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135133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教学设计.精品文档.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教学设计织金县第六中学 张习江一、 教材地位分析本节知识处于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第6节,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基础上上来学习的,同时也是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函数及一些不等式问题的基础。二、 学生情况分析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掌握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技能。并能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同学们都非常清楚在本章节的学习当中主要

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并且知道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优越性,这些知识对于本课的学习是有益的,但还要注意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的培养。三、 教学任务分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从已有的知识构建回顾出发, 遵循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组的概念的过程,我们知道求未知数取值范围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在涉及两个以上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时,不等式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工具,因此必须学会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可见本课时在这一章以及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课教学主要以鼓励学生利用类比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胆表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此外,二元一次方程

3、组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因此,在教学中一要注重类比,做好从方程组到不等式组的迁移;二要重视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其解的意义,加强运算的熟练 性和准确性,培养思维的全面性;2.初步感知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数轴表示求不等式组的解和解集的方法。3.能运用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意识;重难点:1.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探究过程。五、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2. 这几个练习由浅入深

4、,也可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一、复习引入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 2-1+1 2. +84-13. 2+3+11 4.-1100且4(-5)100 集体展示: 4(-5)100 4(-5)1004(-5)20,而的解集为- 由得,6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与的解集为: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1 -2-1 -30 3+18 集体抬头看黑板帮助检查上黑板的同学是否做正确,并找个别学生起来表述自己对其上来做的同学的看法,(集体订正)老师作适当的鼓励,并适当重复叙述书写及解题的步骤与方法。14.学生独立完成,老师下去检查指导,并找同学到黑板书写

5、解题过程。检查学生解不等式组的书写过程及数形结合找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能力;不等式解集与不等式组解集的辩证关系。五、 作业布置预习教材57页有关不等式组的数学问题。15.学生独立完成。教学反思:本节课一开始即通过解答四个不等式来复习不等式的解法,虽然看似在复习阶段用了较多时间,但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为新课作了铺垫。同时,这几个练习由浅入深,也可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通过这个练习及后面的例题1的关系可引导学生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概念及解答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方法是先解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的每一个不等式,再求出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即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

6、解集,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来求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即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经过精心挑选的课后作业,涵盖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情况,体现了“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一理念。本课要注意的地方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如果同学们掌握得较快,时间允许,在做练习时可通过评讲随堂练习第二题,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情况全部讲清,利于中等生和学困生完成课后作业,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如果时间不允许就主要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渗透教学。我在教学时主要用的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同学们都基本掌握了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方法,只是在教学当中还要注意观察同学们画数轴的准确性,便于更快更准地找出正确的解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