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合集8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75454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合集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说课稿合集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说课稿合集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说课稿合集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说课稿合集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稿合集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合集8篇(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稿合集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找骆驼它是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五册第4单元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下面,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预设程序、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有关学情分析,将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 教材分析本文是这单元训练提出的不懂的问题的第一篇课文,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以后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能力起到铺垫作用,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商人寻找骆驼的事,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

2、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课文共1自然段,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按“丢骆驼第一自然段找骆驼-0自然段找到骆驼11自然段”的顺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因果关系的句式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说预设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新课标对第二学段学生的识字、阅读、的要求。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学生的实际情况,外地务工子女多,因此,一部分孩子基础知识较差,虽然有些字会认但拼音却掌握不好,因此,自学能力较差,而另一部分孩子思维活跃,领悟能力高,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为了顾及后进生的学习发展,实际教

3、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主动学会本课中几个生字,能区别多音字“哄”“吗”的读音,理解9个新词的意思,能区别“走失和丢失,详细和仔细”的不同意思,,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3,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语文能力体系中,读占鳌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代讲。以读引导想象。背诵老人说的一段话 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特别是遇到事情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之间的

4、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说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 1,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2,学会提出不懂的问题,根据新课标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那么学会提出不懂的问题也是难点。 说教法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必然要求教师要形成“弹性化”方案,要适当 “留白”。随时调整,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发展的需要。 因此预设本课采用地教法如下 1以读代讲法 在语文能力体系中,“读”占鳌头 已成为人

5、们的共识,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得重中之重。因为读书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读,尽情地读,力求读出对课文的独特感悟。 、质疑问难法 陶行知先生说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可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十分重要。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3、情境教学法 孩子共有的特点就是有好奇强、爱探索、易感染,爱表演。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在本文教学中以图文结合、多媒体教学、表演等方法来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说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自学能力较差这个特点,在本文教学中我将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在读读 划划议议 中整体触摸文本,养成自主探究 主动质疑的学习方式,学会倾听,

6、在共同交流中,披文、入情入镜 构建新知。 说程序 新课标提出了,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教材、处理教材,因此为了把目标落到实处,我预设安排3课时实施教学,下面我说一下每课时的教学目标第1课时,指导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学生字新词,读通全文,整体把握内容,第2课时,研读全文,理解老人说的话,第3课时,朗读、背诵课文,进行词句训练。 第二课时的教学预设,共分3个大板块进行学习: 第一大板块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 首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并出示问题老人没看见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为什么对骆驼的情况知道得这么详细这节课咱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去读懂课文,读好课文。这板块的设计目的是回顾旧知识。为新

7、课做好铺垫,使教学前后衔接,同时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再同桌合作交流,预计学生会学的有目的,学的有兴趣。 第二大板块在多元朗读中感知课文。 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让学生 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了更好的解决本文的主要问题,我让学生先学习-9自然段,这几段是商人与老人的对话,讲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况,理解难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导学生去读,多媒体出示句子,首先 让学生自由练,然后指名读,教师随即问,你刚才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读的为什么要这样的,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并随即理解

8、 “忿忿”的意思 ,以及当时商人的想法,让学生想象说话。如此步步引导 把朗读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把 “读”和“说”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由点到面,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体会到文章的感情色彩。接着 通过分角色读、以及同桌表演读 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进一步 ,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商人的情感,从着急到高兴再到万分高兴,最后转喜为怒、忿忿的。并在读中体会老人的冷静沉着。然后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追问:从商人与老人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回答并板书左脚有点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了一颗牙。这板块的设计真正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原则。 第三板块在反复练说中训练思维。 第10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预设

9、通过,读读、划划、议议、画画等手段,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预计教学思路如下:1、师过渡 说课稿 篇 一、说教材(一)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已经通过实物直观认识了圆柱这种物体,本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圆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立方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它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习圆柱表面积必备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侧向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圆柱模型。 (2)过程与方法: 在做圆柱的活动中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

10、,体会圆柱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情感与态度: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通过同学间合作做圆柱,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三)我的教学理念是: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认识圆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在认知上是个飞跃,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把学生当成是一个发现者,先直观认识,再通过动手做圆柱,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感官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做数学”。 (四)本节课我的教学具准备如下: 每组准备圆规一个、彩色卡纸两张、小剪刀一把、胶水,学生自带圆柱物品等。二、说教法。整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应用以下教法

11、组织教学。 情景教学法;探究发现法;活动体验法。三、说学法。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为了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我应用以下学法组织教学。 观察操作法;合作交流法。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自主学习,初步认识。 3、动手操作,深化知识。 、实践应用,扩展延伸。 (一)先来讲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一上课,我用课件出示了大量生活中的圆柱让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问学生,我们生活中的圆柱可真多!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柱形呢?这时学生会纷纷发言,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圆柱比较美观;有的

12、学生又会说:把压路机、墙刷设计成圆柱容易滚动等等。这样问题情境创设,提起了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我趁这个机会导入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自主学习、初步认识。 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唤起学生对圆柱的已有知识经验,体会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出圆柱各部分的特征: 两个相等圆面是圆柱的底面,周围是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圆柱有了初步认识,具体感知,了解圆柱各部分的特征。 (三)接下来是动手操作、深化认识。这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我让

13、学生按要求自制圆柱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当一个组织者,在旁巡视给予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可能会这样做:用已有的圆柱先画两个圆,再把物体卷起来,做侧面;有的学生会用物体在纸上滚动一周,先量好侧面,再用圆规画两个圆做底面;还有的学生先卷好侧面,再用侧面画底面,但发现画出来的不是圆。做完后,我让学生汇报展示作品。这时学生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侧面太小了,包不住;上下底面不一样大。 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平面与曲面的互相转换; 重点发现侧面与底面的接缝不容易吻合;进而思考怎么办才能使侧面的底边与底面刚好结合在一起。 问题提出后,我请制作得好的小组说一说,怎样处理

14、这个问题,才能使圆柱的侧面和底面不大不小地刚好结合在一起。通过学生反复的演示,让学生发现并归纳出:(1)圆柱侧面展开是个长方形; (2)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 (3)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接着我再让学生根据认识算一算: 第一种情况:先做好侧面,根据侧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来设计底面。 第二种情况:先做好底面,根据底面圆的周长等于侧面长方形的长来设计侧面。使学生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认识更为准确。最后让学生重新设计,做一做: 根据计算结果,在新的卡纸上重新测量制作。学生在深入了解圆柱的特点后,目的更明确,方法更科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我将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

15、选择一组学生作品展开贴到黑板上,写上对应量。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等自主探索活动,对圆柱有了深刻的认识,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在空间观念、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四)、实践应用,扩展延伸。 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需的数学,我把练习内容分为三个层次:1、基本层:判断哪些是圆柱,并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通过此题的训练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综合层:这里有一些圆面和长方形,哪些可以搭配成圆柱?可以做成几种不同的圆柱?(这个练习让学生再次明了本课的重点:圆柱的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开放层:在这个层次的练习里,我将学生探索的阵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主动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上是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想象、描述、合作交流,从实物观察、到动手操作做圆柱等多种方式来认识圆柱,突出“做数学”这个数学理念。也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