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099482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有关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有关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有关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有关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doc(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敬老院社会理论报告3000字有关敬老院社会理论报告3000字。敬老院社会理论报告【摘要】:p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空巢老人的比例和规模也正日益扩大。随着打工潮的流行,农民工的逐渐增多,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更是快速增长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已成为空巢老人的真实写照。空巢老人问题已不仅是个人家庭问题,而是全社会的痛。农村空巢老人大多都年迈多病,再加上长期没有子女的照顾,他们大都孤独抑郁。本文根据走访慰问农村空巢老人的形式对农村空巢老人现状进展调研分析p ,旨在理解农村空巢老人困难和需求,呼吁社会多关心、关爱农村空巢老人。关键字: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志愿效劳前言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开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不断的开展,也涌现出一大批农民工远离家乡到异地打工,这就造成了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村空巢老人家庭越来越多,而这局部年老体弱的空巢老人大都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力,田地需要他们耕种、饲养家禽、看管留守儿童等等繁重的担子全部撂在老人的肩上,老人们实在不堪重负,生活安康状况令人担忧。 家庭养老是农村老年人的普遍养老方式,一旦家庭空巢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往往就会弱化。由于长期得不到子女的照顾关心,很多年迈多病的老人生活都非常孤苦。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见证着很多空巢老人在孤独抑郁中去世。因此,在这个暑假降临之前我和同学们

3、方案一起走访农村空巢老人,用我们的真情温暖、关心、关爱他们。在老龄化过程中,老年空巢家庭增长非常快。在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独居空巢家庭占比到达了16.40%,而夫妻空巢家庭占比也到达了 15.37%。二者合计到达31.77%。这就是说,中国如今至少有31.77%的有老年人生活的家庭,属于空巢家庭。在从2000年到20xx年这10 年中,空巢家庭的占比上升了8.94%。农村空巢老人更是占据空巢老人家庭总数的绝大局部。中国要更快更好的开展,养老问题是重点要解决的,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本次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旨在理解农村看巢老人生活经济状况,陪老人聊天解闷,给老人家讲述_、中国梦,让

4、他们感受到国家人们对他们的关爱。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有义务进一步落实党的群众道路,走进基层,效劳群众,为党和国家效劳。正文1、 调研对象和方法本次调研选取济宁鱼台县鱼城镇胡阁村村民作为本次调研的调研对象,调研方法采取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问卷涉及根本状况、经济状况、日常生活、医疗安康、心理状况等。2、调研结果及问题分析p 本次农村空巢老人调研活动,共做问卷150份,其中包括中青年问卷112份,老人问卷38分。第一份问卷数据整理显示:理解空巢老人的村民仅仅只有 20.5%,主要经济来中通过自己耕田种地的占58%,子女支付的占27%。56.3%的村民认为老人生活有保障,多数人表示对老人生活不

5、担忧。 64.3%的村民认为老人的安康状况还可以,22.3%的村民认为老人体弱多病,同时大多数人表示老人生病时一般只进展简单治疗,只有大病大灾的时候才去医院治疗。46.4%的村民认为老人不能和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是家庭成员关系,一般解释为孩子结婚后就与父母分家各自生活,40%的村民认为是经济原因导致老人与子女不能一起生活。在所调查的村民中只有17%的村民赞成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在生活。第二份调查问卷主要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的板书老人表示生活有保障,多数老人希望和子女一起生活,同时也有老人不愿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怕拖累子女。在理解空巢老人为何不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时,有多数老人都说子女在外地工作太忙,

6、也有些因为交通不便,同时也有些老人是因为和子女关系处理不好而你在一起生活。 在调查老人经济来时,老人大多表示自己通过耕田种地可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还有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但要帮子女照顾孩子的老人表示经济是最大的问题。在调查老人们受教育程度时,多数人都不识字或者只认识简单的一些字,由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很贫穷落后,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时机上学,所以很多老人都不识字。 老人普遍反映生活中最大问题就是看病就医问题,虽然有新医疗能帮老人解决一些负担,但是由于年龄大,腿脚不方便,自己不会用 ,手机等,安康成了大问题。问及养老问题时,多数老人表示愿意自己居住,不愿意给孩子增添费事。通过对问卷

7、调查及走访的结果,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1、本应安详晚年 现实却是辛劳每一天2、生活寂寞,最盼过年团聚人老了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条件下,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亲情而不在乎子女的钱物。尤其是子女外出务工将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连最后一点精神寄托也化为肥皂泡。 特别是独居老人,有话没处说,有苦没处诉,精神抑郁。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廖生活。毛天祥夫妇俩已年过七旬,其儿子一家3口人全部外出务工,除了繁重的家务之外,最令老人烦恼的莫过于寂寞,白天偶然还串串门,同邻居拉拉家常,还算充实,一到晚上就寂寞了。家里虽然卫星电视接收器、电视、音响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8、,但由于自己没有文化,加之眼睛又不好,家用电器几乎成了摆设。为此,通常晚饭过后就上床休息,由于年岁过大,睡眠又不好,半夜三四点就醒了,日子难熬。他最盼望的是过年,儿女们都回来,一大家人其乐融融,那才是他想的天伦之乐。但正月过后,子女一个个外出务工,家中仍然的冷清。3、精神压力大 教育子孙伤脑筋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尹朝平老人无奈的告诉我们: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孩子性格孤避,不听

9、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抱怨,真是心烦。4、 生活无照料 平安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最怕的就是生病,在家中生了病,没有年轻人替请医生,卧病在床,身边无子女照顾,端茶送水的人都没有,生活极为不便和困难,孤独无靠。随着空巢老年人身体肌能减退,有的记忆力下降,行动不便,甚至身患疾病(残疾),常因日常生活行为导致平安隐患;加之农村空巢老年人文化,生活环境因素,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犯罪,包括人身伤害、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如:某些保健品到农村的推销,导致不少老年人受骗受骗事件时有发生。5、有病不求医 医疗无保障由于空巢老人面临

10、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的情况,再加上年迈经常生病,行动不便给老人们就医带来很大费事,再加上经济困难,很多老人生病都是采用简单治疗甚至能忍那么忍,由此可见农村空巢老人的医疗保障很脆弱。8月17日,我们方案到当地敬老院进展志愿效劳活动。早上八点,我们到达敬老院,敬老院院长对我们表示了热烈的欢送。院长带我们参观了敬老院并详细介绍了敬老院的规模、构成等等。敬老院主要接收65岁以上的三无老人,本着自愿与推荐的原那么,老人与敬老院签订协议。敬老院现有老人40多人,其中90岁以上2人,80岁以上8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有7人,盲人1人,聋哑人2人。敬老院为每位老人房间配置电视、暖气、电扇等根本设施,敬老院各项

11、条件正在逐步改善,老年人活动中心正在建立。老人的一日三餐由食堂定时供给,食堂每逢过节会为老人加餐,大家围坐一起吃水饺。敬老院每年为老人提供冬夏衣服各一套,每月给老人30元零花钱。敬老院的日常工作包括每天早晚的检查(房间、卫生、安康),清扫卫生,及时处理老人遇到的问题,工作非常繁琐。在对院长的采访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院长和工作人员对老人的关爱无微不至,敬老院工作非常繁琐,大家毫无怨言,时刻为老人着想。当我们问及院长工作感触时,院长对我们说:老年人问题非常繁琐,要照顾到大家的方方面面,非常不容易,当遇到问题时,要敢于担当,不回避,问题越早解决越好。要热心为大家效劳,老年人工作不好做,我愿与他们同

12、吃同住同生活,心连心。采访完院长,我们去参观了食堂,正直食堂人员中午做饭,于是大家一起帮助做午饭,中午食堂为老人做鸡汤,我们三个人帮着洗菜,择菜,两个人帮着做饭。接近中午十二点,我们去老人房间叫老人吃饭,对走路不方便的老人我们把饭菜送到老人房间,在食堂我们帮助工作人员派饭,为不方便的老人提供效劳,把饭菜送到餐桌上,敬老院中的老人们对我们很是热情,大多数老爷爷老奶奶对我们都是满脸堆笑。吃过饭,他们主动邀请我们中的一些人陪他们打扑克、下象棋等等,同学们也主动的融入老人们中去,陪他们聊天打牌。我们和一个老人扯起了家常,我们谈了谈他的身体状况,聊了聊这里的生活,以及这里其他老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其中一

13、位同学还很热心的帮老人把电视机的声音调大(主要是因为那个电视的按键出了问题老人不会调)。和一位奶奶的聊天中理解到,她今年82岁,无儿无女,没来敬老院之前,自己一人在家的时候经常是一天只吃一顿饭,在家也没有日常娱乐活动。来到敬老院后,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在这里生活的很幸福,老年生活也不再孤单。整个下午,敬老院的气氛其乐融融,大家已经融成了一家人。敬老院社会理论心得报告3000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加强我们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立,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气氛,今年社会理论活动我选择了去镇上的敬老院,看望并照顾住在那里的老人。在年轻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

14、老人的栖息之所。而如今,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们也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老师、离退休干部、军人,也有的曾经是文艺工作者。而在这里,有的是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而感到生活寂寞;有的是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和相似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更能感受到夕阳无限好的生活乐趣。在敬老院里,负责人向我讲解到:敬老院里大多数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多数患有神经官能症或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而且当地的交通不是非常方便。老人们一看到冒着严寒赶来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即关心起来,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非常关心我各方面的情况,表达出了老一辈对年轻一

15、代殷切的希望和关心。还有一些老人们也是快乐得合不拢嘴,与我分享自己当年的金戈铁马万户侯的战争岁月,并与我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我也很关切地询问了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与他们聊起了家常,帮助他们清扫卫生,很快就融入其中。老人们都感慨地说,正是有了国家的各种福利和党的政策才能像今天这样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的生活。更多老人表示同学的到来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带来了活力和乐趣。我并没有因为炎热的天气抱怨过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热情。因为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中实际上蕴含了宏大的人性价值和人文关心,它是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大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而对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走出校园来到社会

16、,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听老人们过去的事迹是如此得着迷,有的我还主动跑到外面小卖部买东西给老人。虽然来的时候已经准备了水果,点心和一些日用品,可那些远远不够,于是我会用自己平时的零花钱给老人们买吃的。我从早上到中午12点,走了局部老人的房间并且慰问了老人们。到了老人吃饭的时间,就跟着那里负责分饭的管理员一起帮助老人们进展就餐。有的老人就餐很不方便,需要一边喂才行。这时我早已没有先前那样拘束,很自然地给老人喂饭,虽然动作略显笨拙。一见到老人们开心的笑脸就心满意足了。我感觉到了一家人似的其乐融融。大多数老人家在这里都过得很开心,他们有时间的时候会在楼下的树阴或者是房间里看一会儿电视或玩一下麻将,也有的是到院子里做一些简单的锻炼。因此,老人们在这里也可以算是晚年安康了。而在这些天的理论过程中,我不仅为老人们做些日常的事,也经常和他们交谈、聊天,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此进一步增进感情。通过与老人们的聊天,使我明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