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道路勘测实习报告范本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32061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白山道路勘测实习报告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太白山道路勘测实习报告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太白山道路勘测实习报告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太白山道路勘测实习报告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太白山道路勘测实习报告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白山道路勘测实习报告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白山道路勘测实习报告范本(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道路勘测实习报告书实习时间:2011年7月1日200年7月8日实习地点:长安大学太白山实习基地指导老师:林宇凡、秋侠、君一、实习目的根据交通工程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完专业课之后,要进行一次道路勘测实习。其目的在于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学生完整地参与到公路勘测设计的全过程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勘测实习既可以结合生产进行,也可采取模拟方式。通过参加道路勘测设计的过程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对一

2、段公路进行详细的勘测和业设计,编制施工设计图。通过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程序与方法;熟悉相关技术标准、设计规与勘测规程;学会查阅技术资料、书籍、手册和图表;能运用设计软件进行道路设计,提高学生组织管理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时尽快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奠定基础。二、 设计依据与参考文献1公路技术指标公路等级:三级设计行车速度:30km/h2参考文献(1)道路勘测设计(2)公路路线设计规(3)测量学三、道路勘测容和步骤(一)选线与定线1线路方案的选定线路方案的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点和终点之间线路基本走向问题。该线路穿越地带为多为农田,位居农宅附近,且临近河流。为了避免水文因素对道路造成影响,选线

3、时应尽量不占河道;同时选线时应注意避开仙女雕塑和通风口,尽量减少拆迁费用。通过多次的试验与比较,为了克服较大的高差,同时满足最大纵坡不大于6%的要求,我们通过绕地形展线的方式来拉长线路的长度以降低纵坡,所以设置了三个曲线以拉长长度。平曲线的设置的时候应避开两个地方,且满足两个交点处的转角应不小于。线路选择时还要注意相邻交点之间应该保持视线通透,以便于测量工作的进行,同时保证测量的精确度。2线路转角的测定与计算在线路转折处,为了测设曲线,需要测定其转角。在进行线路转角测定时,主要采用测绘法测量线路转折处的转角。将经纬仪安置在处对中,先将望远镜置于盘左,调平后将经纬仪的望远镜瞄准花杆,读取水平度数

4、并记入表格中。再将望远镜转向,瞄准其点处的花杆,读数并记录。上半测回测完后再将望远镜置于盘右完成下半测回,最后检验上下两半测回的角差是否符合限差,否则分析原因重新测量。同理测出的水平角。在计算转角时,当水平角为左转角,则=+。最后测出处的水平转角为85437,处的水平转角为410446,处的水平转角为252917,测绘法观测记录表见附表一。3分角线测定由于测定曲线的需要,在右角测定后,保持水平度盘位置不变,在线路设置曲线的一侧定出分角线方向,如图1所示,设测角时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度数为,前视方向的读数为b,则分角线方向的水平盘度数c应为:因 当转动照准部使水平盘度数为c时,望远镜所指方向有时会

5、指在相反的方向,这是需要倒转望远镜,在设置曲线一侧定出分角线方向,并做记号,以便钉桩时确定曲线中点的位置。4选定平曲线半径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1规定表1 圆曲线最小半径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一般值(m)10007004002001006530极限值(m)65040025012560301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路拱2%5500400025001500600350150路拱2%7500525033501900800450200根据规处、处与处圆曲线的半径分别设置为400m、42m和70m,查公路路线设计规处的平曲线的全加宽值为1.4m,处的平曲线的全加宽值为1.0

6、m,处的平曲线的半径较大,可以不设置加宽。(二)中桩测量1.直线段上里程桩测设由于起点、终点和交点间的距离较远,不能用皮尺一次性量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所以需要用三点定线的方法确定交点间的直线段的确切位置,以便钉出直线段上的里程桩。将经纬仪架在处,C同学调整水平后通过目镜观察立于起点的花杆A,使之与十字丝交点重合,精准后固定经纬仪的望远镜制动螺旋和水平制动螺旋。在距起点50m距离让B同学再立一根花杆B,通过望远镜观测其所在位置,观察者C根据三点一线的原理指挥B同学左右移动,使A、B和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其他同学用皮尺丈量距离,以每隔20m钉出桩号点,并打上桩,依次做好标记,记录相应的里程。其他直

7、线段上的桩号点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同时测量出线路的各段的长度,最后各段长度之和即为线路的总长度。2.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里程桩的测设该线路平面线形中的平曲线由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这时平曲线的测设一般分两步进行,先测设对平曲线起控制作用的主点桩,即直缓点(ZH)、缓圆点(HY)、曲中点(QZ)、圆缓点(YH)和缓直点(HZ),然后在主点桩之间进行加密,按每隔20m桩距测设平曲线上的其它桩点。平曲线测设元素:切线长: 曲线长:圆曲线长: 外距: 切曲差:式中:圆曲线移距;切线增长。平曲线主点测设:直缓点: 缓圆点:圆缓点:缓直点:曲中点:交点:采用切线支距法进行平曲线的详细测设,切线支距法是以直缓

8、点ZH或缓直点HZ为坐标原点,以过原点的切线为x轴,过原点的半径为y轴,利用缓和曲线和圆曲线上各点的x和y坐标测设曲线,如图2。在缓和曲线上各点的坐标可按缓和曲线参数方程式计算,即:为该点到ZH或HZ的曲线长。圆曲线上的各点坐标的计算公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为该点到HY或YH的曲线长,仅为圆曲线部分的长度。平曲线上各桩号点的坐标计算结果见附表二切线知距法计算表。(三)水平测量1基平测量基平测量工作主要是沿线设置水准点,并测定其高程,建立路线高程控制网,作为中平测量、施工放样与竣工验收的依据。已知起点的高程为500.00m,将起点作为第一个水准点,沿线路两侧设置一系列水准点,并形成闭合水准线路

9、。设置的水准点应保证以相邻两水准点为一测段,能够将线路上的所有桩号点观测到。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进行基平线路往返闭合测量,且使其满足闭合差不大于30mm的要求。若满足精度要求,则取往返两次计算的各水准点的的绝对高程的平均值作为各水准点的地面高程,如果超出容许闭合差则应该重新测设。基平测量计算结果见附表三四等水准测量表。2中平测量中平测量主要是利用基平测量布设的水准点与高程,引测出各中桩的地面高程,作为绘制线路断面地面线的依据。中平测量一般以两相邻水准点为一测段,从一个水准点开始,逐个测定中桩的地面高程,直至闭合与下一个水准点上。在每一个测站上,除了传递高程,观测水准点外,应尽量多地观测中桩点。相邻

10、两水准点间所观测的中桩,称为中间点,其读书为中视读数,可读至cm。将水准仪至于站,后视水准点,前视水准点,将读数记入表3后视、前视栏。然后观测BM1与BM2间的中间点KO+000、K0+020,将读数记入中视栏。然后将仪器搬到站,后视水准点,前视水准点,然后观测各中间点K0+040 、K0+060,将读数分别记入后视、前视和中视栏。由于各相邻水准点点间的视线通透,无需设置转点,否则的话的得设置转点。按上述方法继续前测,直至闭合于水准点。中平测量只作为单程测量。一测段观测完毕后,应计算测段高差。它与基平所测测段两端水准点高差之差,称为测段高差闭合,闭合差=50mm。中平测量计算结果见附表四中平测

11、量记录表。(四)横断面测量由于横断面测量是测定中桩两侧垂直与中线的地面线,因此首先要确定横断面的方向,然后在此方向上测定地面坡度变化点和地物特征点与中桩的距离和高差,再按一定比例绘制横断面图。用花杆皮尺法测量横断面,首先用皮尺拉紧相连三个桩号点确定线路方向,然后再用十字花杆确定横断面的方向,用皮尺沿横断面左右两侧各量10m,并保持皮尺水平。将花杆依次立于地面坡度变化点,并测出中点到变坡点的水平距离和皮尺截于花杆位置的高度即变坡点相对中桩地面的高差。同法可测出所有变坡点距中桩的距离和距地面的高差,直至所需要的宽度为止。将所测的距离和高差记入附表3,表中按路线前进方向分为左侧、右侧。分数的份子表示

12、测段两端的高差,分母表示其水平距离。高差为正表示上坡,为负表示下坡。(五)线路平面图设计本次设计的道路长为470.127米的二级道路,为了保持平面线形的连续顺产,并尽量不占河道,避开雕塑和通风口两个地方,整段线路共设置了两个转折处,处转角为85437,JD2处的转角为410446。结合当地的地形,考虑到圆曲线的最小长度应大于3s的行车时间,为25米,同时由于平曲线为S形曲线,两交点间的线路上需要设置两段缓和曲线用以过渡超高和加宽,根据规所以选择处平曲线半径为400m,处平曲线半径为42m,处平曲线半径为70m,均大于极限最小半径。由于两交点间的线路长度为一百米左右,在设置缓和曲线段后夹直线长度

13、不能满足3s的行程距离,所以取消夹直线,全部用来设置缓和曲线,设置缓和曲线长为30米,满足用最大超高渐变率计算出的缓和曲线长。按规要求加宽渐变段同超高过渡段长度一样,所以加宽也在缓和曲线上进行。线路平面设计图是公路设计文件的主要容之一,它综合反映了线路的平面位置、线形和几何尺寸。线路平面设计图中应示出:沿线的地形、地物、路线的位置与里程桩号、平曲线主要桩号与其他交通路线下关系;列出平曲线要素和交点坐标表。(六)线路纵断面设计沿着道路中心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即为线路纵断面。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以与经济性的要求,线路纵断面总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线1点绘地面线通过中平测量可以计算出各桩号点的地面高程,在方

14、格纸上点绘出各相应桩号点的地面高程,并将地面高程点用折线相连,即得到设计道路中心线的地面高程线线,它反映了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2纵坡设计二级道路的纵坡,不应大于本规表2的规定。表2 最大纵坡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最大纵坡(%)3456789此次设计的道路等级是二级道路,设计速度为30km/h,根据规最大纵坡为6%。为了减少施工费用,设计线路应尽可能的与地面线拟合,以减少施工时的土石方量。这次设计线路的中心线的地面线的前一段坡度会比较大,后半段坡度较缓,但在终点处忽然抬高2.4米,所以我们将起点抬高0.35米,终点降低2.72米,在231.99米处设置变坡点,前

15、段坡度为6%,后面一段坡度为5.5%,这样设计的线路基本与地面线拟合,土石方两也会大大的减少。按规纵坡的最小长度为150米,第二段不能满足要求,但是由于此次设计的线路仅有300多米,只是线路的一部分,所以在设计围的纵坡长度长度可以不用严格按照规来设置。3竖曲线设计在道路纵断面上两个相邻纵坡线的交点,被称为变坡点。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与视距的需要,在变坡处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主要作用是: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地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 一至四级道路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和长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竖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列一般最小值;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表列极限最小值。表3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长度 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凸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