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936465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5.1区域路网交通状况和发展趋势从经济发展趋势和交通量调查及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商丘市网交通状况的一些规律和发展趋势:1、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数量开始迅猛增加,而交通管理手段比较原始,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都比较滞后,交通状况较差,区内相当数目路口和路段处于较差的交通状况。2、2006年至2011年,是商丘市经济发展的另一高峰,商丘市的机动车数量也急剧增长,商丘市的城市道路已经开始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拥挤现象。3、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地位和区域地位进一步加强,区内现有的道路基础设施将越来越不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发展需求。近几年,市政府将投入巨资对区内的道路进行规

2、划建设和综合改造,道路路网有很大的改观。4、本个“十二五”计划,要把商丘市建设成为中原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商丘市将进一步加大对城市基础建设,以完善路网,建立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G105线作为商丘市贯穿南北的主干道就要走在前面,拉开骨架,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本项目位于平台镇东国道105线与省道324交叉处,国道105线为国交通干线公路,省道324线作为商丘市连接虞城及东部地区的主要道路。为加快商虞一体化的进程,2007年虞城至平台镇间路段进行改建,升级为商虞快速通道。两条相交叉道路也是商丘市的交通主干道,商丘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依赖于它们的畅通。现阶段两条相交叉的道路交通量较大,尤

3、其是交叉点处负担的转弯交通量更大,为了更好的发挥交通服务于社会的功能,提高道路及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拟在该新建一处互通式立交。本项目的建设将使道路主骨架的路网结构成为主要的经济发展轴线,对路网结构的完善、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必将加速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拉开商丘市全面开发建设的序幕。5.2本工程的建设是完善商丘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需要近年来,随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商丘市各方面发展较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加,随之带来的交通负荷越来越重,而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区内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贫乏,已建设施则时代久远,标准较低,使用功能较差,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4、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丘市的进一步发展,与有悠久文化底蕴的城市形象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为了改善交通环境,商丘市投入巨资对城区道路进行规划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些对于促使商丘市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保护城市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国民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都有重要意义。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商丘市具有周边城市无以伦比的交通区位优势,但近些年来,随着交通方式多样化、国家枢纽体系布局调整,商丘市作为传统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受到多方挑战,不能与中原经济区发展要求相适应,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巩固和强化商丘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仍然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商丘市综合交通系统建设主题,航空

5、、等现代化交通系统建设则成为重中之重,为了保障商丘市的发展及枢纽交通功能,周边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也就迫在眉睫了。本工程位于国道105线与省道324线相交节点,国道105线作为商丘市贯穿南北的主干道,北连山东省、南接安徽省,是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最重要的疏散通道,国道105线是商丘境内连接山东省至安徽省最重要的南北向通道,省道324也是贯穿商丘市连接了民权县与永城市最重要的东西向联系通道,故拟建项目在沿线区域承担着重要的物资流集散的任务,也担负着相关国、省道在沿线区域交通流集散的任务;同时担负着陇海铁路、京九铁路在商丘境内交通、物资流集散的任务。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拥有量、道路交通量及客货运出行不

6、断增长,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给商丘市有限的交通空间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居民出行困难。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于保障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从区域干线公路网的交通特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干线公路网的交通集散等诸多方面分析,该项目在运输网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运输功能是双重的,其运输任务是艰巨的。因此只有提高项目技术标准,才能更好的发挥交通干线的运输功能。5.3本工程的建设对交通量增长的满足程度由于本项目为改建工程,项目区内国道105线是商丘市境内纵跨南北较长的一条经济干线,不仅承担着物资集散的任务,而且也担负着相关国、省道的沿线区域交通集散的任务;因此道路

7、建成通车后,道路交通将为诱增型交通和转移型交通。随着商丘市的规划建设,本项目承担着商丘市的交通重任,对商丘境内沿线区域今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前期周密的交通预测,结合未来经济的增长及文化交流活动的提高而带动的交通增长,得出最后结论:本工程的交通通行能力完全可以满足未来20年的交通增长需求。5.4本工程的建设是城市经济腾飞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北依黄河故道,南眺黄淮平原,东近苏北重镇徐州而南望黄海,西接汴梁而汇中原,处于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素有“豫东门户”、“中原锁钥”之称,具有相当优越的地理位置。铁路干线欧亚大陆桥和京九线在此交

8、汇,又为其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从而使商丘以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成为豫东平原上的重要城市。商丘是经济发展进步较晚的内陆城市。近年来,商丘市努力提高城市建设,扩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工业、农业经济等均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引领豫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二五”规划必将推动商丘市经济发展进入又一轮新高潮。在国家战略指引下,近年来商丘市经济飞速发展。经初步测算,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317.85亿元,增长1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44亿元,居全省第9位,增长31.3%。但良好的投资及居住环境与道路等基础设施的

9、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城市交通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长期以来,商丘市政府就不断地在完善道路设施,通过新建、改造一批城市主、次干道,改善了城市交通拥挤状况,拉大了城市框架、美化了城市环境。但是,随着国家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城市道路交通和市政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机动车辆拥有量、道路交通量及客货运出行不断增长,这也对城市道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便利、运输通畅的道路系统能够提升商丘市的城市形象及城市品味,推进城市化进程,并能进一步

10、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高效的运输系统将给商丘新区带来巨大的便捷,其运输成本会大大降低,吸引各方投资单位的进驻。通畅的交通也将给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文居住环境。5.5本工程的建设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程度作为商丘市规划发展的主要道路,道路的建成通车将揭开商丘市全面建设的序幕,商丘市将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便利的交通将加速周边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增强对外联系,带动三产的快速发展,会大幅提高项目区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将促进社会医疗卫生、娱乐休闲,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发展都将显著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伴随道路的建设,

11、将不可避免的带来拆迁房屋、征集土地,造成建设区人口迁徙、劳动力重新安置的社会问题。对于道路沿线的居民而言,由于道路建设将征用一定的农田、土地,由此将给他们的生活来源造成影响。不过随着建设发展,规划区内农田耕地变成城镇,农民也可能由务农为主转变为以务工、务商为主,这样原本使农民推动失去的社会矛盾将会下降到社会可承受范围。从长远来看,道路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推进城市发展。5.6本工程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改善的要求城市道路交通环境问题主要是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道路营运期将使道路沿线声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应大力整治噪声污染,创建环境噪声达标区。道路交通空气污染主要为扬尘和汽车尾气。本工程道路建设后,将改善区载交通状况,减少扬尘。道路建设后,应设立监测点,禁止排污严重的车辆上路;道路两侧植树绿化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将运用全新的规划实际理念,是本项目建成为一条环保路、景观路,从而使运营后的该路段对沿线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5.7本工程的建设对文物古迹、树木等的保护措施本工程道路沿线未发现需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名树古木等。但道路沿线会尽可能保留现有树木,植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