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专业学习心得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43198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学专业学习心得2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林学专业学习心得2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林学专业学习心得2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林学专业学习心得2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林学专业学习心得2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学专业学习心得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学专业学习心得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学专业学习心得社会的发展需要懂知识、能操作、善合作、会生存的人才,不断地激励着人们要继续学 习,随着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继 续教育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与学习之中,或者说,我已经融入了继续教育学习的广阔天地之 中。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 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工作方法,活跃思维,激发自己更深一层的潜力;必须勤奋好学,孜 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做起业务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 通过学习林学专业继续学习内容我有以下几点收获:一、学到的主要专业知识1、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林木

2、:指森林群体中的个体,有别于散生木和孤立木。林木发育期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衰老期。影响林木发育期(幼龄期)长短的因素:树种特性 (遗传特性所决定) 、林木起源、环境 条件(一)内在因素 1、树木的年龄及生长发育状况 2、开花习性 3、种子的丰歉年(二)外界环境因素1、气侯和天气条件(1)温度 (2)降雨与风(3)光照条件 2、土壤条件 3、生物因子(病、 虫、鸟、兽及人为因子)2、苗木培育苗木是用于造林绿化的树木幼苗。苗木种类: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留床苗、移植苗;裸根苗,容器苗。一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 从播种育苗,到秋季苗木生长结束,苗木有不同生长时期及生长特点,不同时期,苗木对环

3、 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育苗技术措施的要点也有差别。播种苗的年生长周期可分为出苗期、幼 苗期、速生期和苗木硬化期。苗圃:生产苗木的基地。任务是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培育出优质高产的苗木,满足 造林绿化需求。苗圃地的选择建立苗圃时圃地的选择很重要,直接影响苗木生产成本,影响培育苗木的产量、质量等。(一)经营条件1 、苗圃要设在造林地附近或其中心地区 2、苗圃要设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3、苗圃最好靠近 居民点并有电力供应(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形平坦,坡度为1-3。,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如果坡度较大,易造成水土流失,冲走肥 料和种子,应修筑水平梯田;2、土壤条件一般地,沙质壤土、壤土和轻粘质土具有良好

4、的结构和质地,水肥气热调节能力强,适于育 苗。3、水源水源:靠近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的附近,主要能满足育苗灌溉用水。如无地上水,考虑采用地下水。但地下水通常含盐量高,水温低。水质:灌溉用水含盐量不超过 0.15% ; 水位:地下水位不宜过深过浅,沙壤土和壤土 1.52.0m,轻粘质土 2.5m。4、病虫害 根据防重于治的原则,在选择苗圃地时应该详细进行病虫害的调查,如果发现土壤中地下害虫或感染病菌,要及早采取防范措施,以防病虫的传播与蔓延。长期种植花生、辣椒、茄子、马铃薯、棉花等作物土地,容易使幼苗感病,一般不宜作圃地,否则应进行严格的土壤消毒。苗圃地的区划:播种区营养繁殖区 移植苗区 采穗

5、圃圃地耕作:整地、轮作、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中心环节,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技术措施。 圃地施肥:苗圃施肥之所以能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不单是给土壤增加营养元素,还能起到改良土壤作用。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在保证养分供给的同时,起到土壤改良作用;有机肥、无机肥根据苗木需要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复合肥,可以充分满足苗木生长需要,提高肥效,改良土壤。3、施肥方法基肥(底肥)种肥追肥播种育苗是现阶段一般苗圃育苗的主要方式。播种育苗操作相对简单,技术成熟,可在短期内培育大量苗木。很多种子形态成熟后,进入休眠状态。有些是强迫休眠,有些是生理休眠,有些种子还需要生理后熟阶段才能发育完全。为了促使种子发芽,需要解除

6、种子的休眠状态。催芽是打破种子休眠的重要手段。种子休眠是植物为了种的传播、繁衍,在长期的进化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以此来适应不利的外部环境。种子在休眠过程中,内部保持着微弱的生命活动。不同植物种子,其休眠原因各异,休眠程度差异很大,有些种子打破休眠比较容易,有些种子则比较困难。根据种子的休眠原因,可以将种子休眠分为强迫休眠和生理休眠两大类。播种期要根据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来确定。苗木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种植苗木的数量。育苗方式 1 床式育苗 2垄式育苗播种方法 1. 撒播 2.条播 3. 点播常用育苗措施(一)覆盖(二)遮荫(三)松土除草(四)灌溉与排水(五)间苗与定苗(六)切

7、根(七)病虫害防治(八)苗木越冬防寒苗圃培育的优质苗木能否成为优质的商品苗,起苗非常重要。不正确的起苗季节和方法造成苗木贮存困难、苗木活力下降,苗木的树冠造成的损伤,降低苗木质量等级。3、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林木个体及其森林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各种自然或人为干扰对其生长发育的作用,是制定森林培育技术措施的重要依据。林木个体的生活史经过两个过程:营养过程和繁殖过程。首先以营养器官的生长过程为主,经过一定发育时期,便产生生殖器官,开始繁殖。单株林木的总生长量表现为开始的迟滞期,随后的速生期和生长速度下降的衰老期,符合“S”形曲线,称为林木生长大周期。根据1 年中林木高生长期的长短,分为前期生长类

8、型和全期生长类型两种。林木各器官生长存在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生长的相关性。1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关性 2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顶端优势:主茎顶芽生长快,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针叶树种顶端优势明显,阔叶树种顶端优势很弱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从种子萌发到林木死亡的整个生长大周期中,林木要经过几个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 1幼年期 2青年期 3壮年期 4老年期(衰老期)由森林形成开始,至森林成熟为止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内,森林与环境之间、林分内不同林木个体之间、个体林木对环境的要求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经营措施的要求和反应各异。 幼龄林时期(森林形成时期) 苗木定植或天然发生后,至林分

9、郁闭。壮龄林时期(森林速生时期) 森林郁闭后至高生长变缓 3、中龄林时期(森林成长时期) 林木的高生长开始变缓,直径生长加速至逐渐变缓4、近熟时期 直径和材积生长趋于缓慢,林木开始开花结实5、成熟时期 林木进入大量结实阶段,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非常缓慢6、过熟林时期 结实能力和种子质量显著下降,生长停滞,林木自然衰老三、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1、提高光合效率,降低呼吸消耗2、防治病虫害、鸟兽害,火灾等; 3、控制凋落和枯死量4、提高林分经济系数和出材量 4、森林立地和造林树种的选择森林立地主要研究森林立地因子、分类和评价等内容,是实现科学育林重要的应用理论基础。森林立地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林种和

10、生产力最高的造林树种;提出适宜的育林措施;预估森林生产力及木材产量,并对育林效益做出估计。一、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1、立地与生境立地:是一个具体的场所,是具有特定空间位置和相关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土地 利用状况等)的综合体。生境:树木或其它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场所。2、立地质量与立地条件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特定森林或其它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立地条件 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3、立地质量评价就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评估。评价的目的是为实现适地适树提供依据。4、立地分类与立地类型(site classification and site type

11、)狭义上,将环境条件相似立地进行组合,叫立地分类,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广义上,立地分类包括对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分类单位进行的区划和划分。进行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时,一般采用的立地因子包括:物理环境因子 包括气候、地形和土壤;森林植被因子 主要指植被类型、组成、覆盖度及其生长状况等;人为活动因子 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干扰的强度、频度等。造林树种的选择一、树种选择的意义关系到造林成败 造林后难以成活,浪费种苗、劳力和资金;影响林分稳定性和立地生产力的发挥 人工林较长的培育周期,经历多种环境胁迫,选择 不当,影响林分稳定性和立地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关系到造林目的的实

12、现 选择不当起不到应有的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树种选择的依据我国植物种类丰富,立地条件类型多样,需要对各造林树种的特性和立地条件深入了解,科 学选择树种。三、树种选择的原则选择造林树种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生态学原则、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四、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1用材林的树种选择树种选择的要求反映在“速生、丰产、优质、定向、高效和稳定”方面。2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因防护对象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五、适地适树1适地适树的意义适地适树 指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满足树种需求,充分 发挥生产潜力,达到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选地适树,根据造林

13、树种的生态学特性,选择适合的造林地; 选树适地 是在确定了造林地以后,根据其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 改造: 改树适地,通过引种驯化、育种、嫁接等手段改变树种的特性使之适应立地。 通过育种的方法,增强树种的耐寒性、耐旱性或抗盐碱的性能,以适应在高寒、干旱或盐渍 化的造林地上生长。改地适树,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立地状况,使之适合于原来不 大适应的树种生长。5、林分结构及培育林分结构 组成林分的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合理的设计和调控林分结构是森林效益最优发挥的重要基础。 林分密度 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单位通常为 株/公顷。初始密度:将森林开始形成时

14、的密度称为初始密度,是森林生长发育各个时期密度变化的基 造林密度(初植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 或播种点(穴)数;经营密度:将森林培育过程种,各个时期保留的林分密度密度称为经营密度。造林密度随经营目的、树种、立地条件、培育技术和经营条件而变化。总原则:一定树种在一定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条件下,根据经营目的,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造林密度)根据密度作用规律和确定密度原则,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确定造林密度。1经验与调查的 方法 2试验的方法 3编制密度管理图(表),查阅图表的方法同一种造林密度可以由不同的配置方式来体现。种植点配置对林分的产

15、量的影响微弱,但对 林分的生态效益影响较大。一、行状配置单株按照一定的距离排列为行状的配置方式。二、群状配置(簇式配置、植生组配置)植生组系指群落中相互关系密切的一组植物。森林树种组成 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以每一树种的胸高断面积/蓄积量占全林总胸高断面积/蓄积量的成数表示。培育混交林的重要意义1、混交林的优点(与纯林相比较)(1)较充分地利用环境资(2)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3)促进林木生长,增加产量、 品种和质量(4)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可增强林木的抗逆性 6、植树造林技术 造林地:也称宜林地,是造林生产实施的地方,也是人工林生存的外界环境。造林整地:是造林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火烧剩余物,并翻垦土壤的措施。 造林地的整地主要包括造林地清理和土壤翻垦(整地)两道工序。整地的作用 改变造林地上环境状况(清除植被及采伐剩余物)、改善立地质量(微地形和 土壤理化性质)、便于造林施工、提高栽植质量、提高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造林地的清理 在翻耕土壤前,清除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及采伐剩余物(枝桠、梢头、伐 根、站杆、倒木)包括伐桩的工序。主要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