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097389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中学常见文言现象(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古今异义词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4、感

2、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陆游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卑”即此义,“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如“无论”,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词,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 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3、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无比憎恨。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8、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例句:可以一战,战

4、则请从。(曹刿论战)9、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10、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11、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12、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13、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二章)14、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5、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

5、公)16、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7、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8、但 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19、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20、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是两个词。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21、文理 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22、致词 古义:对说话。 今

6、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例句:听妇前致词(石壕吏)23、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4、何苦 古义:怕什么。 今义:不值得做。例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25、捐 古义:丢弃。 今义:献出。例句:乃捐金于野。(乐羊子妻)26、烈士 古义:有雄心壮志的人。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例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27、虽然 古义:两个词,“虽”即“虽然”,“然”即“如此”“这样”。 今义:一个词。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28、然而 古义:两个词。“然”代指上文所

7、说的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 今义:是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例句: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9、所以 古义:a、表示行为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b、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例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再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30、学者 古义:两个词,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例句: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墨池记)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

8、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如狼中“一狼洞其中”的“洞”本为名词,表示“洞穴”,这里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作动词作谓语,表示“打洞”;又如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里也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表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古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

9、动词化了。 1、一狼洞其中(狼)洞:打洞。 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目:用眼睛看 3、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前:上前,靠前 4、妇抚儿乳(口技)乳:喂奶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赐福,保佑 6、不能名其一处(口技)名:说出 7、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晖:阳光照耀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多:长了很多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尽:吃尽,吃完 3、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走完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远:远播 5、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昭:显示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二章威:威震、威慑 (三)

10、形容词用作名词 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2、造化钟神秀(望岳)神秀:“奇丽的景色”的意思。 (四)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一般来说,其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就是动词活用为名词了。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伏:意思是“伏兵”。 2、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射:意为射箭的本领。 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捕蛇者说)出、入:这里都活用作名词,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钱财。 (五)名词作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道遇水,定伯令鬼走。(宋定伯捉鬼)道:名词用作状

11、语,意为在道上、在途中。 2、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或依据,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船:用船。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表示工具,意思是用箕畚装运土石。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法:表示行为的凭借,意思是依照法令、按照法律。石青糁之(核舟记)石青:用石青。 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犬:是用比喻的方法修饰动词“坐”,表示状态,意思是像狗一样地坐。 4、时间名词作状词,表示时间,如:日扳促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用在动词前,有“天天”、“每天”的意思。 (六)使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

12、山寺后禅院)悦、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悦,使空。 2、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3、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4、必先苦其心志(二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 (七)意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宾客。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常见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加以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

13、示判断的。常见的形式主要有: 1、者,也。(“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 也。(主语后面不用“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今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是”意思是“这”,复指前面的主语。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今译:病在肌肤里,是针炙能够治疗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今译:南阳的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3、用“乃”“则”“即”“为”“则”等帮助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今译: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色。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今译:该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4、文言文中也有用“是

14、”表示判断的,这是较为晚起的。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西湖游记二则)(二)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1、省略主语(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医)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今译:病在肌肤,是针炙能够治疗的;病在肠胃,是火剂汤能够治疗的;病在骨髓里,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辖的,当医生的就没有办法了。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十则)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投(之)以骨。(狼)今译:把骨头扔给(狼)。君与(之)俱来。(隆中对)今译:你和他一起来。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今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三)倒装句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