级有关部门保持震前、震期和震后联系,了解有关

4、信息,汇报有关情况,接受进 一步指令;d 地震发生后,收集灾情,组织抢险,控制次生灾害。向应急指挥部汇报灾 情和抢险救灾情况;e 在临震和震后应急期,统一调动人员、设备、车辆、物资、能源等,并对 生命线系统和次生灾害源实行强制管理。震后及时和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联系, 为各单位提供抗震救灾所需物资,负责供应和运输抢险救灾物资,并帮助各单位 尽快修复因地震而受损的供电、供水和其它必需系统,避免次生灾害发生;f 对抗震救灾成绩卓著的人员或违纪人员给予奖惩。B 副总指挥的职责:a 协助总指挥开展应急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b 组织编制应急预案,监督落实项目应急行动程序,督促检查主管部门搞

5、好 培训、演习;c 进入应急状态时,负责事故现场指挥,并根据险情发展情况,提出改进措 施。d 组织指挥善后现场恢复。C 应急办公室职责:a 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下负责处理抗震救灾日常工作;b 负责临震和震后指挥部和各单位的联系,协调工作、传达指令;c 震后迅速了解、收集、汇总震情灾情和应急工作情况,及时向事故应急救 援指挥部报告;d临震和震后应急期负责指挥部会议安排,协调抗震救灾各项工作。D 抢险组职责: 实施应急处置时,将人员和设备迅速撤离危险地点,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 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救助遇险人员。E 救护组职责: 负责现场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工作。F

6、疏导组职责: 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G 保障组职责: 负责应急救援方案的制订,并保证应急处置的通讯、物资、设备和资金及时 到位及后勤保障。H 善后组职责: 妥善安置伤亡人员和接待伤亡人员的家属,按有关规定做好理赔工作。I 调查组职责: 收集事故资料,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影响程度和损失, 分清事故责任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提出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意见和建议,写出 应急处置报告并做好相关工作的移交。4. 预防与预警4.1 危险源监控A 加强与地震部门的联络,随时掌握震情信息;B 根据震情发展和受灾程度的预测,发布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C 向

7、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震情和灾情,必要时发出 紧急支援的请求;D 旦发现疑似地震异常的自然现象(如: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温度 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向地 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的真相。4.2 预警行动 根据地震局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广告宣传窗、公告、传真电报等形式发布 临震预防、震后救灾预警。同时做好平息谣传或误传工作,保持生产和工作秩序, 保证社会稳定。5. 信息报告程序A 在接到当地人民政府的临震预报后,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B 遭受破坏性地震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如下内

8、容: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地震破坏和人员伤亡情况;生产(工作)运行 和职工生活等情况;C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及时与地方政府、应急救援队伍、公安、消防、医 院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确保24 小时联络畅通,联络方式采用电话、传真等;D 应急反应人员以电话向外进行求援。6. 应急处置6.1 响应分级。地震分为三级:A 一般破坏性地震: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指标低于严 重破坏性地震)的地震。B 严重破坏性地震:指造成人员死亡 200 至 1000 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该 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5%的地震。在100万人口以上的 大城市或地区发生大于6.5级、小于7.0

9、级的地震,或在50100万人口的城市 或地区发生 7.0 级以上的地震,也可视为严重破坏性地震。C 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指造成人员死亡数超过1000 人,直接 经济损失超过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的地震。在 100 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或地区发生 70 级以上的地震,也可视为造成特大。6.2 响应程序6.2.1 遭受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A 根据震情灾情安排慰问工作;B 根据受灾单位的申请,组织内部物资支援工作。6.2.2 遭受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A 主动与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协调抢险救灾工作;B 组织企业内的救援工作和恢复重建工作。6.2.3 遭受

10、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A 派出人员,参与地方人民政府或受灾单位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应急救灾工 作;B 组织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6.3 处置措施6.3.1 震前应急A 做好宣传教育。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避震、自救 互救能力;B 加强楼道拥挤等安全工作的管理,各单位应在楼道内设置安全出入指示 牌;C 认真做好房屋设施、电气设备、取暖设施、易燃易爆物品、食堂、图书 室、宿舍、实验室等一切可能形成安全隐患的场所、物品的安全防范工作,对不 符合安全条件的设施、设备要限期维修、更新,对一时不能及时维修、更新的应 加设警示标志,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要设立隔离区,严禁任何闲杂人员

11、进入;D 建筑物周围要留有一定的开阔场所,严禁建筑物通道口附近设置各类宣 传栏、标语牌等设施;E 加强压力容器的防震安全使用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F 加强施工场地外的安全防范工作。施工场地应设立隔离区,设置警示标志 , 并应有专人每天监督检查,要落实责任,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上述场所。6.3.2 临震应急临震应急期一般为 10 天,必要时根据项目指令再延长10 日。A 立即召开指挥部会议,根据震情预报决定重点部位应急措施的启动 , 检查 落实防毒、防爆、防火的应急措施,做好医疗救助程序启动准备。B 根据震情预报、震情发展趋势、建筑物抗震能力、次生灾害源的位置及 抗震能力,做出人员的避震

12、安排,必要时经报请集团项目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批 准后组织避震疏散。C 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D 各级指挥人员昼夜轮班值守,警惕震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全面停工, 采取应急措施。E 抓好各类抢险队伍的落实,并安排昼夜轮班值守。F 落实抢险救灾物资的储备,做好应急准备。G 车辆和抢险救灾设备就位,确保地震发生后能可靠、及时进入救灾现场。H 加强治安保卫防范,强化防盗防火工作。I 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保持稳定。6.3.3 震期应急A 各级管理人员和各级预案确定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采取就地避震措施, 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其他人员一律按各自预案组织人员紧急撤至安全位置。撤 离时必须完成预定工作(

13、如断电、断水等)。易燃易爆等重要部位工作人员必须 在适当位置监控。B 指挥成员必须在 30 分钟内赶到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迅速掌握情况, 向上一级指挥部汇报,并全面启动预案。C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要迅速与政府应急指挥部联系,了解震 情及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D 各抗震救灾人员迅速到次生灾害源、生命线工程和必须坚守的岗位检查, 根据现场状况采取相应抢险救灾措施。E 立即启动医疗救助程序。F 立即指挥自救互救,主要是抢救未能及时撤离而被困在建筑物内或被埋压 的人员,同时设法搬运出已储备的各类抗震物资。对造成危害的部位采取各种抢 险救灾措施。当多处出现险情造成危害时,优先加强次生灾害源

14、、生命线工程抢 救力量。G 对已被撤离危险区和抢救出的人员要尽量保证物资供应。对受伤的人员 要做好抢救工作,并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防疫工作。并立即切断电源、水源, 对可能继续引发安全事故的设施,要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处理。对不能 处理的, 要及时上报。H 做好治安保卫工作。重点保护好电话、水源、物资供应仓库、档案室、 易燃易爆、剧毒和贵重物品。要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制止一切不法行为。6.3.4 震后主要工作A 要在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集中力量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努力解决职工后顾之忧。B 进行震害调查,分析震害损失,记录地震第一手资料,及时向上级有关 部门汇报。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作为

15、今后恢复重建、抗震防灾的依据。C 在抗震防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编制恢复重建计划,包括人力、物力、 财力,及时上报项目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经审批后尽快实施。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7.1 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安排保障组负责组织项目应急物资、装备的 储备管理和应急处置时的调配。7.2 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确定应急物资、设备机具、防护用品的品种、规 格和标准,报送需求计划,由相关专业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根据物资、装备类 别报送项目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保障组,保障组对需求计划再进行审核并组织 实施,确保应急所需物资、装备及时供应、补充和更新。主要应急机械设备和物 资储备见附件 4。7.3 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项目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对应急物资、装备的 储备情况进行检查和核实。8. 附件地震现场处置方案1. 事故特征1.1 我国地处世界最强大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构造复杂,地 震活动频繁,绝大部分地区都存在潜在的地震危害。我国的地震绝大多数是构造 地震,次为水库地、矿震等诱发性地震。地震的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地震的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间接危害包括火灾、水灾、毒气外泄及 瘟疫等,其中以火灾与水灾最为普遍。地震可能发生在任何季节,存在很大的不 确定性。1.2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征兆。比较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