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08047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教案-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教案-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教案-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教案-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案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格调。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情意目标: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大家写了一篇奇文,说鲲鹏之大,鲲鹏展翅之时,两翼蔽日,扶摇而上可达九万里;写事物之小,说连一根小草也能做成船。这些夸张令人惊奇,感觉新鲜,充斥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位大家就是庄

2、子,这篇奇文就是?逍遥游。二、整体把握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读破句。教师范读,生听读解决自读时的问题。师朗读指导生再读、或齐读反应:用自己的话概述本文的内容或提出疑问。三、疏通文意,把握内容借助注释、借助小组的力量理解课文疑难词语,粗通文意。 要点提示:通假字,重点实词“怒“志“抟“息“负“覆“培“角“枪“控“适“念“修“绝“已“正“海运“野马“扶摇“坳堂“夭阙“莽苍“果然“泠然“数数然等等以练习一第3问的后一问暂不考虑为线,继续研读课文全班讨论明确要求:逐题朗读,逐题作答,要求尽量用原文作答,并直译。四、小结:参见板书第一段文意上有三个要点。第一个从文章开始至“南冥者,天池也,写鹏鸟

3、遨游于九万里,有待“海运。第二个从“?齐谐者至“而后乃今将图南引齐谐的话,证明大鹏徙于南冥是凭借风力,再进而表明鹏和“野马“尘埃同样是“有所待。第三个从“蜩与学鸠笑之曰至第一段完表明蝉和斑鸠这两个小动物也是“有所待。第二段文章为了表明小与大的区别,小与大思想境界和见识的悬殊,在鲲鹏与蜩、学鸠的故事中,插入了一系列的比喻,如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的比喻,长寿者的彭祖与众人之比等等,有的浅显,有的神奇,有的夸张,极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情趣。第三段“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以及不求名的宋荣子算不得逍遥游,“列自御风而行“犹有所待;文末点明主旨“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板书设计五、

4、作业熟读课文,思考练习一第3问和练习二。思考课文怎样从“有所待和“小大之辩推出三“无的结论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在理解内容的根底上,初步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格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帮忙学生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 :一、导入诵读课文,投影上节课板书内容,复习旧课导入 。二、新课讨论明确课文怎样从“有所待和“小大之辩推出三“无的结论的。第一段,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鲲鹏,小至尘埃、小草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第二段,表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这一段是对上文的归纳、补充、印证。表明“小知不及大知

5、,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作者运用比照列举了大量例证。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有时“小年。鲲鹏是“大知,蜩、学鸠、斥鴳等见识短浅,只能算是“小知。教师可深问:作者为什么还要讨论“小大之辩的问题?一方面强调了人在认识上的区别,表明“以小及大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庄子认识世间事物时并不能完全的“无己。第三段,由对万物的泛论转入对社会中人的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点名全文主题。作者写了三种不同层次的人: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第一种自视甚高,但只不过是斥鴳之类;宋荣子能“定乎内外之分,辩

6、乎荣辱之境,远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未树;列子虽已能“御风而行,胜过宋荣子,但仍然“犹有所待。因此这三种人都不能说已入“逍遥游之境。最后庄子说,只有“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才能“无所待而“逍遥游。什么人才可入此境呢?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只有无自我、无功利、无声名,才能得到绝对的精神自由。这样,全文结论水到渠成。课后练习三,?史记中说庄子“汪洋自咨以适己,鲁迅说他“汪洋辟阖,仪态万方。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一特点?要点:构思宏伟,思路开阔。鲲鹏鸟的雄伟,大椿树的长寿,都令人叹为观止,又将这些庞然大物与芥、蜩、朝菌之类细微、短命者比照,献出事物、境界用意的奇特。借用寓言说理;想

7、象奇特丰盛;句法多变,节奏明快。详见?教师用书三、小结本文采用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法,运用比照与想象由物及人,最后推出结论,其是阔大而思路严谨,夸张虚幻的描述中隐藏着炽烈的感情。四、齐读课文,再体会。讨论明确:你对庄子提出的境界有什么看法?追求小要是庄子思想的一个根本方面,他认为:在到了这样的境界,就能与天地浑然一体,遨游在绝对自由之中。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摆脱外在世界的束缚。这当然是一种不能实现的梦想,但也间接地反映了战国时期动荡的社会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创伤,使得一些人渴望逃离社会。五、布置作业背诵第一段。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庄子“无为思想的看法。有兴趣者可查找关于庄子的资料,利用早读时间与大家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