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学习的管理者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889670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好学习的管理者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做好学习的管理者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做好学习的管理者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做好学习的管理者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做好学习的管理者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做好学习的管理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学习的管理者(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时:学会学习(将“做学习的管理者”作为一课时)【教学目标】协助学生对初中新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有基本的理解,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同学间彼此交流学习心得,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的适合教学和初中的学习生活。【重点和难点】通过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学设计】:教师:开学两周了,你们是否适合了中学的生活呢?(请同学们谈感受)学生:学生能够谈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比如对学校的、同学的、集体的等等。从学生的谈话中总结:中学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在感受到中学生活的快乐中也不免会有一些疑惑,特别是刚才一些同学谈到学习生活中与小学比起来有很大不同,有时让我们很不适合,如何来解决这些来自学习上的

2、问题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话题“学海任我游”板书有人说学习是枯燥的,有人说学习是让人愉悦的。学习的甘甜正是来自于我们面对困难,持续解惑后的喜悦。下面我们分成小组,把大家在学习中遇到的烦恼写出来。活动:“烦恼大本营”要求: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内容:将进入中学后学习上的烦恼写出来,归类。让班长或者课代表写在黑板上。学生的烦恼主要有:1. 自己努力了,成绩没提升;2. 学习时间,精力集中不起来;3. 课上听懂了,可作业不会做。4. 不知道怎样记笔记;5. 英语单词记不住。总结学生的问题:1. 不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2. 不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3学习效率低教师:遇到这么多烦恼,如果不解决,会影响我们以后的学习

3、。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想我们班中一定有很多同学有好的办法。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建议吧。 活动:学习加油站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解答刚才大家的困惑。可针对具体问题,比如如何记住单词,怎么学好数学等,也能够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关于记忆:奇妙的记忆术 二 .自学质疑,探究学习: 学生谈自己如何记忆的:一个学生介绍“爱宾浩斯 ”遗忘曲线。一个学生谈自己整理的相关记忆的方法。内容如下:下面是相关记忆的一些方法,供同学们参考使用。1 给自己规定记忆的任务,明确记忆的目标,提出记忆的要求,这是有意记忆的首要条件。认为“书上一切都有,何必去记”,当然什么也不会有意识地记住; “一切都很重要,一切都要记住”

4、,实际上做不到,全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也失去了记忆的目标; “一次不可能记住,以后慢慢会记住的”,总把希望寄托在以后,眼下的时间却放弃了,以后也是一句空话。提出了记忆任务,就要不折不扣地坚决完成。革命老人徐特立,43岁才留学法国。刚去时,他对法文一字不识,于是他计算,一天记一个单词,一年就是365个,七年就是2555个,能够粗通法文;如果一天学两个词,46岁就可读通。他说: “纵然愚蠢,断没有一天学一两个字也不能的。”如果说记忆有诀窍,那么,老老实实地学,扎扎实实地记,这就是首要的“诀窍”。那种认为只要掌握某种神秘的“记忆术”,就能够毫不费力地记住一切的想法,显然仅仅一个美丽的幻想。 2 在理

5、解的基础上记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死记硬背,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即使你当时背得很熟,也不会保持很长时间。 学记中就这样说: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记问之学,指的就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是通向记忆的坚实途径。3 用思考增强记忆强度。长久而反复的思考,会在大脑的特定部位造成神经细胞兴奋的固定联系,留下深刻的痕迹。有一段话说得好: “给学生现成答案,就像沙滩上的脚印;经老师点拨,同学自己寻找到的答案,如同巨石上的雕刻。”思考,要付出你的心血,特别是当你百思不得其解时,虽然这种思考是很辛苦的,但它所带来的,却是领悟的欢乐,那豁然开朗时的高兴是难以形容的。在一“苦”一“乐”,“苦尽

6、甜来”之后,你所学的东西能遗忘吗?4 在记忆的过程中,持续地尝试回忆。曾有一位中学生,他记忆东西非常快,一般3到5遍就能够记住一段文章。其中奥妙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每当他拿到所要记忆的材料看过之后放到一边,试图回忆所记内容;接着再回过头来重点看一遍没有记熟的内容,这样反复两三次记忆,基本上完整地记住了所学的内容。这位同学采用了一个重要的快速记忆方法,这就是持续地尝试回忆。研究和实验都证明,这确实是一种好方法,不要拿到材料就只顾没完没了地机械重复。学学这种方法,它会使你的记忆效果迅速改观的,不过,在每一遍尝试回忆时一定要给自己提出任务。带着任务去记,才是有的放矢。5 即时巩固。知识并非一劳永逸

7、地保留在你的脑海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头脑中记着的内容只能越来越少,减少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以往规律。我们每个人都面临一个与遗忘做斗争的任务,这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有在遗忘之前,即时地复习巩固你所记的内容。一般来说,复习能够安排在下述时间:己忆后的两个小时,记忆后的一天之内,记忆后的第二天,记忆后的第一周末,记忆后的第二周,记忆后的一个月之后等,这样的复习巩固就会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关于复习:小博士支招。学生对如何复习进行交流。由班上的一个学习标兵总结如何做好复习工作。内容见下:如何复习:孔子曾说过: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他认为,学习并及时温习,那将是件很高兴的事。

8、孔子为什么提倡“学而时习之”呢?因为复习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复习是对学习过的知识,从新的角度及时地再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复习有许多种形式,但总的来讲可分为两大类,即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下面主要介绍的是课后复习。要想在课堂上将一天所学的各科知识都掌握是困难的,所以课后复习当天的内容非常必要。通过复习,可以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并较好地掌握当天所:学的知识,为做当天的作业扫除障碍。做作业虽有复习的成分在里头,但它还是不能与复习划等号,而真正的复习应在做作业之前。不是有这样的现象吗,有的同学做着做着作业,遇到了问题,赶快翻书,查公式,看概念的含义,这样翻来翻去,作业的质量很难保证。课后复习

9、做什么呢?主要做四件事:回忆再现,细读教材,整理笔记,及时记忆。经过这个小活动,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被解决。根据时间情况,可以再设计一个小环节,为:“互动时刻”邀请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和主科老师组成智囊团,让大家提问,当时解答。(此活动的设计意在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老师总结: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我想大家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面对初中的学习生活,我们才刚开始,很多同学已经注意总结和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老师,我很高兴。怎样更好的适应中学学习生活呢?一方面我们要更快的熟悉学习环境,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从我们自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学习方式主要

10、指自己适合在哪种环境中学习,这是我们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的第一步。你知道你的学习方式吗? 三,小组讨论。 活动:学习的小管家。结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说一说(要求:见教材P14-15,从学习时间、学习环境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方式属于什么类型。加些创意,可以用些词代替,如你是晚上学习型可以叫黑夜型或者别的)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上:夜猫子型、太阳高高挂型、早起型、长夜漫漫型是否喜欢独自学习上:独行侠型、合群型获得学习的方式上:阅读型、手脚并用型、视听型学习环境上:安静型、菜市场型以上都由学生自由发挥。老师加以引导: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会使你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

11、我们不能盲目的跟随他人的学习方式,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成为学习的管理者。学习小贴士:1 明确学习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学习计划则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成为学习的管理者:第一:学会自主学习作为中学生,应学会逐步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成为一个管理学习者。就要在学习上能自律,自觉的学习。比如记好笔记,就是自主学习开始。(补充知识:笔记要注意格式、内容,注意以下方面:记录、简化、背诵、思考、复习环节。)第二:提高学习效率讨论: 造成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如做事拖拉,无计划,学习习惯不好等)学习的过程包括很多环节,学习的效率就蕴涵在各个学习环节

12、中,只有把握好每个环节的质量,如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第三:科学安排时间随着中学学习科目的增多,难度增加,科学的安排时间十分重要。首先要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总体上的规划,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时注意要遵循以下原则:弹性原则、自然原则、增强原则。3. 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精神。我们刚才一直在谈论关于在校学习的问题。其实学习对我们来说不仅包括通过在校的途径获取知识,还应包括从其他途径掌握知识。我们也要学会一些常用的获得知识的办法。四.推展训练:活动:在很多时候我们还有自学一些我们感兴趣或者需要研究的东西,这需要掌握哪些好方法呢?1. 学会运用各种手段搜集资料:图书馆:会检索书目,用计算机查阅书籍借还情况上网:用搜索网站查寻所找的资料或信息(图片),输入关键词,利用互联网建立班级论坛,如建立QQ群等。2. 学会整理资料,提炼观点。五.老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了关于学习的一些话题,从中你是否有些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