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教学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424220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教学反思(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认识升和毫升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出发,用实物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学习数学,能较好地锻炼观察能力。2.本案例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教学中,先对容量的概念进行渗透,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体会到“哪个杯子装水多,哪个杯子的容量就大”。然后再学习升与毫升的概念,通过比较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升、毫升等容量单位。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教材设计的一系列活动都承载在这条认知线

2、索上,都是为建立概念服务的。升和毫升的进率本节课的知识点是理解并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并能正确进行换算。本节课的知识点不多,但升与毫升的进率这一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知比较贫乏,因此,本案例通过操作实验、合作探讨等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具体感知的场景。新课让学生用一个100毫升的量筒装100毫升的水,然后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中,看几次能倒满。学生实验的过程也是对升与毫升的关系建立联系的过程。这样就让学生完全参与到新知的建构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单一的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弊端,使学生对升与毫升有了生动的感知,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第二单元

3、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十数、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反思本案例我认为有以下两点成功之处:1.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索解决2505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想法,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就是给学生选择的余地,不把老师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最简便?老师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做出抉择,正所谓“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2.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师生平等对话,老师对学生富有激励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成

4、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一处积极的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学习贵在思考,教学贵在反思,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有不断进步和提高。针对本案例我认为主要在到了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本节课就创设了红星小学师生到航天博物馆去参

5、观这一学生乐见的场景,引领学生去学习和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过程,学生兴趣盎然,效果很好。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本课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笔算方法,在明白算理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此外通过计算对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了其估算能力。除以两位数(一)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做适当引导。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推断的独立思考中。本节课从

6、内容的提出、试商的过程、计算方法的探索等一些环节,都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去交流,去展示,去质疑,最终达成共识,总结出计算方法。教师在这些环节中讲的很少,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原则。除以两位数(二)教学民主是本课一个亮点。这不但体现在教者和蔼可亲的教态上,更体现在尊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上:如在课堂开始,就通过“轻松闯关”活动,让学生在愉悦而充满激情的竞争氛围中复习所学知识,激起原有知识经验,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做好准备,避免了以往枯燥乏味的练习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融洽和谐的探究氛围。在学习新知这一环节,通过三个讨论方案,让学持探讨解决包书问题,在这三个

7、过程的探讨中,学生经历了新知的建构过程,体现了“做数学”这一理念,而不是被动地学数学,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整节课中,都处于合作者、引导者的地位。除以两位数(四)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境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所以我们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比较快,运用起来更自如。在探究

8、73632的第一次商写在哪个数位上时,学生大都知道应该写在十位上,但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学生则认识很模糊,不能真正理解其道理。为此,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充分探讨,在反复质疑、讨论及教师适时引导基础上使学生明白了产在十位上的道理。除以两位数(五)本节内容是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反思本节课,感觉整节课收放自如,学生和谐发展。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情境,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体验与感悟,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本节知识的最大难点在于商

9、末尾的“0”学生总是忘写,为什么忘记呢?主要是不理解,学习时只是被动接受,没有从深层次去理解这一知识。本案例的教学跳出了这一圈子,让学生自己去计算,去验证,去发现,自己去经历探求新知的历程,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运用也更自如。商不变规律学生经历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关注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做一个新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连除本节主要内容是连除运算。教材创设了奶牛产奶的教学情境。新课开始即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看发现了哪些

10、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提出数学问题,正所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均一头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必须先求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知道要先求了4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再求1头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学生对运算顺序理解得很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通过讨论,学生提出了第二种方法,也可以先求出1头牛每个星期产奶多少千克。学生地所列式子理解其每一步的意义,对哪一步为什么要先算也理解得比较发了。本案例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连除的计算过程。这样一来,学生理解得容易,学

11、得轻松。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二)本节课教材选取了某公司人员买公文包的事情,给出了“某公司买3箱公文包,每箱12个,一共720元”的信息和“每个公文包多少元?”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教材呈现了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其中,先算一共有多少个公文包,再算每

12、个公文包多少钱,在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一个算式的过程时,自然产生添加小括号的需求。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加减混合运算时小括号的知识,用类推的方法将含有乘除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步计算与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算的关系和运算顺序。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节课不是讲带小括号的乘除运算顺序,不计算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试题。解决问题(三)本节课教材选取了电视机厂生产电视机的事情,给出了“电视机厂3天生产电视机108台”这个信息,分别提出了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照这样计算,半个月生产电视机多少台?”第(2)个问题“照上面的生产情况,完成900台电视机的生产任务,需要多少天?”第(1)个问题是

13、一个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学生一般算法是“先算出每天生产多少台,再算15天生产多少台”。这种算法在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时,不用加小括号。加一种算法是“先算15天里有几个3天,也就是先算1535(个),再算1085540(台)”,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时需要加小括号,即108(153).在这里要强调加小括号的必要性。第(2)个问题是一个连除问题,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必须添加小括号。要让学生自主尝试,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体会加小括号的作用,学会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解决问题(四)1.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胡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2.教学

14、时,要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其初步的推理能力。第四单元 线和角线段、直线和射线1.巧妙运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指导学生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形成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能动态演示的特点,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三线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了三线的表象,理解了三线之间的关系。现代化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手段恰当结合、优化组合,展示的信息形象、生动、直观,讲清了概念,又发展了思路,优化了教学,达到了教学目标。2.教学环节设计精心。注重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有

15、重点地获取知识。知识传授由浅入深,使学生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直至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并通过观察、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的活动来体现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意义识记中掌握概念。认识距离本案例从实际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对距离的认识和学习产生兴趣。本课开始,设计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做游戏时,草坪对面的小朋友也走过来参加,但是他没有从旁边的小路绕过来,而是从草坪上走近穿过来,草坪上留下了一串脚印。由此展开探讨:这个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旁边有两条小路他不走,他偏要从草坪上穿过去呢?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一道

16、理。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适时进行公德教育,让学生知道乱花草树木是不对的。不足之处:有些探讨活动流于形式,给学生留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太小;再就是没有掌握好时间,整节课前松后紧,以至于有点拖堂。角的度量本节课我认为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主要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在活动中探索,感受数学知识。首先从学生常见的折扇、圆规等物品入手,不仅复习了上节课中有关角的知识,而且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会相信老师告诉他的知识,但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在教学中,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操作验证”得出结论。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