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情况410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651357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生资源情况410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再生资源情况410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再生资源情况410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再生资源情况410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再生资源情况410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生资源情况4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资源情况410(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生资源情况汇报4。10 持久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价格与投资机会 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掠夺式开采的日益严重,全球不可再生能源的可开采年限在急剧减少,例如石油39年、天然气0年、煤21年都将与人类永远告别。对中国而言,的增长离不开碳经济体系的支撑,即所谓的不可再生能源的高强度消耗,特别在进入世纪80年代以来,不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的束缚日益突显。一方面,我国不可再生能源开采、加工效率低下,大量原煤、原油因加工技术落后,导致可供终端消耗利用的总量较少;另一方面,在终端利用领域,不可再生能源实际利用效率较低,单位能源投入获取的经济价值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

2、展的加速时期,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体的不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是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由此可见,提高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往学者单纯强调能源投入与经济产出的粗放式效率评价研究,缺乏将不可再生能源整个生命周期链条与传统模型进行修正和融合的统一评价框架,无法从根本上明确不可再生能源自源头开采直至终端利用的全过程效率问题 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最初是从环境资源角度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中的“可持续”(英语stinble)一词来自拉丁语uteere,意思是“可维持”、“可持(继)续”和“可供养”等,它是针对于资源、环境与生态为人类永久利用,保护环境、

3、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完整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模式是技术型发展模式。20世纪0年代以前,人们以为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环境是只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无限的,但人们以后日益认识到,人类的活动已给地球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有限的资源在减少,生态环境在恶化,这些又反过来使人类陷入困境。 可持续发展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但资源问题是其中心问题。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基础,而许多非持续现象正是源于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引起的资源生态系统衰退。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生产和消费迅速随之增加,对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产生了严重的资源问题。资源问题可以说是资源供需方面的两个不平衡

4、造成的,第一种不平衡是人类自身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和地球能够提供的现实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这种需求不仅是单纯的数量增加,而且对资源品种的需求也愈来愈高。在人类生产技术没有产生实质性改变的特定时空尺度内,一些已知的自然资源数量不断减少,开采难度增大。第二种不平衡是自然资源生产和消费空间分布的不平衡,即资源供需之间的不平衡。例如工业资源,由于发达国家对工业资源的消费程度很高,造成资源的自给率低,不得不求助于发展中国家。 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质源泉。同时,自然资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劳动资料,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营养

5、库和能量来源。无论是作为活动场所、环境、劳动对象,还是从中制造劳动对象,都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既包括当代及后代的区际间协调,也包括全面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基本需求的这种代际人之间的协调。这就必须解决好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既要保证当代人的合理需求,又要为后代人留下较好的生存与发展条件。应重视资源在各地区、各部门和每个人之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但可持续发展更要求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良性循环下的经济发展,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对资源加以保护。而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与资源的类型有关,对可更新资源利用时,要限制在其承载力的限度内,同时采用人工措施促进可更新资源的再

6、生产;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要提高其利用率,并积极开辟新的资源途径尽量采用替代资源,以减少稀缺资源的消耗,以确保当代间、代际间的人与自然处于协调状态。 可耗竭资源按其能否重复使用,又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对于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是指资源产品的效用丧失后,大部分物质还能够回收利用的可耗竭资源,这主要是指金属等矿产资源。如汽车报废后汽车上的废铁可以回收利用。不过,资源的可回收利用程度是由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只有当资源的回收利用成本低于新资源的开采成本时,回收利用才有可能。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的开采储量能够通过一些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增加。这些经济条件的变化虽然可能具有多种形式,但有一个

7、共同特征,即使得以前不具有开采价值的资源变得有开采价值。矿产资源的市场价格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当价格上升时,会刺激生产者去勘探潜在的资源,或者开采低品位的资源。此外,高价格还会刺激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或是发现新的可替代资源。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最终仍然会耗竭,但是耗竭的速率是可变的,它取决于市场需求、资源产品的耐用性和回收利用该产品的程度。除了需求缺乏弹性的情况外,一般来说价格增高会使需求量减少;资源产品的使用寿命越长,对资源的需求就越少。回收利用或是通过提高产品使用率(例如重复使用的饮料瓶),也可以减少对资源的需求。回收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但不可能100%循环利用。只要

8、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小于10%,资源蕴藏量最后就一定会降低到零。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是指使用过程不可逆,且使用之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可耗竭资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这类资源被使用后就被消耗掉了,如煤燃烧变成热能,热便消散到大气中,变得不可恢复了。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耗竭速度必然快于其他资源。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力,一个国家利用和获得能源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地位。当代社会对能源资源迅速增加的巨大需求,更加剧了这种资源的耗竭速率。减缓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耗竭速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资源利用率。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

9、响、相互制约的。例如,在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环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土壤(砖红壤和赤红壤)、水和生物资源。反过来,这样的土壤条件是保证这些植被正常生长的因素,而这样的植被环境,又是降雨量多,气候湿润的保证。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完整环境中任何资源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整体效应的降低。又如,在西北干旱地区,气候的干旱使空气湿度小,热容量相应比较小,所以空气的温差大,温差大则风大风多,进而造成了植被的破坏,植被的破坏使得对风的阻挡能力减弱,气候会更干旱。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任何一个大于零的指数增长,其长期结果却是无限大的。有人形象地指出,在耶酥诞生的那一年

10、,以每年5%或更低的复利存入1盎司黄金,那么现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分到数十亿个纯金的地球。而这两千年从历史长河看只不过是地球历史的一瞬间。西方发达国家对工业革命以来平均每年3%的增长率都不满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则难以接受低于7%的增长率。这样的增长要求是有限资源与环境难以承受的。正是在这种追求更高的增长速度的驱使下,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的绝大部分被我们在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年中消耗掉了,而其中的绝大部分又是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消耗掉的,可再生资源的生产量也因生态环境的被破坏而大量减少。在这样的基础上,不要说增长,即使维持现有的水平,现有的资源也难以长期支撑。而要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消费水平达到现有

11、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维持不变,地球上的资源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消耗殆尽。所以说,可持续性是与增长难以兼容的,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却正是增长,因此存在两者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说明,只要人类不改变追求经济增长的做法,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由此可见,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必须改变经济的发展模式。经济的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即经济的增长是依靠大量生产资源的追加,包括劳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以牺牲大量资源前提下来发展经济的。前一代人消耗资源过多(特别是多数非再生性资源),那么留给后一代人的资源就少,这种方式不可取;另外一种模式是集约型(又称内含式)发

12、展模式,即经济的发展不单纯依靠各种生产要素的追加,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管理科学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显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采用能耗少和物耗小的新技术;开发新的可替代资源;实现废物的回收利用,推行资源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这一切都要求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都是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利用的含义不同。对于可再生资源来说,主要是合理调控资源的使用率,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而不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则主要是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

13、资源最优利用。水、土地、生物、森林、海洋和矿产等几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们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也是各个国家都十分关注的五种自然资源。 (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球表面有70的面积被水所覆盖。由于开发困难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地球上的水资源只有1%可供人类使用,称之为“可用水资源”。根据有关部门90年代统计,世界人均水资源量为742m3。人口越多,人均水资源量越少,1995年世界总人口为7亿人,22X年发展到61亿人。上个世纪里,农业用水量已增长了5倍,工业用水量增长了2倍,市政用水量增长了18倍。 1.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总资源量

14、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按1998年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m3,在世界1个国家中,资源量居第4位,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次于加拿大、巴西和俄罗斯,略多于美国;但人均水资源量排第82位,人 均水资源量是世界的3/0。也就是说中国以世界上%的水养活了2%的人口。02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亿人,人均水资源量将下降到1760。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我国降水的70%8%集中在69月份,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使我国供水和储水成本提高。黄、淮、海流域片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9,而水资源量却仅占5%。从南北组合看也有很大不同。长江以北平原广,耕地多,耕地

15、资源占全国6.,但水资源贫乏,只占全国水资源的17%,长江以南山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少,只占全国耕地的3.,但水资源充沛,占全国水资源的26%。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全面告急,北京、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的城市供水均在挤占农业用水,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名泉枯竭、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的干涸、土壤沙化等一系列由于缺水带来的生态失衡在不断恶化。 我国1997年比18年用水增加2亿m3,其中的水量增长是城市化发展造成的。城市人口由199年的00万人,增加到1980年的202X万人,到20X年达到60万人;相XX县区用水量分别为63亿m 3、64亿 3、16亿m3,水需求增长速度是世界平均值的1倍多;目前我国63个建制市中,有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0个,年缺水量60多亿3,影响工业产值02X多亿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用水水质标准以及水环境要求逐步攀升,水务设施出现能力不足的巨大供需矛盾。尤其是水资源的滥采滥用,更加剧了水的供需矛盾。202年3月22日是第个“世界水日”,水利部公布的最新水资源状况表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的水环境问题主要是水资源短缺,而且水质较差,废水的排放量远远超出了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由于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 2.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与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