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权高考励志系列之调整心态 挑战高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358742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国权高考励志系列之调整心态 挑战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王国权高考励志系列之调整心态 挑战高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王国权高考励志系列之调整心态 挑战高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王国权高考励志系列之调整心态 挑战高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王国权高考励志系列之调整心态 挑战高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国权高考励志系列之调整心态 挑战高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国权高考励志系列之调整心态 挑战高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根据调查分析,高考考生存在的心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1 焦虑问题:其原因是动机过强而自信心不足。2 情绪问题:自卑,没信心。3 怯场问题:紧张,发挥不正常。4 状态问题:过于懈怠,高考来临仍然兴奋不起来,懒得复习。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研究员在研究影响高考的20个因素后发现,排在前四名的因素分别是:考试中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一位,考试前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二位,学习方法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三,学习基础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四。如果说考生掌握知识水平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水平是高考成功的基础,是高考成功的硬件的话,

2、那么考生在考前、考中的心态调整水平及发挥程度是高考成功的软件,起调节作用。可以形象地说,高考既是打知识战也是打心理战,越是临近高考,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与意义愈加突出,愈加关键。考试心态状况制约着考试发挥。心态好就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心态差就不能正常发挥,甚至发挥失常。因此,考场上的竞争,既是知识技能的角逐,又是心理状态的较量。每年高考总会出现不少黑马,同样,也总有一些尖子失手落马,这主要是心理状态好坏决定的。前者轻轻松松,没有压力,超水平发挥;后者惊慌恐惧、神经衰弱等,水平没有体现,这是很令人遗憾的。所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每个考生的愿望,那么,怎样才能具备呢? 一、调节消极情绪,以

3、好心情带来好结果。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能影响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实验表明,一组儿童在情绪良好情况下平均智商为105,但在紧张状态下却降至91,两者相差十分显著。因而我们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大不一样。心情高兴时,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会感到大脑像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而烦恼、焦虑、愁闷、恐惧时,会降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发展。人们常常会看到,学习好的学生往往能情绪乐观,精神充沛,而学习差的学生往往垂头丧气,无精打采。于是对于情绪,便产生一个认识,情绪好是因为学习成绩好,相反,成绩差,心情也就好不起来。就好像认为有钱人总是

4、高高兴兴,穷人总是心情沉重,所谓“贫贱人家百事哀”。其实从心理学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看法。心理学研究证明恰恰相反,不是结果支配情绪,而是情绪支配结果。是因为先有饱满积极的情绪,然后才带来丰硕的成果。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对于情绪的这个认识误区,要明白好情绪与学业的好坏无关,就好像与钱多钱少无关一样。情绪是人们对生活本身的一种体验与流露,情绪不是学习的结果,相反,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情绪的结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呢?心理学家詹姆斯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一条情绪的行为定律,认为人的情绪是可以控制的,比如走夜路,人们不是先怕后跑而是先跑后怕。如果我们控制自己走慢一点,再慢一点,甚至

5、暂时停下,我们的恐惧情绪就会慢慢平息。其实,情绪还有一条记忆定律:记乐则乐,记忧则忧。所以,运气好坏的秘密,就在于你的记忆里储存的是高兴的事情多还是伤心的事情多。“乐观者永远乐观,倒霉蛋总是倒霉。”已经成为一条不是规律的心理学规律。因此,我们必须有信心和决心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灰色心态,以积极的面貌面对学习,面对考试,面对一切,最后,我们就能争取胜利。1有意克制不良心态,使之向良好心态转化。有些同学的心理状态是波浪式的,时好时坏,自己也深为苦恼。这是不良心理与良好心理进行冲突、进行斗争的结果,有时良性的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反之。那么,考生可以做的是加速思想转变,克服不良心理活动的出现,

6、当心里一冒出恐惧、烦躁等不良行思时,通过转移注意力甚至暂时放弃、中断复习计划,以帮助良好心态的恢复。2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学习的某些失败肯定是存在的,失意也是正常的。高考复习,更是充满酸甜苦辣。考生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分数上,应尽量增加生活的情趣,让自己有更多的愉快情绪体验。只要你肯发现,即使在沉闷的课堂也有很多新鲜事,枯燥的复习也有许多乐趣。“胜不骄,败不”考得砸的卷子里头,不也有解得很妙的题目吗?适当的体育运动、文娱活动、课余活动中,笑声真不少!所以说,考生要放松紧绷的神经,体验到生活、学习的精彩! 3给过去的失败归因。我们已经说过,害怕担心是不必要的,但怎样消除担心害怕

7、呢?重要方法之一是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它是怎样引起的?知识不牢,反应不快、心里急躁、身体不适、外人干扰考生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过去的失怕,丢掉模糊不清的担忧、摆脱失败阴影,把考生的心理活动与客观事联系起来、总结经验教训,走向成功。4勇敢表现消极情绪。复习考试的种种烦闷,苦恼、痛苦,考生还可以把它表现出来。第一,请老师、家长和朋友帮助。考生大可不必认为倾诉不良心理状态不好意思,请他们帮助、疏导,大脑变得清醒,心灵也得到了慰藉;第二、自我宣泄。放声大哭、剧烈体育运动等,都已证明是调节不良心理的好办法。(沈从文第一次上课的故事)5应用“镜中我效应”。 英国首相邱吉尔是位演说高手,

8、他所留下的名言令世人难忘。然而他在演说之前,总要对着镜子练一番,选择自己满意的表情,据说他只要看到镜中的自己那么英姿焕发,自然就充满自信和力量。在准备升学考试的考生肯定有不安和焦虑,但问题在于如何克服这种情绪,仿效邱吉尔照镜子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我暗示:换掉自己那副颓丧、无信心的脸,从心底鼓励自己,提起勇气和信心,振作起来。像这样的自我鼓励才是使自信恢复的最有效方法。二、调整焦虑状态,杜绝“克拉克现象”。“克拉克现象”是指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屡屡失常的现象。其由来是一位名叫克拉克的澳大利亚长跑健将,从63年至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在他

9、运动巅峰期的两届奥运会上,却连连失常与金牌无缘。由此,人们以这位运动员的名字来形容大赛中的失常现象。其实,“克拉克现象”并不奇怪。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面对决定人生前途的高考,学生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很重,因此容易怯场。如:一进考场心跳加快,头脑晕乎乎的,面对试卷,脑海中一片空白,一走出考场,又感到题题会解,但一切已追悔莫及。考试结果也说明,许多同学落榜,并不全是因为考题太难,而是因为思想过于紧张,从而导致记忆混乱、思维阻滞而发生失误。可见考场不只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考生有无良好心理素质的考验。考场如战场。考生在考场上的情绪有三种:一种是

10、过分紧张,一种是满不在乎,还有一种是保持着适当的紧张度。前两者不足取,不但不能考出好成绩,相反会由于情绪问题,连原来的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只有第三种考场情绪才是正常的,这样的考生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准确。焦虑指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其实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学试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形关系。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学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同学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最好,能够形成一种最好的应考心态:“跃跃欲试

11、”!那么怎样才能防止考场有害的焦虑乃至怯场并达到理想的情绪状态呢?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点:1小考大考化,大考小考化。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研究试卷,培养临场经验。应该多做一些提纲挈领的工作,例如查看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公式,看读书笔记,翻阅以往的试卷,对前后知识进行穿线;要多熟悉历年考试的题型,要反复看,对这些题做到熟悉掌握,题型会使自己在考前的心情平静下来;应该重点做好知识的查缺补漏,看过去一些大型考试的错题记录,强化对知识进行回顾,找出过去常出现的错误是错在知识型还是能力型,清楚地知道错在哪里;还应该学会转变思维方法,过去出现的重点错误和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往往是由于思维定式造成的,只有在思维方法上

12、发生转变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这类错误。要主动适应高考的气氛。把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和要求,当作是一种动力;把学校和社会对高考的宣传,当作是一种鞭策;把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和体贴当作是一种支持。要使自己保持一种平静之心、竞争之心和自信之心。高考前每次考试都是一次角色训练的机会,无论是考前的小考还是高考模拟考,都应进入高考角色,体验考场的紧张气氛,采用一些适当有效的行为方法如放松四肢、调整呼吸、闭目静坐等使自己焦虑情绪平静下来。通过这种反复操练可逐步降低对考试境遇的敏感性,在以后进入正式高考中,可提高投入考试的应变能力。平时习惯了高考的紧张,高考时便能适应。事实上,用一位高考状元的话说:“高考也不过是一场考试

13、而已,只不过要求更细心一点罢了。”2保持平常状态,合理安排考前时间。在考试之前千万要避免不习惯的事。如,有意在考试的前一晚上提早睡觉,也容易造成紧张,反而睡不着,应该以日常生活的状态去应付考试。至于提前睡眠,要适当,不要提前太多。又如,穿着方面也要穿平常的服装,有的人去参加考试,要穿上新的皮鞋、新的衣服,却不知由于穿上新皮鞋,脚容易被磨伤,穿上新的衣服,可能使脖了勒得太紧或领子碰磨头部,致使头脖不自在。所有这些,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试。越临近考试,心理越紧张,还会不自觉地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例如,睡眠、饮食减少,不和家人讲话,不听音乐,不到户外活动等。家长也会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不接待客人

14、,不大声讲话,不看电视,不听音乐等使你更加感到来自环境的紧张气氛。其实,在尽量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的同时,维持日常生活习惯,饭后听听音乐,晚上看二三十分钟的新闻报道,并不影响学习,反而能使学习效率提高;主动提议父母也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享受一些娱乐活动,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反过来又能为你创设更轻松的环境。另外,做习题时间长了,到室外散散布、打打球、弹弹琴等,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以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心态投入高考。要把时间划分好。临考前的时间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归教师支配,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在跟着教师复习的时间内一定要力争学会,应把它看成是考前的“最后一次”见面,不要再寄希望于以后自己再找时间复习,

15、因为事实上很难再找到这个“时间”了。在自己支配的时间内,主要目标不是学习,而应该是调整好生活节律,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不要晚上来了精神,到了白天就犯困。应该使头脑清醒的时段出现在白天,这样才能调整好、准备好临考的精神状态。事实上,在考试临近的几天里,要提高所谓的能力和水平是不现实的,这时候的战略重点是加强记忆。因此,不要再攻什么难题,而是翻阅一下需要记忆的、背的。这时遇到感到陌生的,不用担忧,能补就补,不能补,就要敢舍弃一些。不要怕想不起,也不要怕记不全。现代考试有三条规律:第一,考试大部分是考再认知识而不是考再现知识;第二,考试总是只能考部分知识而不是全部知识;因此,第三,考生的复习状态足

16、以应付考试。但是,为什么在实际考试中会有不少考生发挥不好呢?这一方面与他们的心态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学习的最佳状态与高考的时间难以同步。这就好像一个好厨师提前做了一桌美味,可是客人迟迟不来。于是只好热了又热。等到吃时,菜已经不新鲜了。另一方面,学校与家庭通常都会让考生在考前进行一周以上时间的休息与调整,以让考生以充沛的精力应试。但许多老师、家长以及考生都不了解科学的调整方法,例如大多数考生在考前往往是甩手大休息,有关学习的活动一概不进行,事实上这种休息与调整是不科学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如果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长期下来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高紧张度、大压力的生活、工作方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使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因突然失去对象物,面对宽松无事的环境,反倒不适应。所以许多考生停止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