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向阳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573981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向阳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向阳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向阳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向阳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向阳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向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向阳(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刘向阳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由此可见,实践科学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要走一条文明发展道路。回顾一下历史,不难发

2、现,文明发展道路的得出,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完善,再实践、再认识、再完善的发展过程。一、从“两手抓”到“四位一体”改革开放初期反复强调: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概念,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使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完善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文明”这个概念,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强调“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

3、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使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为包括政治文明的“三位一体”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使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四个建设”的中的经济建设仍然是第一位的,这是由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的,也是与我国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是相一致的。首先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政治

4、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是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保障。其次,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没有政治建设,就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三方面的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再次,文化建设,就是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先进的文化建设,符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可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精神支柱。最后,社会建设,主要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

5、团结,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为其他三个方面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其他三个方面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了良好的润滑作用。强调“四个建设”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二、从“物质文明”到“生态文明”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国生产力发生深刻变革,生产关系不断发展之后,对上层建筑领域发展提出的必然性要求。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

6、升华。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状况。它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是类似于金钱等等的实物。物质文明越高,表明人类离开野蛮状态愈远,依赖自然的程度愈小,控制自然的能力愈强。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改造自然,征服宇宙,推动人类社会本身的进步创造了优越的、必要的、先决的条件。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

7、德的进步状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人类历史上新型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特征。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渗透在整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是政治文

8、明的基础,民主、法治与政党构成了政治文明的基本主题,政治制度、政治意识、政治发展构成了政治文明的三维结构。政治文明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政治发展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两个层面的内容。在政治制度层面,主要表现为由于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所引起的国家管理形式、结构形式的进化发展,即政体或国体、政体范围内的政治体制、机制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成果。在政治观念层面,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和政治情感的更新变化。政治观念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精神文明的其他部分一起,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政治文明意味着一种得以产生并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政治形态

9、、意味着社会政治领域的进步、意味着政治的发展。“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所以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生态文明是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

10、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又一大进步。生态文明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必然体现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现实体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文明。恩格斯说,“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质”,文明是人类生产实践的产物,它受社会形态制约而具有社会性。社会文明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首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物质文明的协同作用,物质文明从根本上制约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状况;其次,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精神文明的指引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铸

11、造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支柱,提供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和浓厚的科学支撑,人文基础;第三,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的作用,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四个建设与四个文明是相对应的,文明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实现文明发展就是要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达到统一、协调发展,实现文明和谐,不断改善耗损抵触、对抗冲突、混乱失衡等社会机制运行不良的现实状况,在此基础上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谐境界。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全面发展、全方位的文明建设,包括物质、精神、政治和生态文明在内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