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529735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誉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商誉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商誉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商誉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商誉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誉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誉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誉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商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资产,由于它的不可辨认性,新准则将其从无形资产中分离而 独立确认为一项资产并进行合理的计量,在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资产项目下以净额列示,笔 者就新准则中商誉的具体处理作一分析,以更好地反映企业购并资产潜在的经济价值,进 而真实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商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资产。随着当今企业拓宽生产经营渠道、开拓新的市场, 作为企业实现迅速发展壮大途径之一的合并活动在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大多 数企业而言,合并商誉是一种越来越重大的经济资源,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不断加 大,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越来越为企业内外部关系人所瞩目。但由于商誉所具有

2、的 特殊性质,其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研究的热点。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不可辨认的资产一一商誉的会计处理有了明确的规范和重大变化。一、商誉的确认。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据此,商誉由于它的不可辨认性,新准则将其从无形资产中分离而独立确认为一项资产。从理论上讲,只要企业有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即可确认商誉的存在,并且可将其创 立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支出作为成本入账。然而这种确定商誉存在的方法及对它作出的会 计计量实施起来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商誉是由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 有任何一笔支出能够确认是专为创造商誉

3、而支出的。因此,也难决定该笔支出创造了多少 商誉,这些支出的受益期是多少,因而在会计实务中,一般只对企业外购商誉即合并商誉 加以确认入账,自行创造的商誉不予入账。按照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涉及企业合 并的会计处理首先应区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于在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新准则规定采用权益集合法,相关资产和负债按照在被合并方的 原账面价值入账,合并溢价只能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并不确认商誉。在新准则体系 下,只有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才涉及商誉的会计处理,确认商誉,而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控股合并和吸收合并时确认商誉又稍有不同。控股合并中产

4、生 的商誉体现在购买日编制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吸收合并中产生的商誉则作为购买方账簿 和个别报表中的资产列示。二、商誉的初始计量和账务处理(一)商誉的初始计量根据第20号准则,合并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被购 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若合并成本大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的份额则应当将其差额确认为商誉;而若前者小于后者,则将其差额计入合并当期营业外 收入,并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其中,合并成本应包括以下四项内容:1. 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被购买方的控制 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2. 通过多次交换交易

5、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3. 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应当计入企业合并成本;4在合并合同或协议中对可能影响企业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作出约定的,购买日如果 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购买方应当将其计 入合并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是指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减去负债及或 有负债公允价值后的余额。(二)账务处理1.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该合并方式下,购买方一般应于购买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 表,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应以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长期 股权投资的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

6、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体现为合并财 务报表中的商誉;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的差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因购买日不需要编制合并利润表,该差额体现在合并资产负 债表上,应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2. 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将合并中 取得的符合确认条件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按其公允价值确认为本企业的资产和负债; 作为合并对价的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作为资产处 置损益计入合并当期的利润表;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与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 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视情况

7、分别确认为商誉或是计入企业合并当期的损益。值得说明的是,(1)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由于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同产生所得税的暂 时性差异,要调整商誉的价值。(2)商誉确认后,由于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三、商誉的后续确认和计量新准则规定商誉确认后,持有期间不再摊销。根据企业 会计准则一一资产减值的要求,企业如果拥有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的,至少应当在 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由于商誉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因此其减值测试应当结合 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这些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应当是能够从企业合并 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

8、或者资产组组合,但不应当大于按照分部报告准则所确定的报 告分部。为此,新准则要求企业应当自合并日起将合并产生的商誉按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 关的资产组;难以分摊至相关资产组的,应当将其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组合。在实际的减值测试过程中,当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时, 对于商誉减值的确定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 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第二步,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 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关 资产组或者资

9、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就其差额确认减值损失。在 做账务处理时,减值损失的金额首先应抵减分摊至资产组或组合中的商誉账面价值;不足 抵减时,再根据资产组或组合中除商誉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比重,按比例抵减其 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资产减值测试的处理一样,以上资产账面价值的抵减,也都应 当作为各单项资产(包括商誉)的减值损失处理,计入当期损益。抵减后的各资产的账面 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该资产预 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零。因此而导致的未能分摊的减值损失金额,应当按照相关资产 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进行

10、分摊。如果因企业合并所形成 的商誉是母公司根据其在子公司所拥有的权益确认的商誉,在这种情况下,子公司中归属 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并没有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因此,在对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 和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由于其可收回金额的预计包括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价值 部分,因此为了使减值测试建立在一致的基础上,企业应当将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 调整增加资产组的账面价值,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比 较,以确定资产组(包括商誉)是否发生了减值。四、商誉的列报资产负债表中非流动资产项目下商誉以净额列示,即商誉的账面余额 减商誉减值准备。报表附注中应披露商誉的金额及其确定方

11、法、分摊到某资产组的商誉的 账面价值等。通过以上的会计处理,能合理公允地处理和披露企业合并商誉,更好地反映企业购并资 产潜在的经济价值,揭示购并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而真实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更好地满 足财务报表分析者、使用者和企业管理层评估购并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及其现金流量的需要。三、负商誉的概念和会计处理负商誉的概念是随着企业产权有偿转让行为的发生才在企业财务会计中出现的。在企业合 并中,合并企业为取得被合并企业的这种超额收益能力所付出的购买价格会超过被合并企 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这一超额部分被确认为商誉入账。同样在企业合并中还存在另一种 现象,即合并企业所付出的购买价格可能会低于被合并企业净资

12、产的公允价值此时合并价 格和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体现为一个负值该负值就被称为负商誉。1对负商誉是否存在的不同认识近年来,对于企业并购过程中是否产生了负商誉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未能达成共识从 而成了会计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1.1认为负商誉不存在的理由(1) 负商誉在逻辑上不存在即否定观。其代表人物是亨德里克森他在其著作会计理 论中提出:“假使认为商誉是企业的一组不可辨认的有利属性可以和可辨认资产分离则很 难想象会出现负商誉。因为如果整个企业的价值小于各个资产价值的总和原业主就会个别 的出售其资产,而不是把企业作为整体来出售了,从而负商誉是不可能存在的。”(2) 负商

13、誉与资产的定义矛盾。该观点认为商誉的实质是资产负商誉就只能是负资产, 而负资产与商誉是超额收益的定性不符现实中也不会有负资产存在即空概念观。在这种 观点下,负商誉被看成是现实中没有对应的一个空概念因此倡导取消负商誉概念。关于取 消的方法,有人建议购买方可按资产的交易价值入账。(3) 负商誉不符合商誉的性质。商誉的本质是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确认商誉都是肯定 其正确的、积极的、有利的属性根本不应出现负面的情况。因此企业可能存在商誉,而不 可能存在负商誉。1.2认为负商誉存在的理由(1) 从被购买方的角度看,当预期企业整体的售价低于资产分拆出售的价格时被购买方 会寻求分拆出售资产。但有些企业的资产具

14、有整体的不可分拆性不可能分开出售对于可 以分开出售的资产,由于需要寻求多家买主,经过多次谈判,既增加了交易成本,又延长了全部 资产出手的时间,所以将资产分开出售很可能使资产的价值大大降低。(2) 在被合并企业长期亏损即将倒闭的情况下,企业的实际价值已经低于其净资产的公 允价值,为了尽快将企业售出,避免更多的亏损,企业主可能将企业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出 售。(3) 被并购企业存在一些未入账的不利因素(隐性的负债或成本),例如,拥有大量的退休工 人,肩负着数额庞大的退休费支出。因此并购企业在确定并购价格时常常压低并购价格以 弥补这部分未来的付出。(4) 当购买方预计被购买方的收益低于平均收益购买方

15、会在谈判中尽量使购买成本低于 被购买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从我国现阶段企业并购的实践来看并购目的是为困难众多的 国有企业寻找出路,国家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安置下岗职工,鼓励和支持业绩好的企业兼并困 难的国有企业,往往在并购中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将困难的国有企业以低于净资产公允价值 转让给具有优势的收购企业。笔者认为,负商誉是存在的。其理由是从负商誉不存在的假 一企业资产分开出售 来看,此假设能不能成立,姑且承认能够单项出售然而出售其价值又能不能完全实现如被并 企业可能现处于困境之中而又急于变现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各项资产的价值不能完全实 现,因而负商誉不存在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从现实看当收购企业接手另

16、一生产经营中面 临严重困难的企业时,以低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金额去购买该企业的整体产权可能是现实的。 此外,在企业并购中还会因为其他原因出现负商誉。如在通货膨胀时期、高估资产的价值、 或收购企业以高超的谈判技巧廉价购买等。由此可见负商誉从理论上分析是成立的在实 际工作中也是存在的。2负商誉不同账务处理的比较世界各国根据其自身经济的发展情况对负商誉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归纳起来主 要有以下三种方法:2.1将负商誉作为一项负债或递延贷项核算这种方法是将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低于兼并企业净资产的差额作为负债以“递延负债”项 目在资产负债表上单独列示在长期负债项目下日后分期摊入企业各期损益并作为企业收益 的增加。这样处理的不足在于一是将负商誉在以后会计期间进行摊销看似避免了各期损 益的起伏不定,实质上这种人为“平滑”经营业绩行为,为企业粉饰会计报表造成公司经营平稳 的假象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会诱导财务报表的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