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的教案第二课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661049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生的眼睛》的教案第二课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生的眼睛的教案(第二课时)永生的眼睛的教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 18 课永生的眼 睛教材分析永生的眼睛通过记叙琳达的亲人捐赠眼睛角膜的事 情,赞扬了他们为别人的健康幸福而无私献身的崇高精神。本文是“热爱生命”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 训练重点是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文中父亲的两句话含义颇深,需引导学生进 行感悟涵泳,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落实单元训练重点的关键点。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 能力,敢于质疑问难,愿意发表见解,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文中主人公 做法的认同和

2、共鸣。本文涉及到角膜捐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故在课 前布置了让学生回家做小调查的作业,初步了解周围人对待角膜捐献的看法。再通过出示一组数据,让 学生基本了解角膜捐献的现状,为学文奠定基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捐献亲人眼角膜的 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2 、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 献的优秀品质。3 、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 情地朗读的能力。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 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教学难点 领悟父亲的话的含义,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 品质。教学准备1 、 课前小调查:你周围的人对

3、于捐赠角膜等器官有何 看法?2 、 第一课时向学生补充介绍原文结尾(两周后温迪在 车祸中丧生,琳达主动捐献女儿角膜,使 两位盲人重获光明)。设计理念引发质疑,以疑导学 ,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把 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同时注意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引导学生领悟关键语句,把握 文本精髓。教学流程一、交流调查结果,引出话题1 、上节课,老师请大家回去做了一个关于“你周围的 人对于捐赠角膜等器官有何看法”的小调查,谁 愿意来交流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谈谈你对自己调查结果 的看法。2 、出示器官捐赠现状数据。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 400 万因角膜病 致盲的患者,其中 70可

4、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 3 000 例角 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 84 000 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 13 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 2004 年仅有 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 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 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 16 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看了这两段资料,你有什么想法?【布置课前小调查,旨在让学生对他们比较陌生的器官 捐赠领域及人们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建立起初步的认知。出示的二组反应器官捐赠现状的数据则直观地反 应出目前大多数人尚不

5、能接受器官捐赠的现状。】3 、 提炼探究主问题从同学们的调查和这几组数据咱们能够得到这样的信息, 目前人体器官捐赠在国内外的现状都很不乐观,大部分人都还不能接受器官捐赠。然而本文的作者琳 达一家,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却先后有三个人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此刻,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估计学生的主要疑问有:为什么琳达一家会有那么多人 主动捐献眼角膜?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家庭涌现出这么多眼角膜捐赠者?【一边是器官捐赠的尴尬现状,另一边是琳达一家先后 出现三位角膜捐赠者,强烈的反差使学生内心自然产生了探究“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家庭涌现出这么多眼角膜捐赠者”的欲望。而这也自然地成为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

6、主问题。这个主问题的设置,不仅有效地整合了课文的各部分内容,为全文的教学呈现了一条明晰的主线,而且有利于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即引导学生领悟父亲的话的含义及其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品质】“是什么原因让琳达一家涌现出这么多眼角膜捐赠者?” 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不妨以本文的主人公琳达作为突破口,或许能帮助我们顺利地找到答案。 因为琳达在对待家人捐赠器官的问题上,刚开始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是极力反对的,而她后来的态度 又产生了怎样的转变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她态度上的转变呢?【 有了大的探究方向,还需要有具体的探究路径。在 这里,教者自然地将主问题引导到了“琳达的态度是怎样转变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她态度

7、上的转变”这 个小问题上,使学生的探究变得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二、探究琳达态度的转变过程1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思考琳达在对 待家人捐赠器官的问题上的态度是怎样一步步发 生转变的,用笔在课文相关地方做做标记。2 、汇报交流。琳达对待捐赠器官的态度有何变化?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强烈反对捐献母亲的角膜f遵从遗愿捐献父亲的角膜f为女儿“骄傲”(主动捐献女儿的角膜)3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感悟琳达对捐献母亲角膜 的强烈反对(1)琳达最初对于捐献母亲角膜的态度是怎样的? 苦、气愤、不能接受)(2)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琳达的这种痛苦和气愤, 请你读一读,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琳达

8、此刻的心情。(3)出示句子,重点研读“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 “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A 、抽生读。你想读出什么?B、抓住“哭喊”,引导感悟。课文在这里为什么用的是“哭喊”,而不是“哭着”、 “哭闹”?平时我们如果对着老师、长辈大喊大叫,会被认为非常 不礼貌,那么从琳达的“哭喊”,你又读出了什么?C、面对琳达近乎歇斯底里的哭喊,同学们,我们能责 怪她自私,责怪她不懂事吗?是啊,我们不能因为 14 岁的琳达实在不能接受医院从她最可亲最可敬 的母亲身上取下眼角膜,她想让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完整地离去,这实在是人之常情,我们有什么可责怪她的呢?让我们再来读

9、读琳达发自肺腑的话语。(齐读)【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哭喊”,教者先是让学生采取换词的方法进行感悟,再是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感悟,在这样多层次、多角度的引导下,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的是琳达对母亲真挚强烈的爱。】三、探究琳达态度转变的原因 ,感受父亲的“大爱”1 、从开始时的强烈反对,到后来的主动捐献,琳达在家人捐献器官这件事上的态度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那么是什么促使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吗?采取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划。2 、交流(1)小组交流。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所划的句 子,谈谈自己的感受。(2)集体交流。重点交流以下句子: 句子一:爸爸坐到我身边,平静地说,“你所能

10、给予他 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A、初步感受生读句,谈感受。你是以怎样的语气来读父亲的这番话的?(平静)你为什么要用平静的语气读这番话,你是怎么理解父亲 的这句话的?(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均予以表扬)B、对比不同悟“大爱”面对捐献母亲的角膜这件事,我的态度是大哭大喊,拒 绝接受,而父亲却是平静自然,同学们,请问琳达爱自己的母亲吗?父亲爱自己的妻子吗?同样是爱, 为什么表现出来会截然不同呢?师引导:琳达心里想的是谁?父亲心里想的更多的又是 谁?小结:是啊,琳达心里想的更多的是自己的

11、母亲,这是 一种“小爱”,而父亲心里想的除了自己的亲人,还有那些那些急需人体器官的病人,这是一种一一“大爱”。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父亲的大爱之言吧!齐读。【截然不同的态度后面反应出的是不同的爱,一种是只爱母亲的“小爱”,另一种是为他人着想的无私“大爱”。设计者在并不起眼的字里行间挖掘出了文本蕴含的深意,加深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句子二:“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 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 ,那多么美妙 !”“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 , 你们会为我 自豪!”生读句,谈感受。引导想像: 一个盲童因为得到了别人的眼角膜而得以重见光明会是 怎样的情景?他的父母家人会是怎样的

12、心情?而作为捐赠者的家人,又有怎样的想法? 【通过引导想像,使父亲的话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 变得形象可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与父亲的心声产生共鸣,从而巧妙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父亲的话。3 、小结过渡 看来,让琳达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父亲对她的影响, 那么琳达父亲仅仅是对她一个人产生了影响吗? 同样受到琳达父亲深深影响的还有谁?(温迪)四、感受父亲对家人的影响1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温迪受到了外公深深的 影响?请划出有关的句子细细地读一读,再把你的感受和小组的成员交流交流。划句子,读一读;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句子一:“我把外公捐赠器官的心愿告诉了温迪。孩

13、子热泪盈眶,他跑到外公的身边,紧紧地拥抱他句子二:“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句子三:“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2 、的确,父亲的言行,不仅影响了琳达,也深深影响 了温迪。在这一刻,琳达深切地领悟到“父亲留 下的远非一副眼角膜”! 出示句子: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父亲留下的远非一 副眼角膜!齐读。那么,除了眼角膜,父亲究竟还留下了什么呢?请谈谈 你的感受。(父亲留下来的更重要的是他那一心为他人的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 尚品质,它已根植于后人的心中,并将世代相传。)【“除了眼角膜,父亲究竟还留下了什么?”这个问题 引领着学生从更高

14、的层面去思索父亲捐献角膜的意义,深化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五、感悟“永生的眼睛”同学们,课上到这里,对于“为什么琳达一家会有那么 多人主动捐献眼角膜”这个问题,我想每位同学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了。让我们再次重温琳达父亲那平静温和却又铿锵有力的话语吧。一一(齐读)“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 一部分。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身体的一部分捐献给需要他的 人,不仅琳达的父亲、母亲做到了,而且连 14 岁的温迪也做到了。他们的生命虽然永远消逝了,但他们 留下的眼角膜,却在继续为别人驱散黑暗,送去光明。所以,他们的眼睛是一一齐读课题。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还有琳达一家关爱他人、无私 奉献的崇高精神)同学们,正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上有许多像琳达家人这样 无私奉献的人,所以虽然目前我国的器官捐献工作的现状还不容乐观,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 器官捐赠的队伍中来,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重温父亲的话及他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对课文主题的再次强化,同时又与课题相呼应,使全文的主题再次得到升华。】板书设计小爱大爱18 、永生的眼睛哭喊反对f遵父遗愿f主动捐献痛快答应 不假思索 平 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