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古诗-赏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12074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古诗-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古诗-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古诗-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古诗-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古诗-赏析 朝代:宋代 史达祖原文: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过收灯:过了灯节。潘郎:见前词?夜合花?注。赏析史梅溪曾是权相韩侂胄门下掾吏,极受倚信,韩伐金败后,梅溪亦受牵连被贬出京,作者正当中年,故词中多悱恻悲怨之情。首句极写春日无聊况味。“不剪春衫,有两重意:一是无人为剪春衫,一是无意出外春游。作者在?寿楼春寻春服感念?词中写道:“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此时心事重重,意趣索然,唯有闭门不出。“愁意态三字,补足句意。次句转接得极妙。仿佛是由于

2、春寒料峭才不剪春衫,用意便觉渺远。“收灯,宋代风俗,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前后数日燃灯纵赏,赏毕收灯,市人争先出城探春。可是,作者却无心探春,只轻点一笔“有些寒在,便把词人难以为怀的境况托出,为下片追忆往事作了铺垫。接以“小雨三句,写听到卖杏花的情景。尽管词人意绪寥落,不愿出门探春,可是,春天的信息还是传到这无人的深巷中。写杏花之诗,宋人多有佳句,陈与义云:“杏花消息雨声中,陆游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皆脍炙人口,而此词云“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余韵悠长,却是典型的词语。在恼人的春寒中,帘外,飘洒着丝丝细雨,深巷里阒寂无人,突然,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勾起了词人无名的怅惘。情

3、与景遇,一拍即合,下文便转入感慨与追忆。“白发潘郎宽沈带,是关键之笔。晋潘岳?秋兴赋?中说自己三十二岁时便鬓发斑白,南朝梁沈约在写给徐勉的信中说自己因病消瘦,腰带也觉得宽了。潘鬓沈腰,是诗词中常用的典实。点出愁怨与无奈,芳节重临,年华荏苒,索居憔悴,往事凄迷“怕看山、忆他眉黛,至此方转入正题,点出佳节不出的真正原因,与上文“不剪春衫等语相照应。?西京杂记?描写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故诗词中常将佳人之眉与青山互喻。作者?绮罗香?词云“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而此词说怕看山而想起伊人的眉黛,当有同样的感受。末三句,尽态极妍,辞情俱到,诚为妙笔。念念不忘的是伊人当年在故园中踏青挑菜的情景;她那绿如芳草的罗裙,拖曳在如茵的芳草地上;春日的艳阳,透过烟霭,斜照着她如云的鬓发。结句为全词着意所在。二月二日,为“挑菜节,城中士女相率到郊外或园林中游现戏乐,这也是男女约会幽欢的好时机。题中“闻卖杏花有感之意,至此全出。正月十八收灯之后,再过十多天便是挑菜节,卖花声声,触起心中的隐痛,中年情怀,就更是难堪了。上下片今昔比照,均以清丽之笔出之,写芳春景物情事,风致嫣然,唯于两片首句略点愁意,正见梅溪词笔高处。张镃评梅溪词“夺苕艳于春景,起悲音于商秦,有环奇警迈,清新闲婉之长,而无论荡污淫之失,至为切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