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麻雀教案+教学反思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05767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麻雀教案+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麻雀教案+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麻雀教案+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麻雀教案+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麻雀教案+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麻雀教案+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麻雀教案+教学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 麻雀教学目标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等17个词语。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抓住故事中的角色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 内容。 3.品读描写老麻雀及描写猎狗的重点词句感悟老麻雀强烈的护子之爱,体会母爱的力量。 4.抓住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和外形的描写将内容写清楚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神态、动作、外形的句子,体会三者的形象,感受爱的强大力量。2.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外形的描写将内容写清楚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

2、字,会写17个词语。2.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重点)3.学习作者如何写出小麻雀的弱小。一、单元导读,明确重点回顾单元学习导读,明确本单元训练的重点:学习如何将一件事写清楚。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文学大师的作品,看看他又是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篆体“雀”,查字典理解“隹”,得出结论“雀”指的就是短尾巴的小鸟。2.同学们都见过麻雀,说说你对麻雀的印象。(课件出示麻雀图片)3.在19世纪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笔下,麻雀又是怎样的形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三、预学反馈,质疑问难1.交流反馈“KWL”表格,检

3、查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出示“KWL”表格)K(know)通过预习,我知道了:W(what)我觉得疑惑的是:L(learned)通过学习,我有很多收获:1.我能读顺课文。2.自学生字词,我觉得值得注意的字是:3.自学时,我解释的词语有:我会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我会赏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句子:赏析:事情(请用简短的词句概括内容)起因:经过:结果:2.3.我能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件事。()4.我还学会了:角色(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它给你的印象)小麻雀:老麻雀:猎狗:以上疑惑解决了吗?学完课文,我还想了解的是:温馨提示:K和W部分课前预习完成,L部分学完课文后完成。如果你有以上收获,可以在

4、收获后面的“()”里打“”。希望你这趟学习之旅收获满满哟!检查重点生字词。3.学生汇报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猎狗发现了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并准备攻击它。经过: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保护小麻雀。结果: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吓退了。4.小结: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5.学生提出“KWL”表格中的疑问,教师归纳,进入主题研讨。四、学习作者如何写出小麻雀的弱小过渡:这个充满爱的故事,起因是一只小麻雀遇到了危险。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呢?它遭遇了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清楚的。1.找。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找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预设:学生说到描写小麻

5、雀神态、外貌、动作的句子“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2.析。(1)小麻雀为什么会掉下来?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学生默读课文,找句子。预设:引导学生理解“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体会环境描写的渲染作用。(板书:环境描写)小结:环境描写能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2)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可怜、无助)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呆呆地、无可奈何)引导学生结合上文理解“无可奈何”,总结写法。(板书:神态动作外形)3.读。指导朗读句子。4.练。咱们也来尝试一下。以“当试卷发下来后”为开头,描述同学的心情、动作、神态。小

6、练笔后,学生进行总结交流。小结:“找析读练”的方法。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作者如何写出猎狗的凶猛。2.学习如何写清楚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过程。3.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难点)一、学习作者如何写出猎狗的凶猛1.可怜的小麻雀遇到危险了。一只猎狗慢慢地靠近了它。运用上面学到的“找析读练”的方法学习作者如何写清楚猎狗的凶猛。(学生学习,教师相机点评)2.创设情境引读。(1)师:它好像嗅到前面有什么野物,这只小麻雀(生)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2)师:它是那么幼小(生)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3

7、)师:此时,真是祸不单行,它遭遇了猎狗。猎狗(生)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二、学习如何写清楚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过程过渡:这时候,老麻雀出现了。它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呢?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呢?请大家按上面学到的方法继续学习这个部分内容。1.找。默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画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2.析。小组分析、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评指导。预设:句子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句子二: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1)查字典理解“绝望”一词中“绝”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体会这是一次力量悬殊的较量。(2)引导学生抓住“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呆立着不

8、动”这些描写老麻雀的语句,体会作者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老麻雀为救小麻雀不顾一切、毫不犹豫的心理,理解用动作、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3)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老麻雀会说话,它“尖叫”“发出嘶哑的声音”时会喊些什么话呢?当它发现猎狗靠近小麻雀了,要咬小麻雀时,它内心想:_。当它感受到猎狗是个庞大的怪物时,心里又想:_。3.读。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好“像石头似的”“落”“挓挲”“绝望地”等词语。小结:作者采用了动作、外貌描写等方法,把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过程写清楚。4.练。(1)出示学习任务单:任务单同学们,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护犊情深的场景?请你写一写,注意写清楚动物护犊时的动作、外形、神态

9、等来表现事情的具体过程。(2)分组进行练习。(3)展示讲评。重点指导写清楚过程。(三) 深化主题,领悟情感 爱国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因此,引导学生想象:“你从老麻雀的身上想到了什么?”进行发散思维练习,培养创造性思维,放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智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三、总结升华师:爱是伟大的,往往会创造奇迹,就算是动物也不例外!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由于大风,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正好一只猎狗走过来,想要吃了它。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对老麻雀来说,猎狗是个庞然大物啊

10、!即使是这样它仍然挓挲起全身的羽毛,与猎狗对峙。这是一次多么无望的较量啊,即使这样老麻雀仍然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拯救自己的孩子。这是什么力量?(爱的力量)四、拓展延伸1.本文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可怜无助的小麻雀、凶猛的猎狗、不顾一切的老麻雀,作者用了神态、动作等描写,具体而生动地写清楚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完整而具体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在原文的结尾,还有这样一段话(出示):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2.你体验过类似爱的力量吗?听到过类似的感

11、人故事吗?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注意讲述的时候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并且试着加上自己的感受,把故事说得生动。3.课后,大家还可以找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来读读,里面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教学板书16麻雀麻雀(爱)救退?小麻雀老麻雀猎狗(飞、落、护、搏)(挓挲、尖叫、发抖、嘶哑)抓住关键学习表达找析:环境、神态、动作、外貌读练:写清楚过程教学反思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制定了整体感知、学习表达等教学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老麻雀的护犊之情,掌握作者如何写清楚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为单元写作做好铺垫。此外,我还巧妙运用“KWL”表格,为学生课前学习搭建有效的支架,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课堂上,同样从学生的问题切入,顺序而导,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领域进入未知的知识领域。在拓展延伸环节,由一篇文章走近一个作家,打开一扇通向文学世界的大门。学完课文,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情感有重要的意义。麻雀相关歇后语麻雀嫁女细吹细打麻雀饮河水干不了麻雀搬家唧唧喳喳麻雀飞进照相馆见面容易说话难麻雀飞到旗杆上鸟不大,架子倒不小麻雀飞到糖堆上空欢喜麻雀掉在面缸里糊嘴麻雀开会细商量麻雀落在牌坊上东西不大,架子不小麻雀飞大海没着落麻雀鼓肚子好大的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