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产品营销问题及对策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71575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农产品营销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海南农产品营销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海南农产品营销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海南农产品营销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海南农产品营销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农产品营销问题及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农产品营销问题及对策分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农产品营销问题及对策分析一、海南农产品的市场特点以及营销状况分析(一)海南农业概况和农产品的市场特点1.海南农业概况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常绿,素来有“自然大温室”的美称。海南省雨量足够,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海南省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的三大河,集水面积均超过30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最冷的一、二月份温度仍达16-21,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足够,光合作用潜力高。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暖和,稻可三熟,

2、菜满四季,是我国南繁育种的志向基地。海南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橡胶生产基地、农作物种子南繁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热带农业基地。农业是海南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主要有水稻、旱稻、山兰坡稻、小麦,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高粱、粟、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麻类、花生、芝麻、茶等,水果种类繁多,栽培和野生果类29科、53属,栽培形成商品的水果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大蕉、柑桔、芒果、西瓜、杨桃、菠萝蜜等,蔬菜有120多个品种。海南岛热带作物资源丰富,岛上原来生长有3000多种热带植物,建国后从国外引进1000多种,并从

3、国外野生资源中发掘出1000多种有用植物进行栽培试验,均取得显著成果。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油棕、槟榔、胡椒、剑麻、香茅、腰果、可可等。2.海南农产品的市场特点海南省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相宜性较广,可利用率高,开发潜力大,同时,光照资源、海洋资源、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依据这一条件,海南省委、省政府在建省之后就明确提出“一省两地”(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的经济发展战略,坚固确立农业的基础地位,使热带高效农业在海南快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20世纪90年头初,海南省明确提出了发展高效农业的战略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运销加工为

4、中心,以增加农夫收入为目标来组织农业生产。”1998年底,朱镕基总理考察海南时,指出“抓好热带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海南就可以富甲天下”,使省委、省政府更坚决了把热带高效农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大力发展的决心和信念。2008年以来,海南省以农村牧区大调研成果转化落实为重点,围绕省委省政府年初确定的“折子工程”,狠抓措施落实,强化工作责任,细化目标任务,农牧业各项经济目标超额完成。(见表1)表1 2008年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及递增状况主要经济指标2008年比2007年增长(%)年均递增(%)农夫人均纯收入4390元15.8%1.6粮食52.92万亩11.88%5.1糖蔗51.88万吨27

5、.84%2.8瓜菜45.65万吨5.68%5.5生猪饲养头数55,821头-14.82%-1.8林业产值91.62亿元13.83%1.5渔业产值139.76亿元15.18%2.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4.98亿元21.28%6.3(二)基于海南农产品的营销现状的多方面分析1.海南农产品营销渠道现状近年来,海口市围绕建设全岛农副产品集散地的目标,先后规划建设了桂林洋农副产品加工区、新海物流园区、海南水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等项目。今年还将新建国际花卉大观园、木材交易市场和家具建材市场,尤为突出的是总投资12亿元的海南中商农产品中心市场在秀英区西秀镇开工建设,该市场建成投入运用后,将成为海南规模最大、功能

6、最齐全的农产品批发运输市场。海口农产品交易市场潜力巨大,热带特色农产品畅销全国170多个大中城市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南中商农产品中心市场项目建成后,必将为该市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供应强劲动力。总的来说,海南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绝大部分初级市场以批发市场为主,它们还处于低水平运作状态,具备了初级市场的功能,在肯定程度上还制约着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市场的基本特点表现在:现货交易为主,参加主体多,组织化程度低,交易规模小,市场功能差等方面。2.海南绿色农产品建设现状农产品实现绿色营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必定选择,成为企业参加农产品国际竞争的新武器,也是21世纪

7、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通行证。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特别优越的气候条件,堪称全国最大的自然温室,是我国最主要的热带农产品生产基地。海南是全国最早提动身展无公害瓜菜的省份,四面环海,属典型的岛屿型经济,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质量全国最优,发展高质量的无公害农产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无公害瓜菜种植不仅须要限制农药残留、化肥用量,而且要求瓜菜生长的周边环境无污染。如今反季节瓜菜已成为海南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生产的其次大短期作物,是海南热带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夫增收的主要来源。据统计,海南省目前有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317个,面积达2.59万公顷,其中1.6万亩已获省级认定。2002年6

8、月,海南中海永青的白茅洋基地等9个生产基地,被认定为海南省首批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3.海南订单农业发呈现状订单农业是指农产品订购合同、协议,也叫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签约的一方为企业或中介组织包括经纪人和运销户,另一方为农夫或农夫群体代表。订单农业具有市场性、契约性、预期性和风险性。海南八成以上的反季节瓜菜销往岛外,产销连接,全靠订单。近几年来,海南省在立足本地热带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反季节、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逐步将订单农业引入到产销活动,不仅扩大了农产品销路,而且引导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了农业增效、农夫增收。2001年,通过订单合同形式,外销的冬季瓜菜、热带水果、水产品达到了14

9、0万吨、66万吨和35万吨,分别占全省生产总量的65.8、64.8和50.8,销售到全国28个省(区、市)的47个大中城市,并销往港澳地区和韩国、日本等国家。海南以订单定规模、定产品、定植期的订单农业模式,有效解决了瓜菜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顽疾。4.海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农业资源,热带高效农业始终是海南省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加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外向型热带高效农业。经多方努力,海南省农产品出口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据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2006年全省食品农产品出口总额突破3亿美元,达3.45亿美元,同比增长73.8%,占当年全省

10、外贸出口总值9.43亿美元的36.59%。其中水产品出口接着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并成为海南外贸出口的主打产品,推动了海南热带海洋渔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2006年全省水产品出口7.35万吨,出口额为2.5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0.3%、40.4%,占全年食品农产品出口总值的74.49%。同时,多年来须要“借船出海”的海南省荔枝、龙眼、香蕉、辣椒等特色农产品,干脆出口均实现了“零”的突破。二、海南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海南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存在的问题1.市场建设与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差异较大海南农产品市场建设主要经过由生产推动型逐步演化成市场拉动型的发展过程。综合市场多专业性

11、,专业性少;日用消费品市场多,生产资料市场少;商品市场多,生产要素市场少;现货市场多,期货市场少。不论布局、规模、层次、标准、功能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有很大差距,起不到配置资源、引导生产、指导价格、宏观调控、产销平衡的基础作用,不能彻底解决买卖难的问题。海南的城市销地好于农村产地市场,批发市场好于城乡集贸市场,但整体水平较低。农村市场建设滞后,尤其是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严峻落后于生产发展的要求,而主要依靠集市贸易市场,同时市场交易本身也存在不均衡性。2.市场配套设施不完善,交易功能低下海南农产品市场的市场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商品的流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多仅局限在场地的硬化,简易的交易大棚和

12、门店建设上,少数市场有简洁的贮藏保鲜及加工设备,很多市场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如预冷库,信息设施,加工贮藏设备等,更谈不上商品检疫,农药残留检测,电子结算们,电子监控等设备。我省现有仓容按有效利用率计算只有5亿斤,而去年粮食库存曾达到90多亿斤,超储39亿斤,大量粮食只能租赁仓库和露天打垛存放,严峻影响储粮平安,储粮难的问题特别突出。在交易手段上,主要实行现货交易,市场整体功能难以发挥。3.市场缺乏严格的准入制度,社会化组织程度低目前海南的批发市场基本上都是批零兼营,市场规模和交易规模都比较小,市场参加主体多,对参加农产品流通没有严格的准入限制,往往人货同行,自由协商对手交易,经营规模小,经济实

13、力弱,缺乏特地的经营学问,且大部分不具备法人资格。在业务经营上存在着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交易主体分散,单位交易费用过高,无法通过交易次数和集约化和商品储存的集中化来实现规模经济和节约交易费用。全省农产品市场总数偏多,但大型批发市场少,特殊是场地批发市场较少,社会组织化程度低,交易规模小,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加,也使批发市场的信息导向功能和辐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难以担当当地农产品大流通之重担,难以培育流通合作组织,难以拓宽产品市场。到目前,全省28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2家,年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也不过9家,大部分年成交额在千万元左右。4.市场管理手段、服务手段落后市场供

14、应方应当在组织商品流通方面供应较好的服务,为买卖双方供应好的交易场所,相关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但海南很多市场只是供应简洁交易场所,收取管理费用,而不重视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市场管理手段,服务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意识薄弱。调查显示,海南批发市场内的经营户在货物运输方面主要以自运为主,运输费用过高已成为制约正常经营的“瓶颈”。由于没有一部完整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交易法,缺乏有效的市场交易规则,加之参加主体众多,成分困难,导致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强买强卖,混等混级,缺斤短两,相互倾轧等现象时有发生。5.市场信息体系不完善由于海南省大多数农产品市场的服务设施不配套,不完善,交易方式原始,交易手段落

15、后,从而造成市场信息体系的不健全。(1)信息硬化建设相对落后,缺乏系统化的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发布体系,造成信息滞后,生产,流通存在很大的信息局限性和盲目性。(2)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有些市场信息属于不同的地方和部门,没有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导致批发市场价格发觉功能不能很好起作用,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3)信息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前瞻性,精确性,权威性较差,造成农夫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6.市场布局不合理,缺乏统一的市场规划和管理农产品市场布局应符合商品流通的规律,要依据大宗商品的分布和生产规模,商品流向,流距,集散范围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海南的农产品市场大多是

16、农夫自发聚集交易,政府加以规范管理形成的,没有纳入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政府对市场建设的宏观调控较弱,市场建设规划缺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规范重复建设,盲目发展,恶性竞争造成了有场无市的“空壳市场”等问题。(二)海南农产品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1.农产品的绿色营销观念尚未坚固树立很多海南农业经营单位和个人未把生态爱护和经济增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他们往往为了谋求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做出种种与生态爱护和持续发展相悖的事情。2.农产品的名牌战略有待全面实施海南农产品中名牌产品数量不多,名牌产品大都未形成开发规模。部分农产品虽然在省内外享有肯定的声誉,但都未形成拳头产品,规模较小,形成不了市场优势,未能产生名牌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