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066975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平因素温度。C压力Pa加碱量kg符号TPm1T (80 )P1(5.0)m 1(2.0)2T2(100)P2(6.0)m2(2.5)3T3(120)P3(7.0)m3(3.0)表51因素水平图5 1全面搭配法方案第 5章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51 试验设计方法概述 试验设计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多数数理统计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已经得到的数据,而 试验设计却是用于决定数据收集的方法。试验设计方法主要讨论如何合理地安排试验以及试验所得的 数据如何分析等。例 5-1 某化工厂想提高某化工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对工艺中三个主要因素各按三个水平进行试验 (见表 5-1)。试验的目的是为提高合格产品的产量,

2、寻求最适宜的操作条件。对此实例该如何进行试验方案的 设计呢?很容易想到的是全面搭配法方案 (如图 5-1 所示):此方案数据点分布的均匀性极 好,因素和水平的搭配十分全面,唯 一的缺点是实验次数多达33 = 27次 (指数 3 代表 3 个因素,底数 3 代表 每因素有3个水平)。因素、水平数 愈多,则实验次数就愈多,例如,做一个6因素3水平的试验,就需36=729次实验,显然难以做到。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合适的试验设计方法。试验设计方法常用的术语定义如下。试验指标:指作为试验研究过程的因变量,常为试验结果特征的量(如得率、纯度等)。例 1的 试验指标为合格产品的产量。因素:指作试验研究过程的自变

3、量,常常是造成试验指标按某种规律发生变化的那些原因。如例 1 的温度、压力、碱的用量。水平:指试验中因素所处的具体状态或情况,又称为等级。如例1的温度有3个水平。温度用T 表示,下标 1、2、3 表示因素的不同水平,分别记为 T1、T2、T3。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有:正交试验设计法、均匀试验设计法、单纯形优化法、双水平单纯形优化 法、回归正交设计法、序贯试验设计法等。可供选择的试验方法很多,各种试验设计方法都有其一定 的特点。所面对的任务与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选择的试验设计方法也应有所不同。由于篇幅的限制, 我们只讨论正交试验设计方法。52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优点和特点用正交表安排多因素试验的方法

4、,称为正交试验设计法。其特点为:完成试验要求所需的实验 次数少。数据点的分布很均匀。可用相应的极差分析方法、方差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等对试 验结果进行分析,引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从例1可看出,采用全面搭配法方案,需做 27次实验。那么采用简单比较法方案又如何呢? 先固定T1和卩,只改变m,观察因素m不同水平的影响,做了如图2-2(1)所示的三次实验,发现11mm2时的实验效果最好(好的用表示),合格产品的产量最咼,因此认为在后面的实验中因素m应取 m2 水平。图52简单比较法方案召A 朋1E馮(1 )固定T1和皿。,改变p的三次实验如图5-2(2)所示,发现p p时的实验效果最好,因此认为因

5、素123p 应取 p 水平。3固定p和m2,改变T的三次实验如图5-2 (3)所示,发现因素T宜取T水平。322因此可以引出结论:为提咼合格产品的产量,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 Tp3m 。与全面搭配法方案相232比,简单比较法方案的优点是实验的次数少,只需做9次实验。但必须指出,简单比较法方案的试验结 果是不可靠的。因为,在改变m值(或p值,或T值)的三次实验中,说m (或p或T )水平最好232是有条件的。在T #T,p #p时,m水平不是最好的可能性是有的。在改变m的三次实验中,固1 1 2定T T,p p应该说也是可以的,是随意的,故在此方案中数据点的分布的均匀性是毫无保障23的。用这种方法

6、比较条件好坏时,只是对单个的试验数据进行数值上的简单比较,不能排除必然存 在的试验数据误差的干扰。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不仅兼有上述两个方案的优点,而且实验次数少,数据点分布均匀,结 论的可靠性较好。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是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的。对于例1适用的正交表是L9 (34),其试验安排见表 5-2。所有的正交表与L9 (34)正交表一样,都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 在每一列中,各个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次数相同。在表L9 (34)中,每一列有三个水平,水 平1、 2、 3都是各出现3次。(2) 表中任意两列并列在一起形成若干个数字对,不同数字对出现的次数也都相同。在表 L9 (34)中,任意两列并

7、列在一起形成的数字对共有9个:(1,1),(1,2),(1,3),(2,1),(2,2), (2,3),(3,1),(3,2),(3,3),每一个数字对各出现一次。表 52 试验安排表列号1234试验号因素温度。C压力Pa加碱量kg符号Tpm11(人)1 (p1)1 (m1)121(T1)2巴)2(气)231(T1)3 %3(叫)342 (T2)1 (p1)2 (皿2)352 (T2)22 (p2)23(叫)162 (T)23(p3)1(m1)273 (T)3丿1(P1)3(叫)283 (T)3丿2(p2)1(m1)393 (T)3IP)21这两个特点称为正交性。正是由于正交表具有上述特点,就

8、保证了用正交表安排的试验方案中因 素水平是均衡搭配的,数据点的分布是均匀的。因素、水平数愈多,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愈发能 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如上述提到的6因素3水平试验,用全面搭配方案需729次,若用正交表L27(3i3) 来安排,则只需做27次试验。在化工生产中,因素之间常有交互作用。如果上述的因素T的数值和水平发生变化时,试验指 标随因素p变化的规律也发生变化,或反过来,因素p的数值和水平发生变化时,试验指标随因素T变 化的规律也发生变化。这种情况称为因素T、p间有交互作用,记为TXp 。5 3 正交表 使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就必须用到正交表。正交表请查阅有关参考书。5.3

9、.1 各列水平数均相同的正交表 各列水平数均相同的正交表,也称单一水平正交表。这类正交表名称的写法举例如下:L9(34)各列水平均为2的常用正交表有:L4 (23), L848 231)。27), L12( 211), L16(215), L20(219), L32L9( 34), L27( 313)。L16( 45)L25( 56)2水平列的列数为4 4水平列的列数为1 实验的次数 正交表的代号各列水平数均为 3 的常用正交表有 各列水平数均为 4 的常用正交表有 各列水平数均为 3 的常用正交表有5.3.2 混合水平正交表各列水平数不相同的正交表,叫混合水平正交表,下面就是一个混合水平正交

10、表名称的写法Le (41X24)常简写为Le (4X24)。此混合水平正交表含有1个4水平列,4个2水平列,共有881+4 = 5 列。5.3.3 选择正交表的基本原则一般都是先确定试验的因素、水平和交互作用,后选择适用的L表。在确定因素的水平数时,主 要因素宜多安排几个水平,次要因素可少安排几个水平。(1) 先看水平数。若各因素全是2水平,就选用L(2*)表;若各因素全是3水平,就选L(3*)表。 若各因素的水平数不相同,就选择适用的混合水平表。(2) 每一个交互作用在正交表中应占一列或二列。要看所选的正交表是否足够大,能否容纳得下 所考虑的因素和交互作用。为了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或回归分

11、析,还必须至少留一个空白列,作 为“误差”列,在极差分析中要作为“其他因素”列处理。(3) 要看试验精度的要求。若要求高,则宜取实验次数多的L表。(4) 若试验费用很昂贵,或试验的经费很有限,或人力和时间都比较紧张,则不宜选实验次数太 多的 L 表。(5) 按原来考虑的因素、水平和交互作用去选择正交表,若无正好适用的正交表可选,简便且可 行的办法是适当修改原定的水平数。(6) 对某因素或某交互作用的影响是否确实存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选择L表时常为该选大表还 是选小表而犹豫。若条件许可,应尽量选用大表,让影响存在的可能性较大的因素和交互作用各占适 当的列。某因素或某交互作用的影响是否真的存在,留

12、到方差分析进行显着性检验时再做结论。这样 既可以减少试验的工作量,又不致于漏掉重要的信息。5.3.4 正交表的表头设计 所谓表头设计,就是确定试验所考虑的因素和交互作用,在正交表中该放在哪一列的问题。表头设计, 表 5-3 所 列的各种 方案都是 可用的。但是正交 表的构造 是组合数 学问题,(1) 有交互作用时,表头设计则必须严格地按规定办事。因篇幅限制,此处不讨论,请查阅有关 书籍。列号1234方案1TPm空2空Tpm3m空Tp4pm空T表53 L 9(3 4)表头设计方案(2) 若试验不考虑交互作用,则表头设计可以是任意的。如在例5-1中,对L9(34)必须满足5.2中所述的特点。对试验

13、之初不考虑交互作用而选用较大的正交表,空列较多时,最好仍与 有交互作用时一样,按规定进行表头设计。只不过将有交互作用的列先视为空列,待试验结束后再加 以判定。54 正交试验的操作方法(1) 分区组。对于一批试验,如果要使用几台不同的机器,或要使用几种原料来进行,为了防止 机器或原料的不同而带来误差,从而干扰试验的分析,可在开始做实验之前,用L表中未排因素和交 互作用的一个空白列来安排机器或原料。与此类似,若试验指标的检验需要几个人(或几台机器)来做,为了消除不同人(或仪器)检验 的水平不同给试验分析带来干扰,也可采用在L表中用一空白列来安排的办法。这样一种作法叫做分 区组法。(2) 因素水平表

14、排列顺序的随机化。如在例 5-1 中,每个因素的水平序号从小到大时,因素的数 值总是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按正交表做试验时,所有的 1 水平要碰在一起,而这种极端 的情况有时是不希望出现的,有时也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在排列因素水平表时,最好不要简单地按因 素数值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从理论上讲,最好能使用一种叫做随机化的方法。所谓随机 化就是采用抽签或查随机数值表的办法,来决定排列的别有顺序。3)试验进行的次序没必要完全按照正交表上试验号码的顺序。为减少试验中由于先后实验操作熟练的程度不匀带来的误差干扰,理论上推荐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试验的次序。(4)在确定每一个实验的实验条件时,只需考虑所确定的几个因素和分区组该如何取值,而不要 (其实也无法)考虑交互作用列和误差列怎么办的问题。交互作用列和误差列的取值问题由实验本身的 客观规律来确定,它们对指标影响的大小在方差分析时给出。(5)做实验时,要力求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这个问题在因素各水平下的数值差别不大时更为重要。例如,例5-1中的因素(加碱量)m的三个水平:加=2.0, m2=2.5, m3=3.0,在以mm2=2.5为条 件的某一个实验中,就必须严格认真地让m2=2.5。若因为粗心和不负责任,造成m2=2.2或造成 m2=3.0,那就将使整个试验失去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特点,使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