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79445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活动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技活动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技活动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技活动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活动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活动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内容提要:现在科技活动在全国各地已渐成气候,科技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 特点,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科技活动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学生动手能力 的培养,是科技活动一个最大的功能。受我国原教育体制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并不 是很强,正因为此,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而科技活动正是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在此,本文从教师榜样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在科技活动 中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字:科技活动 动手能力能力,是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备

2、条 件。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是活动顺利完成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能力的高低,直接决 定着一个人的素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把培养学生能 力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眼下,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展开的科技活动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小发明、小创造、 各类模型制作、电子制作、头脑奥林匹克及小论文等等都属于科技活动的范畴,这些活动虽 然形式多样,内容不一,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要顺利进行这些活动,都要求学 生必须拥有多方面的能力,而在众多的能力要求中,动手能力是科技活动对学生的最基本的 要求,要开展好学校的科技活动,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美国著名科学家爱

3、因斯坦 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可见动手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能 让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但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呢?在此,根据我多年担任 科技辅导员的经验,觉得作为一个科技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以身做则,做学生动手的榜样。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教师的个人榜样,及是使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 身教重 于言教,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应该是一个无所 不能、无所不会的人,是自己仿效的对象。尤其是小学生具更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举一 动都会让学生无意识地进行模仿,因而我们应该为学生树立动手的榜样。这

4、就要求教师做好 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应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是做学生动手的榜样的有力后盾。陶行知答山西铭贤学 校徐正之先生书中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 学而不厌的学生。”作为科技辅导员的教师应花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精力,让自己掌握每项 活动的操作要点,并能准确地为学生做好各种示范,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敬佩感,促使学 生产生向教师看齐的需求。如在模型装配等训练中,教师应首先熟练掌握拼装的步骤与技巧, 并能做到规范的演示,这样才能令学生佩服,从而有了向教师学习的内在需要。其次,要让学生动起手来,教师应勤动手,这才能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业精于勤, 荒于嬉”,

5、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教师也应勤练习,多动手。若教师在科技活动的训练过 程中,光动口,不动手,会失去学生的信任,导致学生认识上偏差,认为教师不动手,我们 也可以不动手,养成了学生不愿意动手的坏习惯。因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在学生面前勤动手,让学生无意识地接受教师的这种行为,达到让学生也勤动手的目的。二、设身处地,提供动手的场所和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场所,学生就无法开展活动,就算能开展活动,其质量 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应该克服困难,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能顺利开展科技活 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学校应设立科技活动教室,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固定场所。并且要进行适当的布置,设置一

6、些科技活动作品,让学生在科技教室里学习科技理论知识,进行一些创新训练但由于科 技活动的多样性,光有科技教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根据不同活动的特点,选用不同的 地点进行活动,如各种模型活动应画好各种场地,特别是航海模型,必须要有训练的水池等, 而像无线测向类还需到校外去拓展活动场地,否则纸上谈兵,学生没有在相应的场地里接受 训练,并不能掌握各项活动的要点,也就无从下手了。有时受学校场地或经费的限制,某些 场所设置不到位,这时就需要我们辅导员去发现、创造一些场所,从而保证能让学生活动顺 利开展。我区的科技活动经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部分活动的套材已经有提供,教师应 根据学生所选的活动项

7、目,及早为学生准备相应的活动套材,并能及时到位,让学生以顺利 开展练习。对于一些没有现成套材的活动,教师应发动学生自己去发现、导找材料,教给学 生收集材料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材料,这也是对学生的动力能力的一种提高。只有完善的活动场地和活动材料,才能保证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同时为学生动手做好准备 工作。三、营造气氛,培养动手意识和兴趣。科技活动的真谛就是让学生动起手来,没有动手就没有科技活动。意识决定实践,要让学生 能自觉地进行实践,首先得有实践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动手能力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现 代社会把能力作为一个人的素质最重要的体现,一个有能力的人,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做 好不同的工作

8、。动手能力相对于其他能力来说,显得更重要,万事都得动手才能完成。在科 技活动的一开始,我们就应该让学生明白,要让自己在科技活动中有所建树,动手是必需的。 因为科技活动中,无论是模型、创新还是其他的,都需要学生动手。让学生认识动手的重要 性,能激发学生动手的意识,使动手变成学生的一种内需。同时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动手的兴趣,让学生对动手产生内在需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对某一件事有了兴趣,那么他就会有意识地去做好这件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辅导员老师应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学生对于电知识比较感兴趣,那么可以让他 参加电子制作类或无线测向类的活动;若其对于模型比较感兴趣,那么可以

9、让他参加模型类 的活动(车辆模型、航天、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若其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那么“头奥” 无疑是他的最好选择只有让学生对自己参与的科技活动充满兴趣,那么他就会有意识地 去做好,激发其动手欲望。在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意识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动手创设良好的氛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能力为前提,以激发学生创造思维为根本,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中吸收知识,获 得创造性技能和思维,养成科学的创造态度。我们不仅要为学生创设以整个学校为单位的大 环境的良好氛围,而且对于每个活动小组也应创设自己组内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氛 围中进行动手,人人都能动手,形成一种气候,这样就能以点带面,把所有学生

10、的动手欲望 带动起来。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杨振宁教授曾经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兴趣和能力方面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 没有动手的机会。”所以作为科技辅导员的我们,应该利用甚至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动手的机 会。其实科技活动中学生的动手机会比比皆是,教师只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多动手,就 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在平时训练时应注意让学生能多动手,如电子制作类活动,只有多动手,多练才能达到一定 的熟练度,掌握拼装的技巧。同时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多观察,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础途径, 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在科技作品制作时,应让学生自己学会观察,去发现动手的要领,如在 模型制作时,教师应

11、让学生自己依据说明书制作,通过自己的观察,掌握制作的要点;在模 型调试时,也应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怎样才能让模型更好地工作,通过自 己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最可靠的,也是自己印象最深的,这样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对于一些操作难度较高的制作时,教师应适当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了解操作方 法,作品制作要求。同时教师还应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造、创新,达到 新颖的目的。特别是像“头奥”类活动,更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改造与创新,提炼出具有个性 的观点和作品,从而使自己能脱颖而出。而且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让学生通过比赛实践,看到自己与其他选手之间

12、的差距,从而激发其在平时活动中的动手欲 望。五、及时肯定,保护学生动手热情。教师的及时肯定与表扬,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动手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 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辅导员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肯定,并且确立其榜样地位,对于实践操 作成功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操作能力差的或有失误的学生也应肯定 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 大胆动手的习惯。同时可以开展各种比赛,让学生们露上一手,从中看到自己在同学中的优 势,进一步唤起他们的动手的热情。科技活动,是学生们喜爱的活动,只要教师能正确地进行引导,适当采取措施就能让学生的 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作为科技辅导员的我们,应切实地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做为自己的职 责,通过科技活动,让学生成为一个能动手、敢动手、爱动手的一代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