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罗木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学期期中试卷语文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103896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罗木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学期期中试卷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罗木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学期期中试卷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罗木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学期期中试卷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省罗木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学期期中试卷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省罗木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学期期中试卷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罗木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学期期中试卷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罗木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学期期中试卷语文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木中学2020学年语文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班级 姓名 得分一 语文积累与运用(含16题,共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袅袅(nio)浣妆(wn)璀璨(cu)如诉如泣(q)B斑斓(ln)不啻(d)谛听(d)风度翩翩(pin)C.籼稻(shn)娴熟(xin)颠簸(b)娓娓动听(wi)D烙印(lo) 喧嚣(xio)安谧(m) 矢志不移(s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晶莹剔透 难以捉摸 张灯结采 瞬息万变B稍纵即逝 庄严肃穆 沧海桑田 世外桃园C毅然决然 油然而生 得天独厚 虚无缥渺D脍炙人口 潸然泪下 容光焕发 分道扬镳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2、的一项是( )(2分)A. 曲靖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B. 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C. 一个民族要想腾飞、发展,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D. 绿茵场上,足球健儿精神矍铄,斗志昂扬,精湛的球技倾倒了数万球迷。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A.罗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B.我校20周年校庆这天,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C.新来的孙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厚的印象。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5.下面对文学名著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

3、说,作者用虚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了当时英国统治阶层的腐败和罪恶。B.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三大名人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C.西游记中,唐僧在五行山下收孙悟空,在流沙河收猪八戒,路经高老庄收沙僧为徒。从此,师徒四人开始了西天取经的漫漫旅程。D.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6.背诵大量的优美诗词、文章,将会陶冶你的性情,增强你的人格魅力。考考你会背多少诗文,请按课文填空。(每空1分,共8分)(1)谁道人生无再少?_。_。(苏轼浣溪沙)(2)过故人庄中描写优美农村风光的诗句是: ,

4、 。(3)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就包含了这个哲理。(4) 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让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也能住上漂亮舒适的住房。这真是: , 。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7.2020年11月15日下午在我校开展了“感恩励志校园行”活动,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活动的?(2分) 8. 本学期学校开展以“爱我校园,树我形象,我行动”为主题的养成教育活动,作为学校的一员,你是如何对待这一活动的?请按活动要求完成任务。你观察到校园中

5、“不文明、不热爱校园”现象有哪些?列举两个最能突出的体现“破坏校园文明,有毁我校形象”的例子。(2分)、 、写一条倡导同学们“从我做起,爱我校园,树我形象”的宣传标语。(2分)。三 阅读理解(46分)(一)、阅读小石潭记,然后完成下列各题。(15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

6、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悄怆幽邃( )(3)不可久居( ) (4)隶而从者( )10、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4分)(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 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 ,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 。11、翻译。(3分)(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 。12、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辞格,摹形状

7、貌,形象逼真。(3分)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3分)(二)记叙文阅读(18分)永 不 录 用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游戏里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改。”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

8、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班主任断然拒绝。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他心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撒网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又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但父亲却真办到了。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同意让你插班旁听了。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

9、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子不孝。”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他毫无兴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孩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停顿了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一切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

10、“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起飞,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无可救药。”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实现了诺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他恭敬地敬了父亲一杯,又敬了母亲一杯,然后父亲为他斟满第三杯,说:“孩子,这杯你该敬敬当年的那个班主任。”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回忆起三件事。那天,父亲跟班主任去办理相关手续。班主任悄悄告诉他:“老大哥,学校那晚查到了您儿子又去上网,因屡教不改,要强行开除他。我做得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动,真真地戒掉网瘾。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动休学的名义上报校方,可以为他保留学籍。”父亲似懂非懂,但隐隐约约感到

11、,儿子还有希望。几天后,父亲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镇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父亲连连道谢,班主任又嘱咐:“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处。”父亲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后来,班主任来到家里。“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父亲感激涕零,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习资料。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呢,就让他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

12、去趟附中。14.通读全文,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6分)沉迷网游,遣返回家 省城上学,先访恩师15.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人物的心理活动。(4分)(1)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2)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16. 文章结尾写到:“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请你写出这样结尾的好处。(2分)17.文中班主任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3分)18甘作红烛的苦心人,回头是岸的有志者,共同演绎一段感人故事。这样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迪?请你谈谈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不少于50字。(3分)(三)议论文阅读(13分)说 宽 容“宽以待

13、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我国战国时期,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下激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给后人流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而是来个“两虎相斗”,在那种形势下,势必给国家招来灭顶之灾,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时,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执。双方都仗着自己家人在朝做官,互不相让。当地官员也惧怕各家势力,无法公断。张英家人他修书一封,让他出面干预。张英接信后,当即赋诗一首答复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地三分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信后悟出其中道理,当即让地三尺,以示不争。对方了解此事后,也觉惭愧,也让地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由来。张英的做法不仅教育了家人,也感化了对方,退让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