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343441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与学内容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时安排2课时课型精读课文教学者教与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受的伟大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本单元是以“爱”为专题,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写法上的启迪

2、。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其他同学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写具体、感情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文章真挚感人,读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3、,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教与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处理方法读议结合法、评述法、处理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前准备 1张地震图片教与学方法讲读法、探究法。教与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流程反思情境导入欣赏品读体验升华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复习导入:让学生整体复述课文内容然后听写词语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

4、解。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父亲经历了38小时艰辛的挖掘,儿子和伙伴们经历了38小时的漫长等待,父与子终于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面对此情此景,假如你是13个得救孩子中的父亲或母亲,或是曾经劝说过这位父亲的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你想对这对父子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种角色写一写。(一)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父母之爱的文章。(二)谈一谈你所感受到的父母之爱。(三)总结抒情,引发深思揭示主题孩子们,地震中的父亲以永不放弃、信守承诺表达了对儿子的爱。而更多的时候,父母的爱并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它

5、常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我们都在生活的点滴上,在细节上,在一言一举中感受着父母的爱!请你们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且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好吗? 复述课文内容听写词语朗读课文交流体会动动手画出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写一写说一说互动交流课堂交流课堂个别发言危难中父子间的伟大亲情和儿子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课外写一篇日记预先准备的一张地震图片温故知新调动学生参与互动,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会交流与沟通竞争与合作,在互动中习得语言,荡涤情感,提升智慧,滋养理趣力求营造情景,调动学习兴趣,教学井然有序,突出重点,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过渡巧妙,达成目标。板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马克 汉林父亲 救 儿子(得救) 父爱“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二子在等着我”38小时挖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