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问题用对方法缩短提质周期(杨庭江)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81099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准问题用对方法缩短提质周期(杨庭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找准问题用对方法缩短提质周期(杨庭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找准问题用对方法缩短提质周期(杨庭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找准问题用对方法缩短提质周期(杨庭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找准问题用对方法缩短提质周期(杨庭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找准问题用对方法缩短提质周期(杨庭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准问题用对方法缩短提质周期(杨庭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准问题 用对方法 缩短提质周期学习兴义八中办学思想心得 安龙六中 杨庭江历届政府领导已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更重视抓教育教学质量,将其摆在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位置,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安龙的教育教学质量仍然不理想,特别是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指标“教学质量” 的社会满意度不算高。所以提高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永远在路上。一、教学质量现状一是基础教育中占比例不小的村小,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薄弱,是初中乃至高中教学质量提不上去的致命因素,也是教育均衡的的盲点,教育的公平难以实现是不争事实,更无法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二是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畸形发展,没有朝预期方向、主导方向提高,而是四面开花、自然发展、没有特色,之前甚至出现师资力量较强的城区中学的教学质量没有乡镇中学好的现象;三是高中阶段处境尴尬、优质生源留不住、曲线发展,初高中优质生源断链,断层发展,教学质量的好坏带有机遇性;四是小升初招生乱,使得部分小学校长和家长盲目择校、追风择校、负重择校,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尝到得不偿失的后果;五是教育环境不宽松不和谐,地方政策不灵活不通融,导致学校办学放不开,压力大。二、现状分析对策(一)主客观因素同时造成村小无法提高教学质量。虽然有些现状如教育环境、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悬殊导致教学质量低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无法解决外

3、,但也有一些是人为造成的、政策变化造成的、思路造成的,如校点布局前后变化的调整、教师流动的频繁和流向是造成村小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两基”验收时,为了解决就近入学,村小如雨后春笋,几乎是一村一校,甚至一村两校,分散如麻雀窝,戏称 “麻雀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有代课教师和复式教学现象。普及之后,开始向质量提升转变,首先解决散而小问题、解决紧缺教师问题。集中优势教学资源,撤并、整合集中办学是有效方式和手段。村小规模极小的停办,有的从完小转为教学点。教师又开始流向中心小学或城郊,在达到集中优势资源、促进教育均衡的目同时,又一次造成村小教师紧缺,教学质量无法提高,甚至出现下滑现象,单科平均分为“个

4、位数”也是屡见不鲜。教师的紧缺、单一,就学科成绩都抓不好,更不要说学生全面发展。有条件的家庭把孩子送到较远资源较好的学校就读,效果自然好得多。而相当一部分家庭因经济等原因只能留在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匮乏的村小就近入学,其结果很难达到“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目标。(二)规划的科学性和机制的有效性造成初中教学质量不高,教育特色不明显。这里所说的规划不是初中校点布局规划,而是办学规模大小、师资力量调配、特色定位精准、政策倾斜力度和政府投入多少等方面;机制即管理机制,指的是制度建设的完整、教师发展的平台、评价机制的有效性等。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质量的根本主要在基础,必

5、须打牢基础,就如长跑,前阶段把握不好,后阶段无法完成冲刺。1、涉及面较大的小学基础较差,这样的生源质量向初中过度让初中部难以出成绩。且小升初优质生源没有很好地衔接,出现区域内没有很好教育资源而强行吸收优质生源,导致优质生源不能高进优出,高度不高的现象,应该正确引导家庭经济和生源基础都好的学生有更好的归宿和发展。2、教师发展的平台不大、机会不多,教师发展的目标不明、动力不足。教师这特殊职业决定教师必须终生学习,不断充电,补充新鲜血液,不断更新知识。可是没有专门的县级培训机构和专门的教师培训队伍来完成这项专门的培训工作。在教师的自身发展上很少有交流平台,相当一部分教师原地踏步,教了十年书,其经验和

6、成绩只能拿第一年的乘以十年。再说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更少,有百分之六十的教师到退休都没有外出学习一次,在教学方法改进、业务水平提升、知识结构更新上自然跟不上需要,谈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方法创新、特色发展更难实现。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引领和带动专业发展更是教师发展的一大缺失,自然没有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和热情,谈何讲台上的激情,哪来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呢?所以今年实施的送课下乡、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月考、统一评价算是一个有效提高教师业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应该纵深推进。3、办学定位不精准,顺其自然,没有重点打造,教育教学质量亮点没有得到凸显。各校对自己的办学定位不准,千校一面,顺其自然发展,难以提炼出特色。

7、在此之前没有重点打造优质生源学校,四面开花,家长很难评判和选择优质学校,甚至城区家长将学生送到乡镇就读初中。当然,由于政策原因,公校和私校在服务功能、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灵活性,使得部分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时是在为方便“自己”择校,而不是为孩子读书择校。现安龙教育园区办学已经初见成效,而乡镇在师资、设施设备、办学规模等方面无形中受到一定的影响和限制,应该打造小而精的特色,朝着定位好的目标反复研究和发展。4、政策、经费、师资没有向重点打造学校倾斜,学校压力大,举步维艰。虽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将发展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投入大量的经费和人力。但在经费投入上没有重点倾斜,应该重点打造部分“成看”的

8、学校作为安龙的“门户学校”、“魅力学校”。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很紧张,除了工人工资、水电费、预留经费、扣除运动场课桌维修等只剩下四分之一,办公经费都难于维持。如果学校再做一些硬化亮化美化和购置,一定是债台高筑,所以学校发展、生存压力大。甚至有的校长为办公经费焦头烂额,没有能全身心投入抓教学,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也是常事。有些时候更尴尬,为提高教学质量周末或利用部分假期组织学生义务补课,本来就违背意愿、顶着风险,也会被严肃处理等等。这些善意的违规没有得到理解和宽容和谐处理时,学校感到压力更大。5、评价机制对落实有效管理、形成良性竞争杠杆作用不明显。 在此之前,只有高考、中考和中职任务完成奖励,没有从教

9、育局层面对过程成绩进行奖惩,学校单从绩效工资进行教学成绩考核,很多人已经不在意了,作用不明显。且每年中职任务奖励都忽略工作过程,只重比例结果,没有起到最大的激励作用。比如,在奖励计算方法上只顾及完成任务,没有考虑完成数量,对学生基数大的学校打击大,一所中职任务数为8人和一所为240人的学校,开展工作过程的难度不一样,没有设置过程奖励,完成8名任务获奖励3万,而另一学校可能完成190人的也得不到一分奖励。去年以来有了各学段的评比和奖惩,在一定的时间内还是起到一定的鞭策效果的,在今后可能还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效果会更好。(三)优秀学苗外流,教师的付出与收获、社会的期望与满意不成正比例。无论是小升初还

10、是初升高,都因安龙的教学质量没有集中凸显,家长没能明显感受到优秀的孩子非读安龙的哪一所学校,不敢拿自己的孩子当赌注去冒风险,以其送到乡镇,不如送到大一点的地方。这样一来,同样的效果无形中加重经济负担,有个别家庭真可谓“卖鸡卖鸭不愿让孩子在安龙读,而买牛卖马都得送到兴义读”。事实证明,在安龙读的优质生源90%的都达到预期的成绩。对个别学校来说,有了优质生源成绩就上得去 ,他们认为“教学质量由生源质量决定,带有机遇性,可遇而不可求”。实际上这种学校忽略了整体成绩与优秀生源的本质关系,忽略学校的管理,忽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就会出现教学质量不稳定,家长将信将疑,难以置信。所以打牢基础、重点打造、适当

11、控制学苗、全员提高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四)招生秩序混乱,造成恶性竞争和加重经济负担。通常情况下,学生和家长自主择校占40%,有大部分还是由学校和老师推荐。但现在招生秩序很混乱,不分季节、不分时间和空间,形式多样,言辞夸张、偷换数据、偷换概念、广告漫天,很多家长在眼花缭乱的宣传中盲目择校,甚至高费择校,他们只认为“良鸟择木而栖”,只要把孩子放在一所好的学校成绩自然好,却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和后天的努力。这样,有一大批基础中上的学生成为强势学校的牺牲品,受“鸡头永远在前,凤尾永远在后”的影响,若换一学校,效果就不一样了。三、解决建议意见(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在校长、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建立一

12、支专家型、善管理、懂教育、有追求的校长队伍。拓宽校长选拔任用渠道,完善聘任期限机制。加强考核工作,以群众推荐和群众公认为标准,以教师、学生、社会评价为手段,对于工作实绩突出的校长要重用,对于不能胜任的要及时调整。二是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重点培养一批骨干教师,让骨干教师进入名校接受培训或跟岗。要出台相关政策,让一部分不适应教学工作的教师从讲台岗位上退下来,转岗充实教辅岗位,增加紧迫感和压力感;适度充实优秀大学生,充实和补充乡镇学校教师的流动,增强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对重点打造学校的领导,加强对教育

13、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积极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切实有效解决学苗外流问题,有计划适当控制,搞好高中、初中、小学教学质量的衔接,为高中阶段奠定基础。二是成立安龙县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监测,全面掌控教学质量动态变化,如检测升入初中全县前1000名小学学苗的成长过程和初三出口成绩分析。三是学校本身要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注重结果和检测过程两不放松,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夯实每一节课,严把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关。四是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力度,大力推

14、广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学校要更多地开设远程教育课,让学生接受更先进教育。教师要更多地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是要采取措施,禁止教师开办家庭补习班,保证教师把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六是规范招生秩序,引导家长正确择校,将划片招生、管控学籍和扶持重点打造学校有机结合。(三)减轻寄宿制学校经济负担,兑现食堂从业人员和安保人员工资纳入财政的政策,或将食堂从业人员工资全额纳入食堂核算,让学校有足够的经费来维持办公和开展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提高教学质量的周期缩短。(四)有效提高用人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形成增比进位。若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大型学校在管理中,两个学期连续末位必淘汰后五名,并外出交流的政策,我相信那些思想倦怠,慵懒散的人不敢慢,必须快走甚至跑起来。这样,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