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wanghefen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40565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wanghefen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小学-wanghefen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小学-wanghefen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小学-wanghefen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小学-wanghefen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wanghefen》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wanghefen(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之我见匡河乡石桥铺小学 汪荷芬【内容提要】品德与社会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为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想象、游戏、实践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来满足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通过带领学生走人生活大课堂,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生活教材等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实际效果。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近几年来一直兼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和许多同事一样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困惑,不知道如何才能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通过新课程培训和几年的教学探索,积累了一些适合农村小学的教学方法。一、 采用活

2、动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品德与社会内容标准的特点之一就是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对学习活动的充分重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对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极好的补充。为此,我在教学时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时时注意在教学中多进行活动,并且每一次活动都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主题。在学习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活动,即想象、游戏、实践等方式来辅助教学。1、 想象活动想象是一种有趣的活动方式,学生往往对此乐此不疲,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方式之一 。其原因有很多,其一,小学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往往在学到的某一知识点或是看到课文中某一段文字和图片就会展开联想,这种想象,教师如果利用不当就会成

3、为学生开小差的原因了,若是利用好了的话,就会对学习的内容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既然如此,我在教学中尽量多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想象这种学习活动。在居家生活讲节约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充分运用了这一教学手段。教学当中我问学生“如果我们不节约,我们的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开始就哗然了,我知道这时若进行粗暴的喝止,显然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就让学生闭上眼睛畅游在那丰富的想象中。学生那种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到无比的快乐。想象完毕以后,那些急于想说的学生纷纷举手的情景又让我非常的高兴。学生的回答是有趣的,比如有一位学生说:“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那我们人类可怎么活呀,小动物也不是要死掉了吗?我

4、们还是节约点好啊!”同学们乐了,我也听乐了。还有一位小同学说要是不节约用电,电视机等电器都没用了,那我怎么看电视呀,那放假的时候多无聊啊当然学生中还有些近似荒谬的说法,但他们那节约的思想已经在自己的想象中深深地烙在心里。当然,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可能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能运用上想象,所以,我也很注意运用其他的活动手段,比如游戏。2、 游戏活动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了。在课堂上多做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在充满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掌握知识就不会变得如往常一样枯燥乏味,而是轻轻松松愉快的接受了。这种游戏的快乐对于小学生来说会很快迁移到学习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当中的,这样对以后的教学是大

5、有益处的。在教学男生女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男生女生都是好样的”,教学时我把学生分成“哪吒组”和“花木兰组”。让他们通过“穿针引线”和“掷球”等活动来感受男生和女生所表现出来的差异,知道他们有各自的强项和优势,但智力发展水平相差甚微。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享受到了快乐。所以课堂上,学生个个神采飞扬。3、 社会实践活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本身就要求学生多实践,多参与社会活动。所以实践是教育学生的一副良方,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的手段。我在教学时也经常运用这一手段,以此来教育学生。在教学我懂事这一课时,抽象的讲解让学生昏昏欲睡,所以我干脆

6、就让学生为回家调查作准备。学生互相询问自己准备好的问题,或是临时增加自己要问的问题。没想到这样的活动,使他们兴奋起来,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接下来的汇报调查结果的一堂课可有意思了。学生活动还有好多种,教师要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教材和活动、学生和活动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使得学习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具有生动性和人情味。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的孩子就容易把书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也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引导正确,活动开展适时,那么我相信品德与社会将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二、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

7、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化的体验 、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尽力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之间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改变过去那种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方式。1、 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大课堂儿童品德的形

8、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得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品德与社会课应当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拓展课堂教学的内涵,课堂的组织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不断体验、领悟道德准则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最初的教育存在于生活之中,是为了生活并通过生活而进行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混为一体。随着专门化教育的出现,教育从现实的生活中分化出来,教育不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而是在学校中进行。正如杜威所说:“离开了参与社会生

9、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我们要带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这个“活”教材,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上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和人生。学生只有在他们能够感受到得、观察到的生活基础上才会受到真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经常安排实践活动与行为训练,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谁帮我家收了被子是三下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中第4课远亲不如近邻中的一个小话题,教学这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调查“我的好邻居”并制成卡片,在课堂上我创

10、设了丰富的生活场景,努力构建一个生活化的课堂,以教师的生活经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在认知上了解邻里关系,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通过这样的课堂外延,把课堂变成学生生活化的舞台,把学生从课堂推向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2、 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因此,活动教学要从了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开始,注意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如教学社区的公共设施一课,由于

11、我们农村并没有社区这种说法,因此,学生对教材中的概念就比较陌生。教师就要将教材进行内化,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和认识,先将这部分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牵线搭桥,将文中的概念生活化,让学生明白所谓的社区就等同于我们这里的村部。这样一来,学生就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因为这些只是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早就涉及到得,而且也是相当熟悉的。教学就自然回归到学生火热的生活之中了。3要善于挖掘生活教材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显示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

12、生活中的“活”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最根本的一点也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过美好的生活,对学生来说,只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真实的生活,所以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我们应当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巩固、内化、应用到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去。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善待他人中有一个话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是从学生平时给别人取绰号说起来的,通过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要推己及人,学会换位思考,教育他们与人相处时,言行要顾及他人的感受,避免伤害别人。再说,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课文内容,依托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他们搭建生活平台,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引入生活之活水,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品德与社会散发德育魅力。总之,品德与社会作为综合性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的活动,想办法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参考文献】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 品德与社会教学参考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