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月光曲》导学案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383561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月光曲》导学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6《月光曲》导学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6《月光曲》导学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6《月光曲》导学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月光曲》导学案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月光曲导学案设计课题月光曲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月光曲文句优美,感情深沉,意境很深。课文所记叙的故事,时间离今几百年,地点相距几万里,加之语文课上谈音乐,教学比较困难。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角度切入分析,不但要抓住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一条明线,还要紧紧抓住因事情发展引起人物感情变化的一条暗线。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步骤,始终紧扣行文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明白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赞美贝多芬热爱人民,为人民而创作的情感,水到渠成,主题明确。月光曲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除了对景物的描写比较生动细致之外,突出的特点是“实”“虚”结合,即由实在的事物引起联想。不但要让学生弄清概念,找出实例,而且还要

2、结合学生实际诱导使用,取得更好的效果。学前准备1.词语若干,相对应的课件。(教师)2.(1)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2)查找资料,了解贝多芬的情况。(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课件引入,切入故事内容(用时:5分钟)1.播放音乐月光曲。教师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听音乐感受其意境。2.导入新课,设疑引导:这首曲子是首什么样的曲子?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1.学生交流汇报:(1)特别美的旋律。(2)能够听到大自然的气息和安静的氛围。2.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了解这首曲子是描绘海上优美月色的。1.通过月光曲,你能够体会到贝多芬想通过音乐表达什

3、么吗?_二、再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22分钟)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2.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3.指导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陌”“键”“霎”的读音及“粼”的笔画。1.听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字音。2.自由读课文,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3.同桌及前后桌之间利用识字卡片及教师板书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2.辨字组词。茵( ) 盲( )菌( ) 育( )券( ) 缕( )卷( ) 屡( )3.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语。( )的脸 ( )的月光( )的小路 ( )的教室4.根据句子的意思写词语。(1)很熟练。( )(2)很满意地沉浸在某

4、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3)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4)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贝多芬弹了几首曲子?为什么?2.引导学生理解贝多芬的品质。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实行思考交流:1.贝多芬为了盲姑娘和哥哥的情谊才弹曲子。2.弹了两首曲子,都表达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3.贝多芬弹奏的曲子能够震撼人的心灵。5.贝多芬通过这两首曲子表达了自己什么情感?_四、梳理总结(用时:3分钟)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将学生带入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引导学生简要概括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过程。2.明确下节课学习的

5、内容。学生集体交流,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教师批注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围绕“传说”一词学习全文。1.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贝多芬的高尚情操。2.学生交流:什么是“传说”?6.简要写出故事梗概。_二、分段朗读,体会情感(用时:25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抓住“传说”一词引领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2.教师读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兄妹俩的对话。3.引导学生读第46自然段,体会贝多芬的心情和盲姑娘听到琴声的反应。4.引导学生朗读、体味第9

6、、10自然段。并引导其思考贝多芬的曲子是什么意境?兄妹的反应如何?1.学生读后交流汇报: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中,我们能够看出贝多芬是怎样一位音乐家?2.学生交流。(1)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了什么?(2)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以后,可能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3.学生交流体会三幅画面。(第一幅画面:轻柔舒缓体会月光照耀下微波粼粼的海面。第二幅画面:刚健明快体会月亮越升越高。第三幅画面:高昂激荡体会海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7.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听到了琴声?“幽静”是什么意思?_8.下面不是比喻句的是()。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

7、微云。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9.用“_”在文中画出实在的事物,用“”画出联想的内容。10.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哪三幅画面?_三、指导朗读,感悟深情(用时:5分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背下来。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背诵第9自然段。11.想想下面人物的语言,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A.内疚B迫切C.诚恳、热情D体谅、理解(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2)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

8、们又太穷。”()(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4)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四、整体感悟,升华主题(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2.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贝多芬的品质的感受。1.学生交流总结:贝多芬的音乐是那么美,那么富于变化,他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用音乐表现出来了。贝多芬的音乐使我们想象出月光照耀下大海美丽壮阔的景色,我们也像那兄妹俩一样,被动人的琴声陶醉了。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月光曲就是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情况下谱写出来的。2.讨论交流: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2.填空。这篇课文层次非常清楚,先写了_,再写_,最后写_。教师批注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