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728079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摘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关键词:注意力、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思维共振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因外界因素干扰较多,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程度如何,反映着学生的个人素质,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点体会。 一、利用无意注意规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无意注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任何意志上的努力而产生的注意。比如大家都在听讲,忽然一个人走过来,大家会不由自主地

2、把目光集中在那个人身上,这就是无意注意。在组织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无意注意规律,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如教师走到学生集合地点,精神饱满、情绪高昂、态度和蔼而又端庄,就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感觉,提高听课的兴趣。课堂上丰富多变的表情、自然亲切的微笑、声音抑扬顿挫,恰如其分的手势,都可以巧妙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利用教态的变化造成刺激来吸引无意注意。在教学中,使用标志物,恰当的挂图、电教演示都可以引起无意注意,这就要求我们细心捉摸,灵活运用,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兴趣。 运用无意注意要恰当,不适当的、过多的无意注意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无意注意只是集中学生注

3、意力的辅助手段。 二、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有意注意是自觉的、需要作一定意志上的努力而产生的注意。比如在上课时,外界环境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需要努力克制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课上,这叫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被动的,保持时间比较短暂;而有意注意是积极主动的,它是一种自觉控制的高级注意形式,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在教学中,要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使学生认真听讲,必须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学好该课程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需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一般来说,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愈深刻,意志力就愈强,有意注意的能

4、力就愈强。另外适当给予信号、提问题思考、提出批评、给予压力也是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应用可长久集中注意力 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或过多地依靠有意注意,易引起学生疲劳。如单纯依靠无意注意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且这种注意也不能持久。因此要善于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和转化。一般来说,上课初,要唤起学生对教学的有意注意;讲授新内容则要使学生产生兴趣,以唤起无意注意;讲授重点、难点时又要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之积极思考;若学生专注的时间过长可改变教学方式,再使之转入无意注意,解除可能出现的疲劳。总之,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两种注意转化规律,使学生既紧

5、张又活跃、有节奏地进行学习。 四、靠教学内容本身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组织教学中,要想集中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最根本的还是教学内容本身,教师若能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维性、系统性、逻辑性和生动性,就能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在跳马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快推手”,教师用粉笔在背上涂上一层红颜色,并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学生“这是一块烧红的铁,推手不快,会烫伤手皮”。这样,学生都会跃跃欲试,产生浓厚兴趣,注意力集中。同时对跳马“快推手”也就不会忘记。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听懂、学进去,学得有兴趣,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五、靠师生思维共振、心灵共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思维共振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

6、过程中从思维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到思维的结论,互启互促。教师之思正合学生所想,学生之思正合教师所求,这种思维共振是教学高效成功的重要条件。这是一种教学境界,是师生的默契与融合。达到这种境界,师生的注意力自然都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此时,学生将能听懂教师语言表达出的东西,也将领会到语言所没有讲出的东西。这种境界要靠教师的吸引力,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需要师生间的互相信任,熟悉彼此的思维状态,在磨合的基础上达到默契。 总之,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主动而愉快地学习,我们常说的“专心”、“投入”、“用心”、“聚精会神”,其关键就是集中注意力。注意力高度集中,就能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