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导学案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350385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2导学案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12导学案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12导学案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12导学案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12导学案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2导学案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2导学案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前预学案班级 _姓名 _号数 _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 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 2 课时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限时 20 分钟)【学习目标】1. 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重点,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2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的分析,初步建立区域生态建设和防治方法。【教材导学】1阅读教材P22-25,了解荒漠化的危害、防治的内容、原则。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内容:3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 盐碱 ) 、治沙相结合。2针对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

2、提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自主探究】1阅读教材P23 最后一个自然段及图2.12“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回答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在防治荒漠化中采取了哪些成功的治理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2)草方格沙障属于荒漠化防治中的哪项措施?工程措施( 3)图中铁路线的名称是什么?该铁路为什么会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包兰铁路。腾格里沙漠在包兰铁路(中卫附近)以北,冬春季节的西北风会使流动沙丘向东南

3、方向移动。( 4)该草方格沙障为何能阻挡荒漠化的推进?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2阅读教材P24-25 阅读材料“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回答下列问题。( 1)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自然背景是什么?苏联垦荒地区处于亚欧大陆的中部偏北的地方,虽处于西风带,但远离水汽源地,降水稀少。这是一个半荒漠向草原过渡的地带,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状况必定是寒冷、干旱、大风。( 2)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来,苏联在总结大规模垦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护措施。仔细分析这些措施,你认为该地区防治荒

4、漠化(土壤风蚀)的主要方向是什么?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可以被我国的哪些地区所借鉴?适用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当然,一些措施同样可以适用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甚至海南岛的西部地区。3阅读教材P37-38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回答下列问题。( 1)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的自然原因有哪些?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处于中温带(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夏秋多雨;土质粘重,且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水分(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相比,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

5、哪些优势?平原面积广阔,人口稀少,农场规模大,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地,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利于作物生长。河流水资源丰富。( 3)湿地具有哪些生态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蒸发量减少,气候干旱,破坏原有生态平衡,动植物大量死亡,环境恶化。( 4)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荒地的开垦,东北地

6、区的过度开荒破坏了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一切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我国已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 2.1.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班级 _ 姓名 _ 号数 _课堂检测(限时 5 分钟)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 “地球的癌症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A 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12题。2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A 植树造林

7、,提高森林覆盖率B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C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D改善荒漠化区小气候,降低风速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据此完成34 题。3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A 农作区减少水井数量B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C干旱地区减少水井数量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4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A 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B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5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

8、载畜量()。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A实行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BCD当堂训练(限时 5 分钟)从 2011 年开始到2020 年,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荒漠化10 年。这期间,既要提高荒漠化防治率又要通过荒漠化治理提高老百姓的脱贫率。“我们是荒漠化公约的缔约国。我们不仅要认真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切实承担起应尽的各项义务;还要加强国际合作,用实际行动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Q、 R 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_、 _。2分析 Q、 R 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 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 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

9、的作用。1土地盐渍化土地沙漠化2Q 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寒冷气流和风沙;农业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 R 地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3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课后练习题(限时 1015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其中 、为必做题,为选做题)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 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米,冻融荒漠化36.3 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图的 99%),据此回答13 题。 1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10、()。187.3 万平方千米,土壤盐化17.3 万平方千1 所示的 9 个省区(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A 内蒙古、甘、藏、青C青、藏、内蒙古、新B新、内蒙古、藏、青D新、藏、甘、青 2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 大面积植树造林B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灌溉农业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 退耕还草 3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A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B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图 1D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图 2 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4 6 题。 4

11、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可继续增加 5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 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6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合理分配利图 2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A BCD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与森林、海

12、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据此完成7 8题。 7下列地区中单位面积湿地比重最大的是()。A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B青藏地区、西北地区C 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D华北地区、西南地区 8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正确的利用方式是()。A 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B“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C 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D“退田还湖”,发展旅游新华网呼和浩特 2011 年 9 月 4 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从今年起至 2020 年,拟在科尔沁沙地种植数百万亩樟子松。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数据,科尔沁沙地的土地沙漠化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发生良性逆转。表1 反映了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 45 题。 4.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A 向西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C向东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 5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地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