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效课堂的最佳掌控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28467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效课堂的最佳掌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高效课堂的最佳掌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高效课堂的最佳掌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高效课堂的最佳掌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效课堂的最佳掌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高效课堂的最佳掌控一堂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的语文课,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善于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相机引导,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转化成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一个知识的获得与思维的进步有效结合的过程,实施对课堂教学的最佳掌控。语文课堂的最佳掌控应在以下“五定”上下功夫,即定向(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定口(找准进入文本的突破口)、定序(教学思路明晰)、定调(确定情感教学的基调)、定度(把握知识信息的尺度)。让教者文本、编者文本、学者文本三者和谐统一。一、定向,即教学目标准确。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这堂课要完成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师生所要达成的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的确定,一是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上好一堂课,要凸显这堂课的“三维”价值,谋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二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即课文是唯一的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按照课文的体式来确定。体,文章的体裁;式,文章的表现形式,包括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文章的体式千差万别,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要根据每篇课文的个性,是“这一篇”的“这一课”。突出本课的特点,确准教学目标。三是要依据学生的实际,体现教学目标的分寸感和层次性。尤其是在学生水平差异较大的班级中,教师如果过多追求高层次教学目标,部分学困生就会跟不上。如果目标定得过低,对优等生而言,又会“吃不饱”。教学中如

3、果不能较好地处理好这一问题,就会造成有效性的缺失。四是在表述目标时,要尽量做到“明确、清晰、简洁”。如论语十则的教学目标:1、学习孔子热爱学习,勤于思考、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的人格品质。2、理解文中实词的含义和虚词“而”的用法。3、诵读并默写课文,积累本课的成语。4、笔译课文,写一篇心得。二、定口,即找好进入文本的最佳切入口。教学实践证明,找准一个与众不同,“牵一点而动全课”的切入点,不仅能让每一堂阅读课都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也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佳掌控的关键点之一。所谓切入口,是指抓好教材中某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作为口子,进入文本并快捷深入地把握文本内容,以掌握整个课堂教学,从而达

4、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目的,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甚至可以说,选准了“突破口”,就打开了进入文本的大门,一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如教学口技,就可以从文眼“善”切入: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口技人的“善”?这些“善”描写方式一样吗?就这样通过抓住一个“善”字将主题、重难点、写作手法均体现了出来,统摄了全文,达到了牵一字而动全篇的效果。又如教学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就可抓住文眼“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来切入:我家的台阶由低变高,父亲付出了怎样的劳动?对此父亲的感受怎样?台阶高了,父亲觉得自己的地位变了吗?为什么?通过文眼切入,带动了整个文本的学习,学生在讨论中渐渐地明白这就是父亲的一生,典型的中国式农民的

5、一生,可敬而又可悲。对有些课文也可以抓关键句切入,如教学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就可以从总结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这一关键句子切入,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明行道树“忧愁”和“快乐”的理由。让学生在阐述理由的过程中理解其内涵。此外,还可以从文章线索、结构、主题、题眼等切入。三、定序,即教学思路明晰。圣陶先生说:“教学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学如同写文章一样,有一条思路,讲究思路教学。思路教学,把课文的思路、学生学习的思路和教师的理解思路三者合一,教师设计一条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前进,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走进去走出来再进去再出来;感受领悟积累触发,最后顺利地到达终点。把这堂课

6、的前后左右,仔细想好,安排妥贴,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思路清晰、清楚、层次分明。哪里需要过渡,哪里需要转折。思路要做到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制定教学思路,就是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可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一般把一堂课分为几个教段,或者教学板块。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从文中情节看,“讽”字在全文一线贯串。邹忌为什么采用“讽”谏的方式、如何“讽”、“讽”的效果如何,便是全文情节发展的脉络。教学环节可设计为三个板块:一)、解读“讽”,感知课文内容二)、品读“讽”,理解讽谏艺术三)、悟读“讽”,感受“士”之精神风骨按照这样的思路走,就可引导学生析“讽”义,学“讽”法,悟“讽”妙,让学生在深读文本的基础上,品味“

7、士”人的风骨,感受古文的魅力。四、定调,就是选择适宜的感情基调。不同体裁的课文,不同形式的课型,课堂教学的基调应有所不同,这还涉及到作者的写作风格、情感因素和教学要求等。如朱自清的背影和魏巍的我的老师,两篇课文都是感情真挚的回忆性散文,但课堂教学的感情基调显然不尽相同。背影贯穿着一种深沉凝重、严谨和淳厚的感情,我的老师则自始至终洋溢着亲切、明快活泼的情调。这是因为作者在文章中倾注的感情不同而定调有异。教师要依据课文的情感基调,把握好语言的音量、音调、音速,以及与之相关的情绪,诱导学生体验课文所表述的喜悦、愤怒、深沉、悲伤等种种不同的感情,以求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五、定度,主要是指掌握好课堂教学的速度,知识传授的密度、思维训练的跨度和能力培养的深度广度,这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最佳掌控的关键之一。教学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纵有条理,横有层次,课堂的起、承、转、合,要疏密相间,有张有弛,环环相衔,丝丝入扣,既不能“竹筒倒豆子”,也不能“老牛拖破车”;教学中的设疑、分析、提问,如若平庸浅直,会使学生兴味索然,呵欠连绵;莫测高深,故弄玄虚,又会使学生瞠目结舌,答非所问。只有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适当把握好各个环节的“度”,巧妙地进行“导”,善于“投石问路”,才能使学生思维浪花不断迸溅,能力培养得以逐步形成。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