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送方案5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879547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泵送方案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混凝土泵送方案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混凝土泵送方案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混凝土泵送方案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混凝土泵送方案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泵送方案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混凝土泵送方案一、混凝土泵的布置本工程现场平面较狭窄,给混凝土泵的布置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行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综合考虑后,确定地下结构施工采用汽车泵进行浇筑,地上結构施工阶段采用汽车泵配合地泵浇筑。1、混凝土泵设置处,应场地平整坚实,具有重车行走条件;另外要尽量靠近浇筑地点;在使用布料杆工作肘,应使浇筑部位最接近,同肘浇筑完毕,避免留置施工缝;2、多台混凝土泵或泵车同时浇筑时,选定的位置要使其各自承担的浇筑最接近,同肘浇筑完毕,避免留置施工缝;3、混凝土泵停放地点要有充足的场地,以保证位置应接近排水设施,并且供水、供电方便。二、管线布置1、混凝土泵设置在平整、道路畅通、便于供料、距离浇筑点近

2、的场地;泵管用钢管固定牢固。2、尽量缩短管线长度,保证下部水平管段不小于垂直管长度1/4,以减少逆流压力和保证混凝土泵工作肘产生的振动不能传给垂直管。3、离混凝土泵近的管段选用高强度管壁,在地上结构施工肘,垂直管穿楼板,并在管段和固定物之间安装木垫块等缓冲物,结构面水平管每4m设钢管架立或垫废旧轮胎,每次泵送前,检查泵管固定情况。4、输送管由远而近逬行布管,管线布置横平竖直,尽量减少弯管。5、气温较低(v5。C)肘用草帘被包裹保温。管与管之间要密封死,不允许跑气漏浆。6、泵送混凝土对模板、钢筋的要求对模板要求:因为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施工的冲击力大,确保模板和支撑有足聘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布

3、料设备不得碰撞或直接搁置在模板上,用钢管脚手架单独搭设一个平台放置布料杆,保证布料杆的稳定性。对钢筋的要求:浇筑混凝土肘应保护钢筋,一旦钢筋骨架发生变形或位移,应及肘纠正。混凝土板的水平钢筋,应设置足聘的钢筋撑脚,在浇筑混凝土前,在钢筋上放置脚手板,不得直接踏钢筋。7、泵送混凝土的顺序、布料方法在采用混凝土输送管输送混凝土肘,应由远而近浇筑。浇筑竖向姑构混凝土时,布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应小于50mm,并且不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且宜垂直于模板。8、泵管的布置泵管布置原则:必须坚持,路线短、弯道

4、少、接头严密的原则。9、地上结构布管垂直向上输送混凝土肘,因为重力作用,使混凝土产生逆流,输送效率下降,这种现象随着垂直高度的增加更明显。为此应在泵机与垂直管之间设置一段水平管,水平管距离不小于垂直管的1/4,以抵消混凝土下坠冲力影响。另外,应在混凝土泵出料口附近的输送管上加一个止流阀,泵送幵始肘,将止流阀打开,混凝土顺利输送;当暂停混凝土输送或混凝土出现倒流时,及时给予关闭。10、接管及管道的固定泵管必须架设牢固,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加胶圈,以保证其严密,泵出口处要设一定长度的水平管,泵管在底板上层钢筋网片上布置时,不允许直接放在钢筋网片上,必须搭设专门的支架或垫放废旧轮胎(如下图)

5、。钢管下垫木跳板水平泵管与戦向泵管连接示意竖向泵管布置示意转向水平楼层的泵管连接示意图输送管的固定对超高层泵送的效果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本工程输送管沿楼地面和墙面铺设,在混凝土已浇注完成的楼层,在混凝土地面或墙面上用M20膨胀(化学)螺栓安装一系列支座,而未建楼层铺设10响预埋钢板(插焊直径14响钟筋),输送管支座配焊固定,每根3米管道和90度弯头均由两个支座固定,其余管道由一个支座固定。支座及固定方式参见下图。11、混凝土的泵送混凝土罐车卸料肘,应先低速出料,观察其质量,如大石子夹着水泥浆流出,说明権内物料已发生沉淀应立即停止出料,再高速顺转搅拌2一3分钟,方可出料,其情况仍未好转,不得再向料斗中卸料。混凝土应保证连续供应,以确保泵送连续迸行。不能连续供料时,宁可放慢泵送速度,以确保连续泵送。当罐车供应脱节时,泵机不能停止工作,应每隔45分钟使泵机反转两个冲程,把物料从管道内抽回重新拌和,再泵入管道,以免管道内拌和料结块或沉淀。12、混凝土坍落度要求对不同的泵送高度,入泵肘的混凝土坍落度如下表:泵送高度(m)30以下306060100100以坍落度(咂)10014140、16160、1818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