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文化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0001.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880375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介文化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0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媒介文化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0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媒介文化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0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媒介文化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0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媒介文化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0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文化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0001.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媒介文化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Z3)一、学科简介媒介文化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其概念的提出遵循文化分类原 则,强调文化的媒介呈现方式,以文化视角分析媒介系统,关注媒介自身发展规律以及媒介 受众素养等问题。简言之,媒介文化就是对媒介叙述及其传播中的文化现象进行综合性研究的 一门学科。“媒介文化”是根据传媒发展变革的迫切需要重点建设的新设学科。其传媒学院建有社 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现代传媒研究基地”,现为创意文化产业人才继续教育基地、传 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理事单位、传媒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传 播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

2、会常务理事单位、国家级大学生文学实践教育基 地、全国艺术美育教学实验基地等。学院立足新闻传播学、汉语言文学、艺术学、信息技术学等学科的交叉优势,借助先进 的实验环境,依托坚实的智力和技术资源,形成现代媒介文化研究的优势。本学科拥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8 人。教师队伍实力坚实,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在地思维,具有文化与专业知识驾驭力,具有创造力与审美表达力,具 有互联网思维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从事媒介文化的研究、教学、管理与经营的高层次复合型 传媒人才。具体要求:1. 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人文关怀与公民责

3、任,具有道德思辨与践行能力,具有身 心健康管理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与在地思维,能够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2. 掌握新闻传播学、影视文化学、文化研究、新媒体等背景性、专业性知识,了解社会、 经济、文化发展动态。3. 掌握媒介文化的学术历史、前沿动态及发展方向,熟悉数字化和媒介融合语境下的传 媒知识体系,了解媒介变革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思维和审美表达力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媒 介文化研究、教学、管理、营销等实践。4. 了解当下媒介文化产品类型、市场和制作流程,熟悉的常用数字化媒介的功能及其终 端的基本操作方法。5.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三、研究方向1. 新媒体与创意文化2. 大数据与融合新闻3

4、. 影视艺术与文化产业四、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32学分,其它必修环节为4 学分。五、培养方式1. 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基于实践的科学研究为主。注重课程学习、科研活动、学位 论文写作与对现实媒介文化现象研究充分融合,培养过程以实现知识、思维与能力“三个建 构”并重。2. 强化专业文献和传媒文本的阅读研先。通过课程学习和课程考查、阅读报告等方式落 实必读书目的阅读。通过基于传媒现象的研究报告、论文写作、交流研讨落实传媒文本的阅 读。以写带读,以写促观。3. 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指导研究

5、生培养全过 程,负责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并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 德有引领、示范作用及监督职责。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研 究生培养质量。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公共 基础课0000001101理论课6031必修(7学分)0000001102外国语课8041、2学科 基础课05010012H新闻理论前沿6031必修级学科课程(9学分)0501001212传播学研究方法40210501001213媒介文化理论40220501001214影视理论史4022专业 主干课0501Z31301传媒制度与传媒政

6、策4021必修(10学分)0501Z31302创意写作理论与实践60310501Z31303媒介批评理论与实践60320501Z31304舆情与媒介管理4022发展 方向课0501Z31401新新闻产品案例研究与实践4023选修 要求每位 研充生修 满6学分0501Z31402流彳iWL文化研究40230501Z31403中西思想文化专题40230501Z31404新媒体文化现象研究40230501Z31405中外文学经典40230501Z31406传播统计学4023说成日:标“”课程为闭卷考试课程。2. 个人学习计划导师根据学生特点、学科基础程度、职业发展方向等因素,指导每个硕士生制定个性化

7、 的学习计划,包括补修本科阶段的相关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个人学习计划须在新生入 学三个月内完成,并提交培养单位及研究生部备案。3. 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教学方式:采用讲授与研讨相结合,注重独立学习能力的养成,强调自主学习,导师启 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正确判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式: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 两种方式,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为考试课,发展方向课为考查课。考试课分为开卷、闭 卷两种形式,成绩采用白分制记录;考查课采取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论文等多 种方式进行过程考核,成绩采用等级制。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对研

8、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 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学位论文一般包括:个 人研究计划、开题报告和论文撰写、检测、评阅与答辩等。1. 个人研究计划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尽快开展论文研究。个人研究计划应 在第二学期内完成,并提交各培养单位备案。2. 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开题报告应在第四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时间间隔不少于8 个月。开题报告须公开进行。3. 论文检测、评阅与答辩研究生第五学期开始撰写毕业论文,第六学期进行学位申请和论文检测、评阅与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须经导师同意,并经专家评阅

9、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具体要求详见硕士学 位授予工作细则。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在以上刊物公开发表1篇与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密切 相关的学术论文。八、其它必修环节1. 文献阅读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开展文献阅读,并按要求提交经典文献阅读报告和 参与报告研讨,达到导师规定的文献阅读要求,计2学分。2. 学术活动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进行学术交流。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完 成5次学术交流活动,计2学分。3. 实践活动鼓励本专业研究生积极参加文化实践和社会调研、考查等实践活动,不计学分。九、本培养方案自2015级研究生开始实施。附录:主要参考书目和经典文献1美尼克布朗,丁亚琼译

10、:电影理论史评,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法乔治萨杜尔,徐昭、胡承伟译: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3 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 美比尔科瓦奇、汤姆罗森斯蒂尔,陆佳怡、孙志刚译: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 什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5 美比尔科瓦奇、汤姆罗森斯蒂尔,刘海龙译: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 的期待,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6 英库兰,杨击译:大众媒介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英泰勒、威利斯: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 美邛可瑟-阿萨-伯杰:媒介研究技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11、009.9美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商务印书馆,2001.10刘捷明:媒介批评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1谢静: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2陈龙:传媒文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3 陈龙:媒介文化通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4 美阿瑟阿萨伯格,李德刚等译:媒介分析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5 加柯林霍斯金斯,支庭荣、吴非洋:媒介经济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16 英斯特里纳希,阎嘉译: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17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支庭荣、吴非译:媒体文化,商务印书馆,2005.18 美倍姆斯-罗尔

12、: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商务印书馆,2012.19 英巴纳德,常宁生译: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商务印书馆,2005.20 美亨利詹金斯: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商务印书馆,2012.21 美阿雷恩鲍尔德温,陶东风译:文化研究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 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0.24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人民出版社,2009.25 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6 美比尔弗兰克斯,黄海、车皓阳译:驾驭大数据,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27 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8 郑琳:首席舆情官,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29 丹延森,盛杨燕、刘群洋: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复旦大学 出版社,2012.30 德齐美尔,费勇译:时尚的哲学,文化艺木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