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039286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南京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南京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南京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南京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胜关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工程概况1.1 桥位大胜关长江大桥工程位于既有长江大桥上游约20的大胜关桥位,已经建成的长江三桥位于本桥位下游1.55。大胜关桥位也是规划中沪汉蓉铁路在跨越长江的越江通道,同时应市政府的要求搭载市的双线地铁过江。1.2 技术标准京沪客运专线,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300/h,设计荷载为ZK活载。沪汉蓉I级干线,客货共线,客运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h,设计荷载为中活载。1.3 建设规模大桥全长约9.273,长江防洪大堤之间正桥与南岸引桥共3.674的围按六线(高速双线、沪汉蓉双线、地铁双线)标准设计,预留沪汉蓉铁路与地铁接线条件,北岸5.59围引桥仅按高速双线

2、标准设计。1.4 桥梁孔跨布置大胜关长江大桥围全长9273.237m,全桥由北向南的孔跨布置为:1.4.1北岸引桥:全长5596.2m2432.7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4024440)m四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浦乌公路高架桥)14232.7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北岸河漫滩地带)。1.4.2 北岸合建区段引桥:全长1202.4m(44+68+44)m三跨预应力砼连续箱梁(跨北岸大堤)+32x32.7m预应力砼简支箱梁。1.4.3 水域合建区段主桥:全长1615.0m2联(85+85)m钢桁连续梁+(109.5+192+336+336+192+109.5)m六跨连续钢桁拱主桥。1.4.4 南

3、岸合建区段引桥:全长856.6m(37+60+37)m三跨预应力砼连续箱梁(跨南大堤)+32.7m预应力砼简支箱梁+(37+60+37)m三跨预应力砼连续箱梁+17x32.7m预应力砼简支箱梁。合建区段总长3674米。1.5气象、水文、地质情况1.5.1 气象位于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带,具有过渡性、季风性、湿润性的特点。春季以风和日丽天气为主,6月前后为一年一度的梅雨季节,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汛期暴雨主要由梅雨和台风形成,雨量集中发生在69月,秋高气爽,昼夜温差较大,冬季天气晴朗,寒冷干燥。(1)气温各月最高、最低、平均气温表(单位:)月份123456789101112最高19.62

4、3.029.434.036.035.843.040.739.034.028.124.5最低-14.2-11.0-7.1-0.25.814.316.818.310.31.46.0-12.0平均1.74.13.714.920.124.628.227.823.017.111.04.8注:多年平均气温15.4(2)降水量年最大 1825.8mm(1991年)年最小 534.6mm(1978年)年平均 903.2mm月最大 618.8mm(1931.7)日最大 198.5mm(1931.7.24)年平均雨日 118.8天(3)风况主导风向夏半年为西南风,冬半年为东北风,台风影响集中在511月。最大10分

5、钟平均风速 25.0m/s(1974.6.17),历年极大瞬时风速38.8m/s(1974.6.17)。(4)其它相对湿度一月份平均为73.7%,七月份平均为81.1%,年平均77.0%。年最多有雾日69天,年最少为12天,年平均27.3天。年最大积雪厚度为51cm(1955.1.1),最大冻土深度为9cm。1.5.2 水文(1)潮汐桥址河段位于长江感潮河段,潮汐为不正规半日潮,潮差较小,水流基本为单向流,河床演变及造床作用主要受上游泾流控制。平均涨潮时间为8.5小时左右,平均落潮时间为3.8小时左右,汛期最大潮差1.27m,枯季最大潮差1.56m。(2)潮位根据实测大胜关潮位资料与下关潮位站

6、同步观测数据,按平均水面比降推算了拟建大胜关桥位处的特征水位如下表所示。桥址水域水位特征值表项目下关潮位站大胜关桥位多年平均3.373.65历年最高8.318.78历年最低-0.37-0.03(3)设计流量及流速长江流域以雨洪泾流为主,每年510月为汛期,11月翌年4月为枯水期,洪峰多出现在68月,1月或2月水位最低。据大通水文站19512002年资料统计,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92600 m3/s(1954.08.0l),历年实测最小流量:4620 m3/s(1979.01.31),汛期平均流量:40000 m3/s(610月)。桥区所在的河段的水流受潮汐和长江径流的共同影响,但径流是控制河

7、段水流年变化的主要因素。由于受潮汐影响,流速过程也呈周期性变化,涨潮时流速小,落潮时流速大;汛期流速变幅小,而枯季流速变化大。从实测的洪、中两级水位的表面流速、流向资料可知,桥位附近流线较为顺直,流速纵向沿程变化不大,洪水期主流表面最大流速为2.28m/s,水流与桥轴线法向夹角在3;中水期主流表面最大流速2.75 m/s,水流与桥轴线法向夹角中水期为2。桥址断面设计高水位、流量和平均流速设计高潮位(m)设计流量(m3/s)设计流速(m/s)频率8.78850002.49二十年一遇9.49950002.40一百年一遇9.961025002.34三百年一遇1.5.3 地质桥址区属下扬子地层区,宁镇

8、江浦地层小区。第四系覆盖层为全新统、上更新统粘性土及砂类土组成;基岩以白垩系上统浦口组泥岩、砂岩为主。全新统河流湖沼相地层以灰、灰褐色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及松散稍密状粉细砂为主,厚度4.0040.00m,两岸较厚,长江深弘区较薄。全新统河床浅滩相地层以灰色中密状细砂为主,夹有粉、中、粗砂及粘性土薄层或透镜体,厚9.040.0m,其顶板高程为-9.91-34.41米,长江深弘区最低,为-41.44米。上更新统河流相地层以密实状粗颗粒的中粗砂、砾砂及圆砾土为主,覆盖于基岩面上,厚度主要受基岩面起伏而控制,厚130米。桥址区基岩主要以棕褐色的泥岩、砂岩、疏松砂岩为主。长江北岸有安山岩、砂岩等,与

9、上覆基岩为不整合接触。基岩埋深19.7078.80米,岩面高程-5.47-72.94米。基岩风化带厚度变化较大,其中河槽部分基岩全强风化带较薄,两岸厚度相对较厚。河道覆盖层主要由粉、细、中、粗、砾砂及圆砾土层组成,厚度从38米至65米。岩面在-64.0-57.0m间,基岩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泥岩,微风化岩面高程在-58.0-64.0m之间。桥址区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三种类型: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地表粘性土中,水量一般较小;孔隙承压水主要富存于砂类土中,该承压水与长江水力联系密切,水量丰富;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破碎带及裂隙较发育的地段,由于桥址区基岩裂隙多闭合或被充填,因此其富水性一般

10、较差。根据地下水的水质分析结果判定,环境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桥址区构造单元地处扬子准地台下宁芜断裂带中的宁芜断陷西北缘的江浦坳陷。江浦坳陷是宁芜断陷盆地的次级构造,形成晚,经历的构造运动少,地质构造简单,断裂不甚发育。根据本桥工程场区地震危险性评价报告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场址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50年超越概率10%3%2%地震烈度(度)6.57.07.1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0089012701401.6 水利、航道1.6.1 水利防洪桥址河段两岸防洪大堤顶高在10.4m左右,北岸大堤距0m岸线距离约592 m左右,大堤前方筑有子堤,高程在7.5m左右,大堤与子堤之间为水产养殖场

11、,子堤至水边之间为芦苇滩地,南岸大堤距0m岸线距离约150 m左右,滩地较为狭窄。桥位江段两岸堤圩等级均为2级,近期防御洪水标准为5080年一遇,远期防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根据长流规(1990年修订)和长江防洪规划(2002年)安排规定,长江中下游以1954年洪水为防御对象,考虑潮汐的影响,近期规划的堤防设计水位为8.69m。市作为国家首批重点防洪城市,规划堤防建设标准为:城区堤防可按有台风影响的设计洪水位9.19m考虑,郊区按无台风影响的8.69m考虑,土堤按8.69m水位设计,防洪墙按9.19m水位设计。市堤防属于一类堤防,目前桥址附近的堤防均已达到防洪标准。1.6.2 航道大胜关京

12、沪高速铁路桥桥位是1995年国务院批复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中预留的京沪高速铁路过江通道,位于河段进口顺直段,两岸岸线稳定,航槽稳定,水深较好,具备良好的建桥条件。目前距本桥下游1.55km处长江三桥已建成通车,因此,从满足长江航运条件,须考虑长江三桥建设的现实,通过优化航线及桥墩布设,本桥孔跨布置可以满足通航船舶在两桥间平顺衔接。根据大胜关大胜关长江大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标准论证报告,本河段设计代表船型和通航净空要求如下:桥区河段采用与I-(1)级航道相对应的最大通航船队作为代表船队,桥址处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为8.78m(黄海高程),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为0.22m;桥梁通航净空高

13、度不低于24m;通航净空宽度,单孔单向不小于280m,单孔双向不小于490m。通航净空尺度计算成果船 型单向(米)双向(米)国家级航道代表船型280490河道规划船型(2020年)2304005000DWT海轮1162052、全桥施工方案2.1工期要求2006年4月1日正式开工,2009年5月满足铺轨条件。2.2 施工场地布置2.2.1 场地布置原则(1)尽量使用永久征地围,减少临时征地。(2)根据施工的先后次序,利用永久征地或已完工程作未完工程的临时场地。(3)不妨碍施工测量放线,保障运输道路畅通。(4)依实际地形布置场地、修筑施工便道,减少建场费用。(5)靠近桥轴线,减少工地搬运距离,方便

14、职工上下班。(6)结合用地规划,减少复耕费用。(7)尽量集中,便于管理。符合环境保护,满足使用安全、卫生。(8)尽量避免洪水及涝对施工场地的影响、使用进场道路方便和受地方干挠少的场地。2.2.2 场地总体布置根据本桥的工程量及其分布情况、桥位处的地形地貌、河道与航道和现有场地的交通、水电等情况,北岸设置生产、生活区共四处(包括四公司货场设钢梁预拼存放场),南岸设置生产、生活区各一处;水上布置2座150m3/h的水上混凝土工厂, 4#墩平台上布置一座150m3/h的固定式混凝土工厂,另配备若干施工船舶、水上起重吊船等;北岸上设120m3/h的混凝土工厂两座,南岸设120m3/h的混凝土工厂一座。

15、(1)北岸a、场地、施工便道北岸场地分A、B、C以及四公司货场钢梁预拼存放场四处布置,布设如下: 考虑不受洪水及涝的影响,施工前期充分利用既有道路作主要进场道路以减少地方的干挠。在浦乌路以南约300米地方设置场地A,占地总面积为326亩。场设置项目部驻地、箱梁预制场、混凝土工厂、钢筋笼加工车间、架桥机预拼场和材料堆放场等。项目部驻地设置靠近浦乌公路一侧,占地29304m2。项目部驻地布置有办公和生活区。为了统一管理和勾通,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全部驻扎在此。场区布置房间150套,可满足项目管理人员住宿。场办公和生活设施按标准化建设,合理的布置供电和排水系统。箱梁预制场设置在线路左侧。该箱梁预制场占地约115570m2。场布置有10个制梁台座。场布置有60个存梁台座,考虑单层存梁。预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