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体诗到花间词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040396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宫体诗到花间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宫体诗到花间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宫体诗到花间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宫体诗到花间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宫体诗到花间词摘要:同样是写艳情题材,宫体诗在诗评中备受诟病,而晚唐艳情诗却没有 被如此批评。而到了花间一派,艳情题材不仅没有被诟病,反而被人们广为接纳, 其代表人物温庭筠更是定下了“词以婉约为宗”的基调,奠定了词为艳科的基础, 艳情题材最终完成了从不登大雅之堂的边缘题材到词的核心主旨的转变,开启了 后代的婉约词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宫体诗;花间词;艳情题材;转变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指明南朝宫体诗为花间词的来源之一:“自南朝之 宫体,扇北里之倡风。”王国维也提到:“读花间尊前,令人回想徐陵玉 台新咏”1。以上所论均指出了花间词和宫体诗在艳情书写方面的渊源关系。 然而,同样是以

2、艳情题材为主,花间词与宫体诗在后世所得到的评价却截然不同, 花间词被视为词学正宗而被广为推崇,而宫体诗却因此备受诟病。为何后人对两 者的态度判若参商? “艳情”题材的衍变,正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一、形式化:“伤于轻艳”宫体诗所谓“艳情”,即“男子而作闺音”。主要包括如下三点:“以纤婉的风格来抒 情,以便取得缠绵温婉的抒情效果;题材上以表现女性生活情感为主,而且按照 传统诗学的标准来看,它还表现男子的近似女性化(柔细伤感)的情感状态;语 言材料上具有纤细优美的特质。”2艳情题材虽非宫体诗的初创,但这一题材备受诟病却是始于宫体诗的。艳情 题材最早源于南朝民歌,据郭茂倩乐府诗集载:“自晋迁江左,下

3、逮隋唐, 德泽浸微,风化不竟,去圣逾远,繁音日滋。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哀 淫糜曼之辞,迭作并起.”3 艳情题材随着南朝民歌由市井走向宫廷,再加上 统治者及宫廷文人的润色和发展,宫体艳情诗到梁陈之际达到高潮,清人沈德潜 感慨道:”诗至萧梁,君臣上下,惟以艳情为娱,失温柔敦厚之旨,汉魏遗轨, 荡然扫地矣。”4 沈德潜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他指出了宫体诗“以艳情为娱”的 特征:他们对女性的审美只是着眼于外部,仅是将目光停留在女性容貌、体态、 服饰等方面,诚如萧纲的咏内人昼眠:“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钩落倚 障,插捩举琵琶。梦笑开娇靥,眼鬟压落花,簟纹生玉腕,香汗浸红纱。夫婿恒 相伴,莫误是倡家。”这是萧纲做太子的时候写给妻子的一首诗,这首大胆歌颂 妻子昼眠的姿态、容貌之美,为前代所未见。然而该诗偏重于对女性色相的描绘, 而缺乏与女性的心灵世界的内在沟通。并且这一特点随着宫体诗的发展而越发突 出。宫体诗普遍用一种玩味的口吻描述女性的外在之美,而逐渐失去了南朝艳曲 中真挚的情感。从而体现出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柔糜缓弱的特征。在内容上,宫体诗“思极闺房之内”“止乎衽席之间”,着眼于对女性近距离 的、形式化的关注;而在诗歌体制上,宫体诗也尤其强调词藻和声律上的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