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06册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40881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第06册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小学语文第06册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小学语文第06册教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小学语文第06册教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小学语文第06册教案(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第06册教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06册教案(人教版)(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教案接龙小学余琼1 放风筝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是怎样兴高采烈放风筝的,激发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兴趣。2 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和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的。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 看图,读课文,把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多读几遍。二重点:观察图画,了解作者怎样把内容写具体。三难点:学习作者按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二范读课文。三学习本课生字词。1 读准字音。2 记忆字形。3 理解字意。四巩固练习。1 抽读。2 看图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第二课时一理解第一段内容。1 读课文,这段说的是什么?2 高高兴兴地去干

2、什么?二理解第二段内容。1 哪句话具体写放风筝的人很多?2 哪句话具体写风筝的样式多?把描写风筝式样多的词画出来。3 我跟哥哥说了什么?表现“我”的什么心情?三理解第三段内容。1 读课文,这段说的是什么?2 第一句说的是什么?3 第二句说的是什么?4 第三句讲“哥哥拽着风筝又跑了一阵才收住脚。”说收住脚是什么意思?此时“大蜻蜓”怎么样了?5第四句讲了什么?四巩固练习。1 看图,读课文,把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划出来,多读几遍。2 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大蜻蜓”飞跃的过程写具体的。附板书设计:放风筝星期天体育场我和哥哥一人举一人跑边跑边跑放线喊放松手又跑一阵作者想象“小蜜蜂”好像飞来飞去“

3、大金鱼”好像水里游“小卫星”仿佛宇宙中飞行第三课时一学习第四至第六自然段。1 读课文,说说第四至六自然段讲了什么?2 我一边拍手一边嚷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嚷?说明了什么?3 小鸟好像要奇怪地说什么?这叫什么写法?4 “大蜻蜓”放上去以后,天空中有哪些风筝?这些都是作者的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二学习第七自然段。1 读课文,说说第七自然段讲了什么?2 说说“五颜六色”包括哪些颜色?想象“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用自已的话说一说。三巩固练习分辨哪些风筝是先放上去的,哪些是后放上去的。2.小足球赛一教学目标:1 通过看图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2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人

4、物的神态、动作观察图画,并展开想象,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3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辨析一些近义词。4 看图,用自已的话说说小守门员和观众的神态、动作,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二重点:按一定顺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观察画面,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三教具:彩色挂图。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二范读课文。这篇课文有5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三学习本课生字词。1 读准字音。2 记忆字形。 利用熟字和偏旁学生字。 重点分析生字。 理解词意。四巩固练习。1 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2 看图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第

5、二课时一理解第一段。1 读第一句话,说说场地好在哪里?2 读第二句话,看看告诉我们什么?哪个字是经常来的意思?3 读第三句话,体会它的意思?4 读第四句话,主要写谁?突出什么?二理解第二段内容。1 读课文,说说具体介绍了谁?2 看课文插图,说说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小守门员?3 “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这句话要说明什么?4 怎么知道他是候补守门员?5 他“一心想着快点让他上场,好显一显身手”是作者的什么?三巩固练习。1 说说“吸引”和“欣赏”两个词的意思,在课文中说明什么?2 看图,用自已的话说说小守门员的动作、神态,再读读课文看课文怎样描写的。第三课时一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1, 读课文,说说三

6、至五自然段讲了什么?2, 课文一共描述了几个孩子,几个大人的形象?还附带讲了一条什么的样子?3 哪句话是写观众的眼神?为什么视线这么一致?4 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对观众作了具体描写?5 怎样介绍左边的五个小观众?从这五个孩子的动作、神态可以推断出什么?6 怎样介绍右边的三个观众呢?这三个人的动作、神态有什么特点呢?7 “精彩”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场小足球赛十分精彩?二总结课文。1 看图,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守门员和观众的神态动作的。2 从课文中找出表示“看”的词语,如:“盯”、“注视”、等,读一读带有这些词的句子,体会词义有什么不同。三巩固练习。1 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

7、场激烈精彩的足球赛?2 看图,说说哪个自然段是讲守门员的,哪些是讲观众的。附板书设计:小足球赛时间:放学以后地点:一块空地人物:观众赛前准备:分两拨书包帽子做球门小守门员:注视磕破戴着分腿弯腰观众:探着伸直站起来搂着挺直挺紧张3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 能根据诗句,想像出人们劳动的情景和小孩子钓鱼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已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二重点:能根据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二范读课文。1 听老师范读课文。2 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

8、什么?三学习本课生字词。1 读准字音。2 理解词意。四理解古诗内容。1 昼出耘田夜绩麻。2 村庄儿女各当家。3 童孙未解供耕织。4 也傍桑阴学种瓜。五指导朗读。这首诗富有生活气息,要用赞美的语气读。六巩固练习。1 用自已的话说说“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爪”这句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2 练习背诵,默写课文。第二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二范读课文。1 听老师范读课文。2 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戴草帽的人想说什么?钓鱼的小孩子为什么直摇头?三学习本课生字词。1 读准字音。2 记忆字形。3 理解词意。四理解古诗内容。1 蓬头稚子学垂纶。2 侧坐莓苔草映身。3 路人借问遥招手。4 怕得

9、鱼惊不应人。五,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六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三课时一总结课文。1 这两首诗都是写儿童生活的,一首写学种瓜,一首写学钓鱼。观察细,写得有顺序。2 这两首诗都通过儿童的动作、神态,表现出儿童那种天真可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3 在理解诗句和诗意的基础上,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二指导朗读,读熟直到背诵下来。三巩固练习。1 讲解词语的意思。2 用自已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3 背诵两诗古诗。4*我和企鹅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随我国南极考察队赴南极看到企鹅的情况,激发我们学科学的思想感情。3 理解词句,读懂课文。4 学习作

10、者细致观察的方法。二重点:理解作者对企鹅的喜爱之情。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二范读课文。三理解第一段内容。1 读课文,这段说什么?2 为什么高兴得又蹦又跳?四理解第二段内容。五理解第三至五自然段内容。1 读第三段课文,这段介绍了什么?2 花脸企鹅还叫什么?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3 为什么叫它帽带企鹅?4 驴企鹅还叫什么?它的叫声像什么?为什么说它凶猛?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六巩固练习。1 读一至三段课文,说说告诉了我们什么?2 说说“我”在企鹅岛上看到的企鹅各是什么样子?第二课一、 读第四段课文,这段讲了什么?1 读第一句话,看看讲了什么?2 从哪些语句看出企鹅走路十分有趣?什么形状叫流线型

11、?3 看图,想象“我”和小企鹅合影留念时的动作、表情?4 母企鹅怎样喂养小企鹅?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二读第段课文,这段讲了什么?三总结课文。四巩固练习。1 这课书按什么顺序写的?2 看图读课文。说说哪些语句是描述画面内容的?3 从哪些语句看出作者观察细致?积累运用一一教学目的:1。读一读,背一背,积累词语。2读诗歌,理解意思,体会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家”指什么?4 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5 观察景物,写出你的感受。二重点:积累词语,习作。三难点:理解诗歌意思。第一课时一读一读,背一背,了解词义,学习运用。1 读词语。2 理解意思。二阅读诗歌,理解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1 读诗歌,

12、看有几节,这首诗讲的是什么?2 理解意思。三巩固练习。1 读词语,进行积累。2 读读诗歌,练习背诵。第二课时一先介绍学校的概况。二再选择一两个能反映学校主要特点的内容重点介绍。三介词学校情况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四介绍完以后,其他同学补充,评一评谁讲得好。五教师小结。第三课时请你以“早晨”为题写一篇作文。一 早晨,人们会做些什么?二早晨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三在家里,街上、公园、学校、集市区、田野又会有哪场景?四本篇作文的要求。五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写作。1 仔细观察,确定写的内容。2 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顺序地说一说,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3 把观察到的,想到的写成一段话,写的时候要写通顺、写连贯。第课

13、时计划第周星期第节200年月日课题5.画杨桃总课时2第2课时教学目标1 初读课文,学生自学生字、词。2 理解文中老师说的一段话,弄清其中的句间关系,学习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并且会用“严肃”、“熟悉”造句。教材分析重点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难点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教具录音磁带、小黑板教法学法阅读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齐读课题。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二)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2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的音、形、义。3让学生用填表法完成自学。4检查自学情况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教学过程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3提问引入:“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