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别称详解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12985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龄别称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年龄别称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年龄别称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年龄别称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年龄别称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龄别称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龄别称详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龄别称详解初生:婴儿;一说婴为女,男则为孩。婴同膺,膺为胸,是指初生儿 要抱在胸前喂哺。初生婴儿,称“嫛婗 ”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 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龆龀:指儿童。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 齿,七岁而龀齿”襁褓:不满周岁孩提:幼儿时期总角:童年时期髫年:女孩 7 岁龆年:男孩8岁 教数之年:指儿童9 岁。 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10 岁以下 幼学、外傅之年:10岁“束发”或“成童”、“童”:男子15 岁左右 舞勺之年:13

2、15岁舞象之年:1520 岁金钗之年:女子12 岁豆蔻年华:女子13 岁及笄之年:女子15 岁 志学之年:男子 15 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女子16 岁 弱冠:男子 20 岁桃李年华:女子20 岁花信年华:女子24 岁 梅之年,标梅之年:女子至出嫁 半老徐娘:女子至30 岁 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而立:30 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40 岁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 50 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70 岁杖

3、朝之年:80 岁喜寿:77岁米寿:88 岁白寿:99 岁耄耄:80-90 岁 九秩、鲐背之年:90岁 期颐、人瑞:100岁下寿:60 岁。 中寿:80 岁。 上寿:100 岁。以上称谓,出于庄 子。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皓首、白首:老年 黄发:长寿老人儿童,叫“髫童”或“毁齿”。“髫”是下垂的头发,古时儿童未冠, 头发下垂,所以叫髫童。又儿童到七八岁时乳齿脱落,更生新齿,所 以又叫毁齿。柳宗元南岳云峰寺和尚碑:“元臣硕老,稽首受教; 髫童毁齿,踊跃执役。”又合起来称“髫龀”(龀,换齿)。明焦竑玉 堂丛语,卷之七:“方孝孺髫龀已善属文。”又称“总角。”“角” 指古时儿童头

4、上的小髻,故名。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 首无成。”也叫“黄口”或“黄童”,雏鸟黄口,用来比喻人的年少 故名。淮南子氾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韩愈元和 圣德诗:“黄童白叟,踊跃欢呼。” 七岁,换牙之期,称悼、龆龀、毁齿。另有冲龄、孩提、总角,角是 孩子头上扎的小髻。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 儿童十三岁。以上皆出自记。十岁,古称“幼学”之年,典出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 学。” 少年,称“弱年”,“弱龄”或“弱岁”。弱,年少。晋陆云兄平 原赠诗附陆机赠诗序:“余弱年夙孤,与弟士龙衔恤丧庭。”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5、梁书庚承先传:“弱岁受学于南阳刘虬。” 女孩到十三四岁称“豆蔻之年”,杜牧赠别诗曰:“娉娉袅袅十 三岁,豆蔻梢头二月初。”也用于比喻处女。 男子十五岁左右称“束发”或“成童”。古代男孩将头发由两髻(总 角)束成一髻叫做“束发”,束发表示已到少年期,故又叫“成童”。 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 五也。” 女子十五岁称“及笄”。“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 表示已到出嫁年龄,故称。此典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 五年而笄。”,聊斋志异青凤:“右一女郎,裁(才)及笄耳。” 女子十六岁称“破瓜”。“瓜”字分剖

6、成两个“八”字,二八一十六 故称。翟灏通俗编妇女:“宋谢幼盘词:破瓜年纪小腰身。 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一十六 耳。”男子二十岁左右称“弱冠”。典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 冠。”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称。左思咏史诗: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三十岁称“而立”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宋赵 令峙侯鲭录三引苏轼诗:“令阎方今而立岁,贤夫已近古稀年。” 又称“壮”年(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 南朝宋袁淑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辛弃疾鹧 鸪天词:“壮岁旌旗拥万夫。”四十岁称“不惑”之年。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7、。应 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又称“强仕”之年。 语出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孔颖达疏:“强有二 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气力强也。”智高力壮,故可以 出仕,故称“强仕”。后汉书胡广传:“甘奇显用,年乖强仕。” 五十岁曰“知命”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又 曰“艾”。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日艾。”孔颖达疏:“发 苍白色如艾也。”汉桓宽盐铁论未通:“五十以上曰艾老,杖 于家,不从力役。”六十岁叫“耳顺”。语出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汉书 萧望之传:“郑朋奏记:(望之)至乎耳顺之年,履折冲之位,号

8、至将军,诚仕之高致也。”七十岁叫“古稀”之年。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宋赵令畤侯鲭录三引苏轼诗:“令閤方当而 立岁,贤夫已近古稀年。”八十岁叫“耋”(音die)。诗经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 亨传:“耋,老也,八十曰耋。” 八十、九十岁,称耄和耋,也用作对老年人的泛称。尢以九十岁称谓 多。鲐背,鲐为鱼一种,背上斑纹如老人褶皱的皮肤;黄(老的上半 部下加句,音苟),黄指老人发黄白,后一字指肤色如垢;冻梨,皮 肤老年斑发冻梨之皮;(齿右加儿繁体,音尼),古人以为,大齿脱 落,又生如儿之齿,为老人特征。九十岁叫“九秩”。古称十年为一秩,故名。宋楼钥攻愧集老态 诗:“公

9、开九秩身方健,我甫六旬心已疲。”一百岁叫“期颐”。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古 人以人生百年为一期;颐,养。人生百岁有待养老,所以叫“期颐” 之年。苏轼次韵子由三首诗:“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 颐。”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 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 15 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 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 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 声夙振。”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 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 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 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 如人之遭际 ,故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