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物理科(苏科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38456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物理科(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物理科(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物理科(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物理科(苏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物理科(苏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物理科(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物理科(苏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物理科(附答案)(苏科版) (本试卷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图11.如图1所示,飞机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 受油机是运动的 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 加油机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 受油机是静止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 加油机是静止的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即使

2、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3.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4m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为了A.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保护车辆安全行驶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象C.用来矫正远视眼视力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D.近视眼看不清远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后方5.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

3、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6.三原色的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A.红、黄、蓝 B.红、绿、蓝C.红、黄、紫 D.黄、绿、紫7.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B.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C.紫外线具有热效应 D.光具有能量8.如图2所示,一束光线

4、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图 2A.50 50 B.40 50C.50 40 D.40 409.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以波的形式传播到人耳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10.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B.日食、月食的形成 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D.小孔成像11.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是A.放大镜 B.潜望镜 C.照相机 D.幻灯机12.以下对水的认识中

5、错误的是A.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冰水共存时温度不变,同时需吸收热量B.地球上蕴藏着大量的水资源,所以我们无需节约用水C.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D.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3.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如图3所示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图3A.小于10cmB.等于10cmC.大于20cmD.在10cm与20cm之间14.以下数据错误的是A.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B.频率为10Hz的声波是次声波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D.人类目前可观测到宇宙的最远距离为10m15.公路上,警察用超声波测速器能很快地测出汽车

6、运动的速度,超声波测速器是利用了超声波的A.方向性好 B.穿透能力强 C.多普勒效应 D.能够成像第卷(非选择题共7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2分.16.在下列数字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本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课本的宽度大约为18.40 ;(2)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栏决赛中夺冠的平均速度为8.52 ;(3)人的正常体温约36.5 图417.2005年被定为“国际物理年”,4月18日(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举行了主题为“物理照耀世界”的全球性光信号接力活动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发出一束光,经太平洋到我国上海,并在我国各省市传递后回到普林斯顿,历

7、时正好一天(一天取8.64104s)这个过程中,光传播的总路程约为 m(在全过程中光的传播速度取3108m/s)18.如图4所示,仔细观察“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请在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19.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的科学家是英国物理学家 .通过探究活动可知,太阳光可以分解为 、 、 、 、蓝、靛、紫. 图520.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温度和 体积.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办法来使它液化后储存在钢罐里的.21.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投影幕布上的画面,这是由于光 在投影幕布上发生了 反射;激光测距仪是利用了光的 传播;太阳的热主要以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形式传送地

8、球上的.22.如图5所示为光由空气向某种玻璃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法线 ,入射光线是_,折射光线是_,入射角是_,折射角是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图3分,共6分.23.请在图6中将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图824.请在图7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图6FFOAB图7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25题3分,第26题2分,第27题7分,共12分.25.如图8所示为同一支温度计测量不同的温度,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甲的示数是_,乙的示数是_26.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一般要测量3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小由于刻度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读

9、数时估读值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C.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27.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9 (a)、(b)所示实验小组还得到下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时间(min)6789101112131415温度()969798991001001001001001006 898 97 10 100 12 99 14 t/min 96 t/图10 图9(1)图9中 (选填“a”或“b”)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在图10中作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3)由水的沸腾图象可以判断出:沸

10、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4)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时温度_(选填“变化”、“不变化”)五、计算题.本题14分.28.为实行西部大开发,北京至乌鲁木齐的列车全线提速提速前列车平均速度为58km/h,提速后,全程平均速度为78km/h,提速前全程运行时间为65h(1)京乌线全长多少km?(2)提速后全程运行时间是多少h?六、探究与设计题.本题共2小题.第29题2分,第30题14分,共16分.29.下面是声音在几种介质里传播的速度:在空气中在气、固、液

11、体中(0)在15空气中温度声速m.s-1介质声速m.s-1频率Hz声速m.s-10330氧气316200034015340水1450100034030349冰3160500340100386铁4900 -5000256340通过比较表格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请你仿照例子再写出二条: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1) ;(2) 30.李明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选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一) 实验中,他们用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22cm处,则通过透镜可以成一个 (选填“放大”或“缩小”)、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二) 实验中,他们还

12、发现当物距在10cmu20cm之间取不同数值时,虽然都成放大的像,但像的大小并不相同于是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探究过程如下:(A)他们提出“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课题(B)李明提出“像的大小可能与物距有关”(C)他们作如下设计:选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选用市售圣诞音乐贺卡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作为物体,物距从11cm开始,每隔1cm选取一数据记录点(D)量出红色发光二极管的高度(即物体的大小)(E)实验中,分别取物距为11cm、12cm、13cm、14cm、15cm、16cm、17cm、18cm、19cm,在光屏上出现红色发光二极管最清晰的像时,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相应数据(F)通过查阅资料,他们认识到物理学中用“放大率”来衡量像的大小“放大率”定义为“像的高度(用字母l表示)与物体的高度(用字h母表示)的比值”(G)算出所记录数据中不同物距时的像的“放大率”并由此得出相应结论利用以上探究过程,完成下列问题:(1)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