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541514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1. 如何理解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 (P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应用生态学原理, 从整体上研究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 相互作用的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合理安排人类各项建设活动, 从而使经济, 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对规划区域内的自然 生态因子, 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 研 究区域内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提出资源合 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保持人与自然, 人与环境关

2、系持续共生, 协调发展, 实现社会的文明, 经济的高 效和生态的和谐。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传统的规划思维相比,具有一下几方面的不同。 以人为本。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 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规划目标从优到适。2.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异同。 ( P5)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是应用各种科学 技术信息, 在预测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基础上, 为达到预期的环 境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其目的 是在发展的同时,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 源的监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

3、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强调系统内部各种 生态关系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城市的自然资 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 ,也关注系统结构, 过程,功能等 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 。同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 用。3.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国土规划有什么异同。 (P5)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应用生态学原理,从整体上研究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 相互作用的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安排人类各项建设活动, 从而使经济, 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国土规 划主要是进

4、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发展的战略布局, 它包括重大项目的可行 性研究。国土规划 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案性的规划, 是给国民经济带来长远计 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国土环境综合整治, 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 据。4. 简述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及其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目的: 依据生态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原理,调节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 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有限的外部投入条件下, 通过各种技术的, 行政的, 行为的诱导手段实现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地位(作用): 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活动纳入国民

5、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一预防为主方阵的落实。 各级政府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 管理的重要依据。 为国家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土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 城市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5. 简要说明生态建设工程项目的概念与特征。 (P16) 概念: 指将一定量的投资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 按照一个科学的程序, 经过决策 和实施,最终达到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任务。 它是运用一种规范的系统和方法所确 定的在规定期限内达到特定目标的包括投资, 政策实施, 机构,技术设计等在内 的经济活动。特征: 它除具备一般特征外, 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 建

6、设内容的丰富性, 参与单位的多元性, 参与劳动和形式的多样性, 建设目标的特殊性, 建设 项目具有相应的配套的政策。6. 什么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它包括那些内容,如何报批。 (P18) 概念: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是对准备建设项目的设想和建议, 是项目主管部 门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结合水土资源经全面调查研究, 掌 握基本资料, 分析项目建设的技术, 经济等条件后, 以项目建议书的形式, 向国 家推荐建设项目的报告。内容:项目名称,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项目提出的依据,必要性,目标和任务。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自然状况和资源条件, 生态环境特点及现状, 社会 经济

7、及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协作关系,政策,融资等外部环境。 建设规模及防治措施布局: 根据规划提出分期建设意见, 初选规模指标, 初定防治范围, 治理标准, 类型区划分, 初选总体布局方案, 不同类型区生产发 展及土地利用方向,工程规模等。 技术支持。 项目实施:简述项目实施的劳力,机械,材料等条件,初拟总进度和工 期安排。 项目组织管理。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利用外资项目要说明外资来源的可能性; 借入资 金要大体测算项目偿还贷款的的能力。 效益初步分析,重点说明项目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论与建议: 简要总结上述成果, 分析项目的主要问题, 简述地方及有 关部门的意见,提出综合性评

8、价结论,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意见。? 附件:主管部门或地方人民政府对规划的批准文件或审查意见书, 项目 涉及省及有关部门对项目的书面文件,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方案及投资来源文 件,其他有关附表和附图。批报:大中型基本建设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 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项目的项 目建议书,按隶属关系,先送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城市或国务院行业主 管部门审查, 由国家计生委审批, 即按工程规模, 由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中长 期发展规划的要求, 从建设布局,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经济合理性, 技术政策 方面,进行初审,提出意见投国家计委。 国家计委从建设总规模, 生产力总布局, 资源优化配臵, 资金支持

9、可能, 外部协作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后审批, 行业 主管部门初审设有通过的项目,计划主管部门不能立项。以中央投资为主的小型项目和限额以下项目, 按隶属关系, 由国务院行业部门 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位列市计委依据有关政策,规划,投资,额度等 进行审批。7. 什么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它主要有哪些内容和程序。(P19)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是项目周期中的前期准备阶段的核心工作内容,项目 可行性研究和评估报告既是项目上马后和实施过程中进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 文件,又是项目竣工时验收的主要依据。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 体:A.总论;B.市场预测;C.资源条件评价;D. 建设规模与

10、产品方案; E. 项目地址的选择; F.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 和工程方案; G.原材料,燃料供应;H.总图运输和公用辅助工程;I.节能措施;J.节水措施; K.环境影响评价;L.劳动安全卫生与预防;M.组织机构与人力配臵;N.项目实施 进度;O.投资估算;P.融资方案;Q.财务评价;R.国民经济评价;S.社会评价; T. 风险评价; U. 研究结论与建议。 附表:固定资产投资 表,基本建设投资估算表, 图纸:项目区位 置地图,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件:委托书,专家审评意见及评价,8. 简述如何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评估与决策。 (P20) 项目评估是在进行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 组织有关

11、方面的专家对项目进行 实地考察,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着重的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全面系统的检查 项目涉及的各个方面, 对项目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靠程度做出评价, 它对项 目是否执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内容:项目必要性的评估: 项目是否符合生态环境建设的总目标,规划和政策。 项目是否有利于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发生活水平。 项目产品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有发展前途。 项目投资的总体效益如何,分析项目建设的三大效益,尤其要看项目 建设能否给地区经济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好的效益大的贡献,从 而判定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条件的评估: 条件评估 (项目所需资源是否落实,是否适合项目要求,有无利 用

12、条件和开发价值) 项目原材料,燃料供应条件评估 项目产品销售条件评估 科学技术条件评估 政策环境条件评估 组织管理条件的评估建设方案的评估: 项目规模及布局的评估 产业结构评估 技术方案评估 工程设计评估 时序评估 (项目周期各阶段在时序上安排是否合理; 项目的资金投入,物资 设备采购及投放是否安排就绪;符合项目时间要求)综合效益评估: 基本经济数据的鉴定(鉴定各项投入成本的估算,基本经济参数如贴现率、影 子汇率、影子工资等的确定是否合理) 财务效益评估(评价项目建设对项目参加者带来的利益大小) 经济效益评估(评价项目建设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利益大小) 社会、生态效益评价(结合具体项目的目标和

13、内容, 选择适当的指标进行分析 评价) 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评价(注意项目的敏感性分析,确定一个项目可行与否) 评估结论(项目是否必要;项目所需条件是否具备;项目开发方案是否科学合 理;项目投资是否落实, 效益是否良好, 风险程度有多大; 项目开发应有什么政 策措施;评估性意见)9. 如何认识我国不同时期生态环境建设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P31)特点 :生态环境建设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破坏程度在不断的变化。 20 世 纪 80 年代,由于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日益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的重要因素,所以 80 年代初提出了有关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方面的问题,并进行 了一些小规模的生态恢复试

14、验, “七五”和“八五”期间,从不同的角度支持了 有关生态建设的研究。 我国的生态建设研究, 最初以土地退化, 尤其是土壤退化 为主,主要针对水土流失、 风蚀沙化、草场退化及盐渍化对农林牧业的危害进行 研究,也包括石漠化、裸土化、砾化、土地污染及肥力贫瘠化等问题进行研究。 目前,有关生态系统退化的研究除继承前期的研究外, 重点逐渐转移到区域退化 生态系统的形成机理、 评价指标及恢复重建的研究上。 不同时期生态建设的方向、 重点的差异取决于环境的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发展趋势 :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更强调规划的生态学基础。 突出生态合理性与时效性。强调规划既要应用生态 学的基

15、本原理, 体现生态的合理性, 又突出人的主 观能动性,强调人对整个系统的宏观调控作用。 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遥感技术、数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等的广泛应用。 由定性描述分析走向定量模型和高度综合。 由 “软科学”走向 “软” “硬”结合。将生态工程和生态技术引进规划中。10. 简述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P7)特征: 综合性: 即规划对象是某一区域内所有的生态环境要素, 社会经济要素, 技术 要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经济地域综合体, 在重视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下, 综 合考虑生态 - 经济- 社会复合系统的结构优化和强化功能; 协调性:即在规划中必须使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始终相协调; 战略性:即生态规划应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生态经济战略思想; 区域性: 即由于不同的自然, 经济条件和社会基础, 规划中的战略布局, 发展 方面,规划重点和建设步骤都要有鲜明的地域性; 实用性: 即生态规划作为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组成部分, 应当成为决策部门的 宏观决策依据,因此就必须要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了操作性。原则: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即 三者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系统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即 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