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孝悌篇Word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039284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诵读孝悌篇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学经典诵读孝悌篇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学经典诵读孝悌篇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学经典诵读孝悌篇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学经典诵读孝悌篇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诵读孝悌篇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诵读孝悌篇Word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孝悌篇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孝道贯穿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为了维护、形成这个孝道传统,在周朝,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旨在敬老尊贤。礼法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有食肉的资格,享受敬神一样的礼遇。春秋战国时,70以上的老人免一子赋役;80岁以上的老人免两子赋役;90岁以上老人,全家免赋役。在中国民俗中,还有隆重的老年仪式礼。在民间60岁的老人可以接受儿孙的祝

2、寿;在宫廷中,则有皇帝亲自主持尊老的礼仪。东汉时期,皇帝带头倡导养老敬老之礼。清朝年间还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寿宴。康熙六十一年(1722)正月初二,在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020人。筵席上,老人和康熙平起平坐,皇子皇孙侍立一旁,给老人倒酒。康熙还即兴赋诗,名曰千叟宴诗。为保障崇孝风尚固化,历代皇帝采取褒奖孝行、劝民孝行的各种举措。汉文帝时,诏令天下郡守,推举孝廉之士,授以官爵;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中,均专门设立孝廉科名。在整个封建时代,孝经是国家规定的教材,开科取士的考评依据。小孩子从入学起便从童蒙教材三字经、弟子规中诵读“首孝悌,次见闻”。此外,严惩不孝。隋唐后的刑律皆将

3、不孝列入等同谋反不予宽赦的“十大恶”之中。杀父母者历代皆凌迟处死。明律中,凡不顺从父母致使父母生气的事皆视为忤逆,可告于官,要打板子直至判刑。民间流传的“打爹骂娘,天打雷劈”,表明不孝者皆为世人所不齿,天地所不容。“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推荐精选 弟子规(节选)ch z t出则悌xing do yud do gngxing d mxio zi zhng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ci w qngy

4、un h shngyn y rnfn z mn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解释】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见言语之重要。)hu yn shhu zu zuzhng zh xinyu zh hu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zhng h rnj di jiorn b zij j do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解释】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

5、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孙中山先生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青少年守则明言:助人为快乐之本。)chng zn zhngw h mngdu zn zhngw xin nng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l y zhngj q yzhng w yntu gng l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q xi mchng xi jgu yu dibi b y推荐精选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解释】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

6、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现解:不论骑车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若方便停车,应下车问候,并询问是否需要搭便车。若长辈要离去,则目视长辈离去约百步之遥,才可以离开。这是敬老尊贤的表现。zhng zh lyu w zuzhng zh zumng ni zu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zn zhng qinshng yo dd b wnqu fi y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jn b qtu b chwn q dush w y进必趋退必

7、迟问起对视勿移【解释】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着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sh zh fr sh fsh zh xingr sh xing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解释】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如堂兄姐、表兄姐,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推荐精选 论语(节选)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

8、是以为孝乎?”【译文】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就告诉他说:“对待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有了事情替父母去做了,有了佳肴让父母兄长先吃,难道这就算是孝顺了吗?”2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道:“尚书上说:孝呀,只有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把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就是从事政治呀,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从事政治呢?” 3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注释】几:轻微,婉转。又敬不违:仍然恭敬不触犯他们。【译文】孔子说:“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

9、,要婉言劝告。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4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注释】 方:一定的地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推荐精选 “201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朱晓晖 朱晓晖从小热爱文学,16岁开始发表诗歌,师范毕业之后回到绥芬河成了一名报社特约通讯员,谁能想到看似平静的人生却被一场突入其来的疾

10、病彻底改变。2003年的春天,对于别人来说没有什么特别,而对于朱晓晖和他的父亲则经历着人生最严峻的考验。朱晓晖的父亲朱天然突然出现了眼球突出、嘴角歪斜、大小便失禁、言语不清的症状,医生确诊为弥漫性脑梗。弥漫性脑梗是脑梗中最重的病情,医院也回天无术,劝她回家为父亲准备后事。离开医院从牡丹江回绥芬河的路,让朱晓晖觉得是那么的遥远,车行的速度是那么的慢父亲是最疼爱自己的,她无法想象失去父亲的痛苦,不能放弃治疗,不管怎样要让父亲活着,成为女儿最大的心愿。为了能让父亲活着,朱晓晖卖掉了房子蜗居在朋友的车库中,13年父女相守跨越了病痛、跨越了贫困、跨越了生死。下雪了朱晓晖默默祈祷着66岁的父亲平安度过这个

11、难熬的冬天。严格的说这不能算是个家,只是一间车库改装出来的家,这个十八平方米的屋子是卧室、是厨房、也是卫生间,没有电视、没有洗衣机、一日三餐洗洗涮涮,给父亲擦洗端屎端尿,在朱晓晖的精心护理下父亲卧床13年没有长上褥疮,但是42岁的朱晓晖头发已白了一半。一切为了父亲,朱晓晖放下自己的所有一切甘愿承受清贫,甚至放下面子,为了省钱她傍晚去菜市场捡菜以维持生活。开始她也觉得委屈感,但是看着爸爸依赖的目光她便觉得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太阳在每天升起、落下,晓晖也把父亲当成了自己的太阳在守护着。日子在一天天的过去,朱晓晖坚持着,父亲也坚强的挺过了一关又一关,在这种苦难的磨砺中,使原只会写写诗歌的朱晓晖学会了

12、一切担当。父亲从60岁开始每月有1000多元的养老金,这些钱她全花在父亲身上,朱晓晖的衣服鞋子都是邻居同学们送的。父亲生病的十三年里,她还是会经常去书店看书,往往读完一本需要去很多次。家里的二层小阁楼是她另一片精神世界,只是如今的诗句再不是曾经浪漫情怀。半年前朱晓晖得知绥芬河市华夏孔子学堂开展公益活动,便抽出时间主动去做义工。在大家眼里朱老师是温和快乐的,很长时间学校都不知道她家里的境遇。后来通过媒体了解到晓晖的不容易,学校决定聘用她为专职教师,为了照顾她只规定了每天一小时的教课时间。现在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每周都会来看望朱晓晖和她的父亲,带来他们的问候,对孩子们来说,这里是一间最好的课堂。推荐精选下列问题中对照自己平时和父母相处的情况,看看自己做到了几条?还有哪些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怎样改正自己的行为更好地做到仁孝行于家?1、 早上起床能向父母长辈问候。2、 平时与父母长辈说话态度和气。3、 每次和父母闹别扭能主动打破僵局。4、 体谅父母辛苦,能够从语言上关心父母。5、 知道父母爱吃什么。6、 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7、 不任性对父母长辈发脾气、顶嘴。8、 饭菜上桌后,能够想到让父母先吃。9、 从不嫌父母唠叨,尊重父母。10、生活能够自理,自己的小事不让父母操心。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