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364058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教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教案 篇一:沈国全: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课堂实录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课堂实录 教材:沪教版高级中学课本语文(试用本)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 时间:2021.1.5 地点:嘉定高二(2)班 课时:一课时(40分钟) 执教:沈国全 师:上课。 学生:起立。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教师板书: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冯友兰) 师:已布置大家课外看了。有几个问题:你看懂了多少,还有哪些不懂的? 生1:了解他身边发生的事情。 师:简单说说,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生:开证明书的事。 师:一件小事,是吧? 生2:读懂的是蔡先生的教学方法,风趣、幽默。 师:还有哪些不懂

2、的呢? 生:“三不主义”。 师:这里介绍一个:不做官。还有:不纳妾、不打麻将。 生3:蔡先生是很伟大的教育家。 师:包括哪些方面? 生3:春风化雨,兼容并包。 师:还有哪些不懂的? 生:蔡元培在北大改革的背景不太清楚。 师:这个书上有介绍,第10段,老北大是什么?官僚养成所,培养做官的地方。详细的了解还有待课外查找资料。 师:大家都看了。文章比较长,这么读呢比较困难。标一下段落,多少段?24段。这么长的文章,要从结构入手,这是读书的方法。请大家看一看,文章的结构是什么样的?通俗一点说,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刚才3个同学,对文章都有所了解,如果想对文章有整体把握,要从结构入手。 生4:第1段,总

3、起;第2-22段,是分说;第23-24段是第三部分。总分总,中间部分又分为两层,2-9是第一层,10-22是第二层。 师:你怎么知道正好切在22段。 生4:正好能够回收第2-22段,照应标题,“我所认识”。(师:还有什么你看这一段最后一句是什么?)他是中国现代的大教育家。(师:跟前面哪句话是一样的?几乎一样。)第一句话。 师:写文章特别是散文,特别像散步,你晚上出去散步,你总要回家,兜回来。虽然在路上要过一条小桥,甚至一条河,甚至什么什么,但是总归要兜回来。“他是中国现代的大教育家”,兜了这么一圈子,又回来。读文章要注意兜回来的地方,起承转合,是吧?请(生 4)你上黑板把“春风化雨”、“兼容并

4、包”写一下。其他同学考虑一下,她这么划分段落你 同意吗?交流一下,思考:你同意她这样划分吗?包括细部,中间部分她分成两层,2-9是春风化雨,10-22是兼容并包。 (生4板书,其他同学窃窃私语,小声讨论) 师:我注意到有的同学在说,有的同学没有说。没有说,我特别能理解,你一旦思考这个问题,你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因为你粗略一看,好像是对的,再一看,又好像是不对的,再一看,又好像是对的。 生5:我同意她。 师:有没有不同意的?刚才她这么划分?“没有”?“没有”没问题。等一会我们再深入地研究下去,她到底有没有道理,包括整体的总分总也好,深层次的结构也好。要讨论这个问题,必须讨论清楚这两个问题(指“春风

5、化雨、兼容并包”),这是文章的主干。他是个教育家:春风化雨、兼容并包。“春风化雨”是什么意思?注解是怎么说的?“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PPT显示: 师:我读了这个注解不太满意,于是老师就查找了资料。这样的:典出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化”,雨能生长万物,滋润;“时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下面两句呢?(师生齐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是这样一种“化”,是一种影响,一种感染,但是它促进了变化,无论是学术,还是精神境界,都促进了变化,有所生长。“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春风化雨”,这个成语其实是“春风雨化之”,春天的风,春天的雨,化之

6、。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 生6:温暖。 师:温和,和煦,是吧?我们现在已经稍微可以懂一点冯先生的“春风化雨”是什么样?我们读读课文,看看是如何表现蔡先生的“春风感、春雨感”的?这个“化”,我们容易理解一些,书上有些议论性语言,写了自己是如何提升的。这“春风”表现在什么地方?这叫细看。读书要推敲,这“春风化雨”是怎样的境界? 生7:第2段。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形象。 师:是“气象”不是“形象”。你知道什么是“气象”吗?(生7:注解有,情况,形象)这个注解没用。老师告诉你,好吧?我们经常说到“气象预报”,天地之间充满了“气”,大气变化会有许多外在的表现,比如刮风下雨;同样,人的“气象”,指的是,人的

7、内在气质、禀赋,外在表现出来的东西,它是一个哲学概念。儒家特别强调“浩然之气”,人的“浩然之气”养到一定程度就会外在表现出来,这就是他的气象。所以,它与“形象”不一样,就是蔡先生的“气”让感受到了,不是他有多帅。“春风”就表现在这里,路过就可以感受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很有气场。 生8:第3段。(读)“他一个人坐在校长室里,仍然是一介寒儒,书生本色,办事从容不迫,虽在事务之中,而有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气象,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 师: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让受到“感化”? 生8:从容不迫。 师: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淡定”(生笑)。前面哪些地方表现他的从容不迫? 生8:亲切。 师:这已经与刚才

8、讲的不一样了。我提醒大家,还是那句话,写文章与散步一样,文章中有没有一些老是重复的词句?就是来来回回“钉”在那里的地方,有没有?这一段(第3段),有没有重复的词句? 生(齐):“没有”。 师:老师读读看。大家注意那些来来回回的词句,好比你散步时舍不得离开的地方。(读)1918年,我有一件事需要北大的证明书,时间紧迫。照正常手续办来不及了,我决定直接去见校长。校长室单独在一个大院子中,我走进院门,院子中一片寂静,校长室的门虚掩着,门前没有一个保卫人员,也没有服务人员,我推开门走进去,外间是一个大会客室兼会议室。通往里间的门也虚掩着,门前没有秘书,也没有其他职员。我推开门进去,看见蔡先生一个人坐在

9、办公桌前看文件。我走上前去,站在他的身旁,他亲切地问:有什么事吗?我把一封已经写好的信递过去,他看了信说:这是好事,当然出证明书。我说:请校长批一下。他提起笔批了几个字,亲切地交代说:你拿着这个到文书科,叫他们开一个证明书。我就退出来到文书科去了。我进去和退出这一段时间内没有看见第二个人,当时我想,蔡先生以校长之尊,不要校长排场,也不摆校长架子。他一个人坐在校长室里,仍然是一介寒儒,书生本色,办事从容不迫,虽在事务之中,而有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气象,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没有、没有”,强调什么? 生9:没有校长排场,也不摆校长架子,亲切。 师:读书要自找麻烦,我想“萧然物外”不一定好懂。“

10、萧然物外”是什么意思?“萧然”是什么意思? 生10:从容。 师:还是“从容”?“满目萧然”,岳阳楼记,是冷落,寂寞,凄清。“物外”,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里,“物”是与“心灵、灵魂”相对应的一个词语,所以它指的是世俗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萧然物外”,“萧然于物外”,“没有、没有”写的就是这种“萧然”,虽然是校长,但是他“没有、没有”,什么也“没有、没有”。他是想有而没有,还是主动放弃的呢?我们知道蔡先生是革命元老,前教育总长,权高位重,他只要不有意拒绝,刚才写到的那些“没有”他原本都是可以有的,他放弃了,甘于“萧然”,这就见出境界了,这就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强大了。这个“萧然物外”一定要理解。

11、文章很长,老师不可能一点一点讲下去,(关于“春风化雨”)后面还有两段自己研究,方法与刚才一样,推敲词句,前后联系地去看。 师:下面我们看看“兼容并包”,这个似乎好懂一些。哪些段落写到“兼容并包”?刚才这位同学说了,第2段到第22段,似乎是这样。爱思考的同学应该提出一点不同意见,有没有不同意见?我多么希望有同学提出不同意见,这位男同学? 生11:没有。 师:这里面有值得探讨的问题。“兼容并包”比较明显,它是“一面又一面”。第14段第一句话的内容比较清晰了,“另一面”,那么,前面是“一面”。前面是对学术上不同流派的兼容并包:这就是所谓“兼容并包”,这是众所周知的,不必多说了。然后说,“兼容并包的另

12、一方面,是对于老、中、青的兼容并包”。两面,在这两面兼容并包中,“全国也出现了这种局面”。应该说,到第15段结束了。我要问的是,或者是请大家一起思考的是,第16-22段是怎么回事?这要提出疑问。请你说说。 生12:(沉默) 师:还在写“兼容并包”,或者不再写“兼容并包”?请大家讨论讨论,不想讨论,独立思考也可以。课堂上思维要活跃一些。 生讨论。一生举手。 师:他是举手回答的。其实有些同学我知道她是想回答的,比如这位女同学,她肯定是有答案的。但是我已经请她回答过问题了,我不能再请她回答了。 生13:我认为第16-22段也是写兼容并包的。指的是,搞新文化的向西方学习(师:是兼容西方的思潮,对吧?)

13、是的,用“兼容并包”发起新文化运动。 师:这个“兼容并包”,主要看兼容的主体的立场。比如,站在京师大学堂的角度,它曾经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正统思想的学堂,所谓的独尊儒术。它兼容的就是各种思潮。从蔡先生角度来说,他是革命家,他兼容是前面说到的各种旧派、但有学问的一些老牌文人。就是说这两层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来介绍的,很深刻,坐下吧。我本来认为很多同学会以为这部分是说兼容并包的成效的,应该说这也是这些段落的作用之一,也对。但,更深刻的就是刚才这位同学说的。但是,还有更深层的。你们注意看,他在跟不同意见的人,他们学校的老师,论战时用什么方式?(一同学举手)戴眼镜的同学说。 生14: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

14、齐放的局面。 师:他举了例子,他有例子。(生14:20段)请大家跟我看,蔡先生这位主将,他回答谁谁的长信和为谁谁写的长序,他的论战他有没有以校长的架子或官员的身份去遏制或把他们开除了,有没有?(生14:没有)。他在干什么?他是跟别人平等论战,以一个学者的身份跟别人平等论战。这也是他的兼容并包的思想,在骨子里。说实话,兼容并包,作为策略,可能是集体的智慧,但作为人品,是受人尊敬的,哪怕是他的敌人。他没有使用我们所见的、常规的、用行政的手段去搞别人。这才是有价值的东西。 生15:他兼容了西方文化,取各家之长,有了发展,形成了新文化。 师:也就是说,它是有方向的。这就是兼容并包的第四层意思。兼容并包

15、也不是捣糨糊,他有他的原则。好了,“春风化雨”、“兼容并包”都清楚了。现在要思考的是第9段,刚才这位同学归在2-8这一层,也就是中间段落的第一层。 (生15举手要说) 师:请说。 生15:她说归在2-8这一层,我不同意。(师:我就是这个意思,我特别希望有人提出挑战,哪怕最后发现她是对的,但是我们要思考:这个段落是承上的呢?还是启下的?还是承上启下的?这个问题要讨论。)不对的,我认为应该归入下一层。因为下面的段落讲“兼容并包”,而这一段里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中庸”就是讲的“兼容并包”。 师:问题就在这里。 (板书:极高明而道中庸) 师:“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中庸”是什么意思?“极高明”我们好像能懂一点,指的是那种崇高的境界,“道中庸”是什么意思? 生15:“道中庸”,(师:接着说,我特别欣赏你的回答)道家文化(师:是道学家,跟“道家”不一样,道学家就是理学家),中庸之道,就是包容。蔡先生到北大就是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