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优秀教案5篇浣溪沙讲课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407820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浣溪沙》优秀教案5篇浣溪沙讲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浣溪沙》优秀教案5篇浣溪沙讲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浣溪沙》优秀教案5篇浣溪沙讲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浣溪沙》优秀教案5篇浣溪沙讲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浣溪沙》优秀教案5篇浣溪沙讲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浣溪沙》优秀教案5篇浣溪沙讲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浣溪沙》优秀教案5篇浣溪沙讲课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浣溪沙优秀教案5篇浣溪沙讲课教案下面是我分享的浣溪沙优秀教案5篇 浣溪沙讲课教案,以供借鉴。浣溪沙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呤诵,并能流利地背诵这首词。2、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3、感受诗人伤春之情。课前准备:了解晏殊的生平。教学流程:一、复习背诵曾经学过的诗词。二、初读出示浣溪纱,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正音。齐读。讨论:这首是诗还是词?从哪里看出来?这是一首宋词,浣溪沙为词牌名,它的格式一般为每句七言,共六句。三、自学轻轻读一读,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师在旁点拨提升:听一首新谱成的歌曲,饮一盅浓醇的好酒,在这样的美好生活中,却引起了对于往事的怀念,说是在去年的这个时节

2、,同样的不热不冷的暮春天气,连眼前的亭台楼阁都是一样的,但过去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就像那夕阳沉落之后,什么时间才能回来呢?想要找回去年的夕阳,根本是不可能的啊。如今花儿凋零了,春天即将消逝,时光消逝令人无可奈何。然而那翩翩飞来的燕子,却像是旧时相识的啊。小园落英缤纷的花道上,孤单的一个人徘徊着,怀想那一切已经失去的美好时光。指导朗读。带一丝淡淡的忧伤。指多名学生朗读。四、补充资料。这首词是晏殊一百多首词中流传较广的一首。其中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关于这两句,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他

3、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份。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王琪连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听了,马上就说:“

4、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面。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好处。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晏殊对这两句非常喜欢,还在另一首诗中也用上了这两句。示张寺丞王校勘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多种形式读这两句。五、反复诵读。分组读、男女对读。小组读。齐读。背诵。附:浣

5、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优秀教案2浣溪沙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下面是晏殊的浣溪沙教案,为大家提供参考。教学目标: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课文: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教学流程:一、导入1、与置身于社会底层,潦倒不得志的柳永截然不同,晏殊身为

6、宰相,生活是安逸的。不同的主人公,同样是面对春色,同样是登高饮酒,晏殊抒发的情怀会与柳永有什么不同呢?二、品读语言理解内容1、朗读这首词,说一说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疏通这首词的大意2、圈划这首词中作者所见的景物,说说随着所见景物的不同,诗人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征什么?“去年天气”,“旧亭台”生命之中看似不变的事物、“夕阳”时光的一去不回“落花”生活中消逝的美好“归燕”似曾相识的新的美好4、品读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个词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诗人面对“花落去”“

7、燕归来”的眼前之景,悟到了什么哲理?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三、比较迁移、深入把握1、从思想内容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哪些异同?相同之处:都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失去时光的不舍与怀念,且两者对生活都充满热爱,以平静乐观的心态看待生命之中的得失。不同之处:晏殊体认到了生命之中的美好会以不同方式再次出现;崔护以审美的生命态度,将逝去的美好化作浪漫的记忆珍藏心间。2、从语言风格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柳永的蝶恋花有哪些异同?相同之处:婉约含蓄不同之处:浣溪沙更为清丽自然,圆通晓畅浣溪沙优

8、秀教案3教学目标1、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3、理解诗词的含义。教学重点:学会诗词的分析教学难点:学会诗词的分析教学方法1、课件教学。个人、小组学习。教师导学。2、整体引导,个别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导语:学习第一首诗词:一、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二、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残夜,

9、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三、诗的分析:1、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2、

10、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3、问: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4、问: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5、问: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6、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四、“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3、这两种景物跟

11、诗人的乡愁有关吗?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提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探究:4、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第二首学习:赤壁一、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

12、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二、诗的分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积沙中还没有锈蚀,拿来磨光洗净还能认出他属于过去的朝代。折戟:折断的铁戟。戟,古代兵器。销:锈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倘若东风不给周瑜火攻曹军的方便,那么大乔和小乔这两个绝代美人,就会被曹操抓走锁进铜雀台。东风:赤壁之战以火攻,时值东南风大作,火乘风势,尽烧北船。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1、诗的小结:诗的前两句借折戟这一历史遗物引发对前朝人物的和事件的慨叹,这是交代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提

13、出假使不是“东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式将完全改观。诗人在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机遇的同时,也在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施展。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的帮助,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其观点不同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吐露心中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3、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

14、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折戟沉沙铁未销,(兴感之由)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议论感慨)铜雀春深锁二乔。第三首: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一、诗的分析:上阕(写景)兰芽浸溪;路静无泥暮雨萧萧;子规轻啼(自然的美景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下阕(抒情)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徒发衰老之叹。)二、唐代诗人白居易醉歌中有“听唱黄鸡与白日”句,意思是说,黄鸡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三、预习布置:;泰戈尔诗三首的预习四、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